谭强

[摘 要] 文章首先研究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展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探讨了目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期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号:A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当下,事业单位在管理经济的时候,很多单位还都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完成既定的目标为考核依据的。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其不仅服务社会,还在改善人民生活起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运行所需的资金来自国家的拨款,因此,从一定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和国家财政的相关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不仅如此,事业单位推行经济管理还具有重要的意义,给社会提供相关服务是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目的,也就意味着国家对其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促进社会相关秩序的形成,所以相关资金也比较充裕。鉴于事业单位这些独特的情况,在进行经营的时候,应该寻找出和事业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发展和管理道路。所以,把经济管理引入事业单位管理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发展的提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异常重要。

二、新形势环境下事业单位内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相关体制不完善

一些事业单位缺少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经济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不合时宜等。虽然事业单位针对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出台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但是事实上在执行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规定的措施和方法去做,导致一些规章制度成为形式,甚至还反过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成效。除此之外,监督机制缺失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常见的问题。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通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决定,因此风险较高;同时在执行经济管理的时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极执行的情况,有的甚至不执行,这会导致相关制度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阻碍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1]。

(二)经济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主要财政来源为财政拨款,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风险在事业单位出现的概率会非常小。因此,事业单位中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甚至相关领导防范风险的意识不强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在市场大环境下,一些事业单位资金较多,其经营管理势必会面临经济风险。在长时间陈旧思维的影响下,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提升风险意识,导致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化解,警惕性也不高,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单位带来损失。

(三)经济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在市场化的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领导人员不重视经济管理工作,没有投入相应的精力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领域,因此,在事业单位很少实现高效的经济管理。具体说来有三个原因:其一,事业单位中一些单位没有设置专门岗位,一般把经济管理工作划分给财务部门。其二,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目前一些经济管理人员思想有待更新,应该主动摒弃传统思维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其三,健全、完善的人员培训培养体制尚未建立,一些单位培训的次数较少,内容滞后,不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为了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精度化的管理固定资产。其一,要把监管固定资产的责任人固定下来,相关工作交由责任人去实施,对资产存量情况严格监督,这对资产利用率的提升很有帮助。其二,要把内控制度引入固定资产管理,明确资金的支付、审批等流程,确保其更加规范。其三,应该重视相关信息化的建设,使用信息化设备对资产进行管理。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核查固定资产的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2]。

例如,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对清查本单位内固定资产的办法不断完善,把核查固定资产的范围不断明确,明确固定资产清查核实的最基本要求等,在各部门之间保持信息互通,确保沟通畅通。我们不仅要全面核实实物,还应该根据账务情况全年核查具体事务,在固定资产核查制度的引导下,不断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固定资产。

(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为了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该对经济管理体制构建的完善性加以重视。制度这种导向性的内容,对改革经济制度、提升经济管理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保障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科学性。构建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明确经济管理职能,保障每一个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各项事务中严格执行经济管理规定,这对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很有帮助。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应该构建经济管理体制,科学地监督指导经济管理工作。

例如,事业单位在实际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并保障制度的严谨性,明确界定经济管理的相关依据。按照内部的规章制度做好工作,有意识地维护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建立主导部门、评估部门等,在管理的时候以专业化的角度开展工作。监察固定资产的力度要不断加大,对缺失、损耗的固定资产要进行科学的监督,确保各种资源配置最优。

(三)加强经济人才培养

人才在各相关工作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其一,应该在单位内部新建专门的管理部门,为部门内的员工制定特性化的教育培训活动,确保他们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应该在培训的时候灌输新经济管理理念,让他们从思想上加以转变。其二,招聘新员工的时候还应该提高标准,这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很有帮助。

例如,在事业单位实施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培训的时候,还应该把政策法规、财务管理等知识加入其中,以提升被培训人员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要求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知识方面来看,要求从业人员对计算机、管理学、经济法、经济管理等知识有清晰的了解;从能力角度来看,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四)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把预算管理工作加入经济管理工作之中并不断强化。和其他企业性质不同,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相比预算管理非常烦琐,不仅要预算管理固定资产支出,还要把日常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做好,对日常运营成本做好科学控制。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公布事业单位内的相关报表,将单位的经济往来清晰化,提高单位内的经济管理水平[3]。

例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支出和日常活动支出情况出台科学的预算管理办法,把相关的权责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事业单位在规章制度的时候,应该依托单位的实际情况,全盘考虑后才能进行,这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化,有效缓解制度出台后难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有效执行的尴尬局面。事实上,事业单位应该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知道,要想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就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进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落实好相关管理事项,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在科学有效制度的管理下推进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重视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便于向大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也应该积极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慧. 关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 2015(26):80- 80.

[2]刘文彬.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及实现路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6(8).

[3]顾丽娜, 蔡茜. 关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6(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