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利艳

(濮阳市华龙区卫计委,河南 濮阳 457000)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出现资金利用率不高和出现资金浪费等情况。所以,如何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内涵与特点,并针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和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以及资金分配出现失调等问题,提出改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现状的有效措施建议,希望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内涵与特点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一般是公共服务型行业,并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中去。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基于国家和政府的整体财务管理机制下,进行的经济工作的统称,其中就包括对单位的资金支出和分配等方面进行管理,以确保国家经济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往往受到一定的行业限制,导致其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管理障碍,这与经济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的深化改革,其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透明,有效实现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同时规避了传统意义上存在的腐败现象。

作为社会服务性机构,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与企业有一定的差异,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往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比如一些餐饮性支出和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特质。因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资金的高效利用,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运转。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问题归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问题,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有一定关系,也是由于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而导致的。当前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进行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结合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措施以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下文将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做出简要分析:

(一)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与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有一定关系。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监管力度不足和监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其归根到底依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但是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往往缺乏风险的防范意识,对经济管理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做出一定的防范和管理,致使部分管理人员在经济管理中钻法律的空子,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也与历史原因有一定关系,因为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形势认识不足,导致其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出现不足。

(二)管理机制相对滞后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我国的整体经济体制一直倡导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部分事业单位经过改革发展后,参与到经济管理之中。部分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单位特殊性,往往很少参与到市场经济运营中去,造成其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事业单位的机制和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上多数企业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其经济管理体制难以找到可借鉴的地方,在经济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往往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这种状态对其经济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造成一定阻碍,导致其管理效率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整体形式,最终会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机制落后。

(三)资金分配出现失调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个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管理中往往会存在资金分配失调的问题。尤其在经济发展不断转型和改革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资金分配失调。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资金分配失调主要指的是国有资产分配和使用问题,针对事业单位的职工薪酬和员工福利的分配方面往往存在分配不均,这将对整个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三、改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现状的举措

通过上文的叙述和分析,能够发现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影响的,另外一方面也是较为严重的方面就是人为因素导致的。针对体制问题的影响,可以从深化机制改革和加强完善和监督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协调管理。针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可以从提高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入手,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资源和资金分配更加公平公正。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研究与分析,立足管理实际,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以更好地做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一)强化风控意识,奖惩有度

针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疏漏和相应的腐败现象,应该从实际出发,对经济管理人员加强风险管控意识的培训,首先要做到每个单位职工都能够深刻认识到风险管控意识的重要性,确保事业单位职工能够把握风险意识,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控意识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确保事业单位整体的经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针对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腐败和疏漏现象,事业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强化每个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形成全员监督的良好氛围。当然还需要建立奖励制度,激发职工的监督管理积极性,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工作要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审计制度,来强化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从审计制度入手,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和管理,有效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完善制度,提升执行力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依照法律法规予以执行和开展,我国倡导依法治国,如果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作为约束,势必会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度对于组织和单位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有效约束和规范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会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对经济制度认识不足,所以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深化内部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和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以确保经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科学控制预算,合理分配资金

结合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充分的预算研究与分析。科学合理的预算对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下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影响到资金的使用和后续的支出,对于经济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约束力。科学合理的预算能够有效规范和促进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经济管理的各项任务和指标有效完成,如果预算工作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所以在进行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中,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测算,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分配要加强分析,做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当预算做好之后,针对预算的执行工作,依然要做好完善的管理和优化,有效的规范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出有效的预算调整,从而保障整个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结语

总体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以及国家财政资金的支出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在把握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内涵与特点基础上,针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和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以及资金分配出现失调等问题,应该积极采取强化风控意识,奖惩有度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执行力以及科学控制预算,合理分配资金等措施,提高经济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