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比乐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南宁通信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8)

根据《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的文件要求,从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实施,必然会对交通系统内部审计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改革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是目前审计人员即将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变化

(一)政府会计制度的整合和统一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行政和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差异,为今后报表的合并、数据的比对打下了基础,改善了各行政事业单位多种会计核算的现状。例如学校、医院、科研等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不一致,导致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数据不具有可比性。通过实现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统一,这对今后我国各行业还有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对比有重要意义,也为进行会计信息公开及披露解决了重要的问题。

(二)会计核算体系的变化

会计核算由原来的收付实现制变更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结合的模式。会计要素由原来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变更为,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引入权责发生制增加的科目如:坏账准备、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核算范围扩大增加的科目如: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财务会计科目中资产与负债科目的细化、净资产科目的简化与增设,不同制度下的多个会计科目体系,并成新制度的单一会计科目体系。科目名称强调通用性,淡化行业特色。

(三)财报体系的变化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政府会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构成了政府会计报告和决算报告两套报告的核心内容。财务报表包含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及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会计附注的披露内容,也与企业附注的披露方式越来越接近,按资产、负债、费用披露,其中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涉及折旧摊销的需按资产类别的原值、累计折旧、账面价值内容披露。改革后还新增了本年盈余与预算结转结余的差异情况说明,对本年度发生的各类影响收入和费用的业务进行适度归并和分析,披露将年度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节为年度收入费用表中“本期盈余”的信息。

二、对交通系统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工作目标的影响

现行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的主要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为真实、合法性和效益性三个方面。而企业的审计,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准则,通过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政府会计改革后,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将会注入新的元素,今后的审计工作目标可能需要增加公允性。改革后,审计的范围会更广,审计的内容将会更多,审计的要求也会更高。具体的审计目标也会更趋同与企业,例如一些有盈利能力的事业单位,我们在审计收入成本时,应该关注的审计目标是收入是不是真实发生的、相关记录是不是完整的,记录的金额是不是准确的,截止时间有没有在正确会计期间,分类是不是记录在恰当的账户,是不是按照会计准则做出恰当的列报等。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会计核算体系发生了变化,审计工作的审计内容也会更复杂。改革前,交通系统内未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无形资产进行折旧及摊销。审计时也无需对上述资产进行折旧摊销方面的测算。政府会计改革后,系统内规定2019年起,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无形资产对尚未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无形资产补计提折旧和摊销。补计提和摊销后,我们审计程序中是否需要对折旧和摊销进行测算,如果不测算,就无法正确确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法正确地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三)对审计风险管理的影响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了,将会给我们审计带来诸多风险。一是审计人员对新的制度、规范、流程、方法不熟悉,审计中无法根据政策发现其中的问题,发表不适当的审计意见。二是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平行记账,核算变得复杂,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不足,缺少职业判断,无法对经济业务事项做出正确的判定。三是审计人员的思维未能根据制度的变化而发生转变,仍按照原来思路考虑问题,增加审计难度。四是审计内容将会扩大,人手和配置资源不足,将会给审计人员带来挑战。

(四)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当前的审计报告在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下,对重要事项进行重点说明,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或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体系、财报体系都发生变化,目前交通系统的审计报告已经不适用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的模式。

三、对交通系统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优化审计业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

一是整合审计项目,可将财务报告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等同时安排,整合资源共享审计结果,提高审计质量。二是改变审计中的分工模式。目前的审计业务分工主要是按照预算会计的业务流程进行分工,一般分为预算管理情况、收入管理情况、基本支出管理情况、项目支出管理情况、资产负债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情况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分工模式可以参照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循环模式进行分工,例如采购与付款业务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等。三是开发一套适合系统内审计业务需求的审计软件,能够通过软件减轻审计工作中繁杂低效的工作,例如生成抽凭记录,减少在底稿中手工录入抽凭记录的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加强风险应对,降低审计风险

政府会计改革后,针对新审计风险的出现,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审计思维,应对审计风险。一是修改审计工作手册。目前的交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并没有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可增加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的相关程序、审计规范及审计工作流程的详细说明。二、设计审计底稿。系统内的审计底稿是没有模板的,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底稿,是有固定的审计底稿模板,每个会计科目都有相关程序的说明,对审计过程中关键风险点进行提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财务报表审计的流程也趋于统一,设计适合本系统的审计模板,利于加强对审计风险点的应对。三是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平时注重对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方面的培训,可以从内部控制测试、重要性程度、审计抽样等方面引入新的思维及理念,降低审计风险。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是一项复合型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更高的标准,培养审计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做好人才储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是增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审计人员更应该要有扎实的会计及审计理论基础,可聘请学术专家从最新的会计法规、内部控制、审计动态等各方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能力水平。二是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有些单位没有自己的审计部门或者有审计部门但人手不足的情况,每次审计需要从各下属单位借调会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开展审计业务。可通过对会计人员以审带培的模式,逐步培养一批审计人员,壮大审计队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内部审计的改革仍重道远。今后的审计工作可能逐步向企业审计工作转变,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可能不止文中所列的几项,我们要对审计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究,逐步完善审计体系,审计制度,加强风险应对、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