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丽 荣超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5)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现阶段由于受我国教育资源限制,尚不能实现“让每个想上大学的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一目标,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就成了高校筛选考生的一种技术性手段。近几年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志愿填报服务软件”。很多高级咨询公司也设计出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旨在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然而,无论是软件系统还是咨询公司,其宗旨都是基于考生现有分数的最优报考方案指导,考生的个人生涯规划并不在其考虑范围内。而考生则因对其自身特点缺乏客观认识、对未来职业生涯缺乏系统规划等因素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喜欢、厌学,甚至有退学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学非所用,毕业后改行了。以上种种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阻碍了个人职业发展路径的最大优化。

实现个人职业发展路径的最大优化需把高考填报志愿作为职业生涯的基点,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前提填报高考志愿。考生和家长首先应该意识到高考、大学不仅是前十二年人生的答卷,更是未来职业的起点,让所学专业与未来所期待的职业目标保持一致,使资源投入与产出比保持最优。

二、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含义,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

(一)“职业生涯”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是一个人开始接受职业教育、正式开始第一份工作、转换工作、退休直至终止职业活动的整个旅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也是漫漫人生之路的核心,是人生最重要的历程。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则是为这一连续不断的过程提供了方向,使职业人将所有的资源以及力量整合到一个方向,给予职业人为特定目标献身的动力。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进行高考志愿填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我是谁”“我喜欢什幺”“我愿意做什幺”“我能够做什幺”……“ 我”的问题既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核心又是要义,它使整合而成的各种要素及资源能够始终围绕“我”,既遵循考生内在意识做出决定。通过充分的自我探索将使考生对自我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客观的认识。在这个“提问—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考生能够逐步发现自我、明确目标、勾画未来人生愿景。同时,越是结构清晰的自我职业发展内核资源的盘点(自我探索)越是能帮助考生准确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三)如果说充分了解自我是考生首要解决的问题,那幺家长在其中的作用就是“顺势引导”“有条件的支持”以及“及时放手”。所谓“顺势引导”是为考生提供尽可能详尽的相关信息,激发考生对自身的思考,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职业生涯的更多探索,引导他们找到通往未来之路。对于自主意识比较强且容易意气用事的考生来说,家长要保留“无条件支持”的权力,合理利用手中“经济杠杆”的作用,理智地将考生引入与考生个人志愿不冲突的、更加顺应社会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的专业轨道。考生“入轨”后,家长即可“及时放手”。

三、充分了解报考所涉及的地域、专业以及学校这三个要素中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数据信息

(一)把大学的所在地列为报考三要素的首位是因为其一:大学的特殊性决定大学将是个人拥有自主时间最多的时期,是一个人实施自我意识、修正个人能力的最强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校所在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经济发展趋势都会对学生个人产生影响;其二: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就读的毕业生中半数以上会选择留在就读地就业。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站,选择大学所在地就等于同是对于未来职业发展候选地的选择;其三:把大学所在地与未来职业发展区域挂钩有助于构建未来职业更加健全的关系网及朋友圈,积攒人脉,节约因毕业产生的心理成本和流动生活成本。

(二)先选“好大学”还是先选“好专业”的问题就像是“鱼和熊掌”,两者总是让我们难以取舍。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在填报过程中加入对于个人未来职业的期望,设想如果所学专业能够与未来所期待的职业目标一致,那幺个人投入和产出比将达到最优比,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是最优化。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该将“专业”的选择放置在“院校”前。特别在某些情况下存在院校综合排名低,而专业排名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情况(如西南林业大学虽然只是一所二本院校,但该所大学的林学专业在专业排名中一直稳居国内前十)。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要综合两部分信息:基础信息和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基础信息包括:专业的招生限制(了解考生的生理条件是否符合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的基本要求)、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师资配备力量、办学历史及规模、师资水平、科研实力、学科建设等。而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就要以教育部门公布的历年就业统计数据和社会组织发布的高校就业率及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目标专业的就业指数,预测职业发展前景。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的冷与热、就业指数的高或低这些信息都是历史数据,不是长期指标,是具有时效性的,而考生和家长在参考这些数据的时候则要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其所在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做出合理预判,避免盲目跟风。

关于自我探索、未来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的内容越早开始讨论、越深入分析,其所得在填报志愿的那一刻的决定就越是有价值,考生就越能在大学这道起跑线遥遥领先,为自己的第一份职业意愿表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