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军利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绪论

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企业竞争环境日益剧烈,企业的管理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协同管理正是此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研究企业协同管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企业资源合理利用,增强组织公平感和凝聚力。协同管理能在庞大的人员基数中,进行合理有效的人员分配协作,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协同团队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团队管理中“1+1>2”的理论。三是有利于协同资源共享,产生范围经济性。通过协同管理,企业可以充分开发组织成员工作潜力,了解组织成员自身能力,使成员在不同方面大放异彩,产生范围经济性[1]。

一、协同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协同

协同的概念由Ansoff于1965年首次提出,它主要是指两个企业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共生互长的关系。2012年,瑞士学者Julia Selberherr,Gerhard Girmscheid所写的Value Creation through Synergies of Cooperation一文中提道:通过跨学科合作和跨行业分享的技术整合,可以创造协同效应[2]。

(二)协同管理

1、狭义的协同管理

一般情况下,狭义的协同管理是企业从内部供应链出发,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式管理[3]。企业内部的各项机制、组织结构、人员安排、资源配置等方方面面全部围绕协同合作思想进行开展。

2、广义的协同管理

广义的协同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各组织之间,企业与企业、不同企业、组织之间也存在协同管理。同时,企业与其他异质组织之间也存在协同管理,最典型的就是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三方,实现三方资源的有效互通共享。网络组织协同管理是指处于这一网络组织中的不同主体,统一遵循一个有效的管理规则和秩序,并向每个主体提供其核心资源和功能,形成一个协同与资源共享的活动集合,从而形成组织网络中的协同效应。

总之,协同管理是指组织内或组织间的资源(人、财、物、信息)为共同目标而进行协调运作,使各种资源最大化开发、利用、增值的过程。本文主要侧重于协同管理的狭义层面。

二、目前企业协同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协同意识不强

协同意识不强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1、部门主义思想深重。不同部门间业务往来缺少沟通协作,只考虑自己的流程进度,没有进行相互配合,这使公司的协同管理效率大打折扣。2、一些企业管理层毫无大局意识、领导风范。对于部门不需要的信息资源不允许下级与其他部门间交流共享,形成信息垄断。3、缺乏公共利益集体意识。这导致部门间协同意识更加难以形成,同时也不利于成员间协同意识的培养。

(二)管理机制构建滞后

企业各项管理机制若不能与时俱进,其非但不能服务于协同管理,还成为协同管理开展的绊脚石,带来了不少阻力[4]。究其原因,其主要源于三个方面:1、协同责任机制不健全。企业各管理层间未能实施明确的权利职责划分机制,同时,企业领导者个人集权现象严重。企业高层们权利高度集中,不敢将权力下放。2、协同监管机制不完善。各部门间工作开展不能及时得到控制与监督,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使业务工作的开展不能正常运行。3、各个层级管理者没有建立科学的协同评价机制。彼此之间不能进行相互评价、相互促进,导致企业内部成员间工作积极性不高,懒散懈怠现象时有发生。

(三)协同信息传递平台混乱

在互联网大时代的今天,传统的通讯方式逐渐被新兴的互联网科技所取代,官方通讯网站、官方微信等新型传递信息的渠道已经产生。但它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规范运营。各管理层和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在官方渠道和小众平台间夹杂,信息传递混乱,流程进度大受影响。主要原因是国家没有相关的立法规范和行业监督。信息传递渠道混乱得不到整合会酿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说资源无法及时共享、信息传递不畅等。这会导致信息资源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仍需要再次验证。

(四)协同管理缺乏创新

当下,协同创新管理已成为创新发展领域的热门话题[5]。协同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1、协同管理方式单一原始化,无法应对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公司自身的人员深造、内部研发,还是与外部组织之间的交流共享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2、现有的协同创新平台不够完善,平台氛围还有待营造。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得不到有效整合,协同创新平台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优势。3、协同创新的优劣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协同创新在落实推广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合理、正规的评价考核。

三、完善企业协同管理应注意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部门集体意识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强化部门集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6]。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应对:1、加大与内部其他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破除部门壁垒。部门间不仅要进行协作配合,还要提高企业整体流程进度,使企业的协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营造协同共赢的发展理念,保证信息互通共享;2、重视对员工职业素养和大局意识的培养。企业培养管理者的领导风范,不断加强对他们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对相关人员严格审核并定期抽查,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便民性和透明度,尽量避免信息垄断现象的发生,让信息资源更好地被开发与利用[7];3、强化员工公共利益的集体意识。部门间不能将利益争夺作为唯一的追求,而应强化公共利益集体共享,不能只顾及利益争夺,弃部门间关系于不顾,从而调动起部门协同意识培养的积极性,为企业协同管理的开展助力。

(二)完善科学的协同管理机制

协同管理是指以组织内或组织间的资源(人、财、物、信息)为共同目标而进行协调运作,使各种资源最大化被开发、利用和增值的过程[8]。企业在完善协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1、完善协同责任机制。各个层级间实行明确的权利职责划分机制,确保责任到人、权利到位;做到奖罚分明、透明公正。同时,企业领导者要明确自己的权利范围,不可越规干涉,将权利合理地进行下放,使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职能关系,保证企业任务交接的有序运行;2、健全协同监督机制。企业内部需要保证制度分离与岗位分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层级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约束[9]。通过此举,以确保工作进度按期执行,减少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制度分离与岗位分离,使每个成员有了一个清晰的职责定位,促使企业管理与企业运行之间协同发展;3、建立科学的协同评价机制。企业要做到层级间、部门间、成员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评价,提高企业内部成员间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使企业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防止协同运行偏离轨道。

(三)优化企业协同信息管理平台

企业在优化协同信息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应对:1、对协同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一、合理的界定。企业各管理层和部门间内部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必须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比如:官方通讯网站、官方微信等。它是业务信息在内部交换运转的基础,可以保证流程进度稳健按期执行。同时,平台间需要进行优化互补,以期企业产生更高的联合效益,取得利益最大化;2、精简平台流程。它可以省掉许多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更加高效的处理信息,提高协同效率,保障信息传递高效便捷;3、引进OA办公系统,实现信息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信息文档平台、工作流程平台、自定义模块平台、自定义门户平台等更好地进行信息传递。优化企业协同管理平台,提高了企业业务开展的透明度,增强了信息资源的真实性。

(四)创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理念自从提出以来,得到许多企业的推崇和实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大大推动了企业发展[10]。

企业在创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1、培养协同创新理念。要将“协同创新”贯彻到企业协同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企业运行、人才管理、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突出“创新”在协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在进行深度合作时,需要建立“开放、共享、高效”的协同创新理念;2、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企业要实现借梯登高,充分释放和有效集成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协同创新所需要的要求,最终实现建立高效协同创新机制的目的;3、建立健全协同创新评价机制。对协同创新优劣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协同创新在落实推广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合理、正规的评价考核。在考核评价上,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创新质量第一的考核前提,对待考核结果,应认真进行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