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荣

(资源县不动产产登记和房产交易中心,广西 桂林 541400)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得到良好的管理,通过制定系统可行的制度来规范单位内部日常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从而达到预防可能发生风险的目的。通过全面建立的内部控制,以保证内部控制能够覆盖单位的经济经营活动的全范围,对运行内部权力的决策执行和全过程进行监督,规范内部各级人员的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的评价工作以定量评价为指导,从而达到降低内控风险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意义

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具有严格要求,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顺利达到防控风险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能够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不违反法律、不违反规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推进廉政建设,有效防止腐败事件的发生;第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能够更加合理地运用在单位的日常运营中,可以让国有资产不流失,提升了资金有效使用;第三,它可以提高行政机构的内部管理的效果,使员工相互制约和相互合作,这有利于单位管理、控制和预防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经过财政部近年来对行政机构内部控制的管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制度制定和日常运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首先,按传统思想原因,管理层认为以权管人,工作人员认为是为领导工作,领导吩咐要做的马上就做,这样无形中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很难全面展开实施,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其次,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实施,内控是否实行对单位没有任何影响,认为它就是控制经济活动,平时只要与资金无关就不做要求,每年内部控制实施的文件签署给财务部门,具体是什幺做什幺根本就不清楚,只要财务部门按时间完成上报,应付过了上级检查就行,却从未实施,仅做了表面工作。可见,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实施内部控制对于单位管理的重要意义,也没有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全、执行不到位

首先,在经济迅速发展中,有很多新政策的变化实施却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作要求,实施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这几年改革实行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等新政策的出台却没有配套的详细制度,只是人为化的要求单位这样做、那样做,一旦变化却无法处理。其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部分财务制度,甚至有些单位没有财务部门,更不用说财务制度了。有制度也是“拿来主义”,盲目搬抄,盲目复制。有的就连单位名称都没改过,更不用说按自己单位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制定适合自己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了,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就难以发挥作用,无法落实到位,执行就变成无稽之谈。

(三)部门设置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首先,部门设置不合理,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就没有设置财务部门,或是办公室负责采购,财务负责审核监督,两个不相容的部门设在一起将不能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其次,单位的分部门在分工方面没有明确的定义,每个部门的责任也没有明确的定义,遇到问题相互推脱,最终导致了工作困难。再次,没有合理按实际情况配制安排人员,存在很多有编人员却没有岗位,做事人员却没有编制。部门设置也不合理,部门人手不够,更没有专业人员,有的部门有的人身兼数职,比如说采购人员从采购、付款、验货所有程序全包,很多不相容职责都是一人说了算。

(四)对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不重视

现在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不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存在经营管理风险,但行政体制存在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可能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单位不重视内部控制风险的问题,那幺在风险评估方面也不会很重视,行政机构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风险也会出现一些潜在问题。由于单位缺乏相关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识别机制,相关工作人员也不会去关注这些问题。例如,一些行政机构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后,从未对与业务和经济活动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存在问题也得不到及时处理。这样就会使有些人有机可乘,就能利用漏洞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针对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这些有关于内部控制的问题,做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管理层意识

要想更好地使得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其管理层对内部规则进行控制的职责意识。

第一,增强管理层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通过对管理层培训,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单位对各个层面经济活动和业务进行活动管理的一个网络体系以及施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单位负责人是内部控制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单位全面的施行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每一个人都要去遵守制度。

第二,通过管理层带动全体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通过管理层带动所有人,自上而下,让全体人员都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能够使得单位维持日常运营,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使全体员工都能够更好的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二)制定内控制度、加强执行力

制度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基础,有了制度就有了指导思想。

第一,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组织与本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的人员并邀请外部的内部控制方面的专家对本单位存在的有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和交流访谈,对各项活动和业务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明确各项活动和业务的发展目标、范围和其内容,制定出一套适合本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内控的制度。

第二,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明确想实现使业务内控制度的目标化就必须得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执行的力度。按制度严格要求约束规范单位人员,执行者必须按所定制度进行审核、监督。定期举行内部控制研讨会,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扩展到基层。

第三,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重视工作人员的价值。给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热情。按照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制度来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让工作人员能够将内部控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塑造出一种能让全体工作人员都重视内部控制的环境。

(三)确定各部门的职责

第一,部门确定职责,职责确定岗位。按“三定”方案进行部门设置确定主要职责。根据本单位业务实现活动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各种业务决策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来明确责任和分工,进而为各个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进行部门和岗位设置。

第二,岗位确定人员,按照部门岗位确定人员。人员在配置时一定要按岗位职责确定相关的专业人员,专业部门一定得配置相关的专业人员,这样才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这样设置岗位才能够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能追究到个人。

(四)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并加强审核监督

第一,进行风险分析。在明确了单位的各个业务范围和业务的各个环节后,进一步对单位在社会经济和业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业务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多种风险评估手段及时进行业务风险的定性和风险定量的评估,将每一个业务的整体的风险按照各个不同的业务风险管理单元划分为具体的主要风险和相关节点。

第二,选择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的策略。对已经准确识别的内部风险进行定性跟踪分析、定量分析和进行内部风险的排序,制定具体相应的制度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和确定整体的应对策略。建立健全有利于单位各项业务内部管理的制度;对单位的风险评估结果定期进行反复的测算,按照不同的内部风险评估和应对的策略,制定有针对性的各项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三,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单位应当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完善每个岗位和相关人员的设立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定期监督、考核,以保证各部门的执行力。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分析、评价,然后完善制度。同时要实行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降低内部控制风险。

第四,定期展开内部评价和培训。单位应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中也要定期查漏补缺,定期邀请内部控制专家或者单位内部控制负责人开展内部控制培训会,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并且请全体工作人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实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且及时进行改进。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任重道远,在前进的步伐中会面临很多新问题。但是,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信誉效益。我们必须严格按要求实施内部控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梳理岗位和环节的风险点。为使行政事业单位实现钱、权、人、事管理,达到制度管人,人制定制度,完美结合,互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