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江

(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及意义

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就是要以系统化思维整合预算管理全流程,建立各级财政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将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各级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进预算管理全流程整合和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上证明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实现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在总体目标、基本规则、数据标准等方面的衔接一致,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指导各地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这项工作对于建立完善现代预算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预算单位来讲,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利于规范预算单位预算管理业务流程,提高预算管理基础数据质量;有利于提高预算单位审核、审批效率,大幅压缩业务办理时间;有利于预算单位对于资金流动进行动态监控,提高预算管理效率。有利于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建立无障碍的数据联系,提高预算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基于此,在实践中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十分必要,搭建起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模型应用

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预算编制参与度不够,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低,预算管理细化程度有限,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缺乏有效衔接,不易动态掌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力不足,预算绩效管理关注不够等问题。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解决日常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应将预算管理一体化理念向更具体的工作延伸,在前端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供更为及时、精准的数据来源。因此,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提出了以预算编报为主线,以预算执行支付信息为主要数据来源,以预算绩效管理为日常监控管理目标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通过日常办公软件及个性化程序设计,搭建起一系列适用于日常工作的综合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模型。通过相关模型建设,不断提升着预算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增强了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了预算执行力和预算管理动态监控能力。

(一)预算编报模型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源头,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完善了项目库管理,将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构建了预算项目前期谋划、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项目结束和终止等各阶段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依据预算编报数据来源,搭建预算编报模型时,将项目划分为基础信息相关项目(比如人员工资、机构公用经费等)和下发汇总项目。针对基础信息相关项目,建立基本信息库和费用标准信息库。在年度预算申报时通过修订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和费用标准数据,便可即时生成相关项目预算数。针对下发汇总项目,建立预算项目基本信息数据库,明确体现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等基本要素信息,并将责任人作为要素信息加以标识,做到了项目支出责任到岗、到人。年度预算申报时按数据标识可下发到责任人,由相应责任人完善当年预算测算依据、绩效目标、绩效指标体系等,收回汇总后即可生成预算申报表、绩效目标表等。

实践证明,通过利用预算模型开展相关的预算工作,从源头上确保了基本支出测算标准化,项目支出责任化,很大程度上提升预算编报的效率和质量,有效解决了预算编制参与度不够的问题,为后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算分解执行模型

在加大财务预算执行力的过程中,完善的预算分解执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将预算项目继续细化到具体工作,并将预算执行管理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执行支付任务分解到具体月份十分必要。

在工作中,依据批复的预算报表,在经济分类基础上继续细化,形成以预算项目库项目、具体工作子项、支出功能分类、部门经济分类、预算金额、预计执行月份为要素的预算分解执行数据报表。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当年预算变动情况,预算金额分列年为初预算金额、内部分解、调整调剂金额、调后金额。发生经济业务时,相关人员只需登记支出明细表,便可同步输出该经济业务的内部审批表,同时该支出信息可立即反映到预算分解执行数据报表,呈现扣减预算指标数,核算执行率,反馈预算执行情况,生成预算执行情况报表、财务分析报告等。

预算分解执行模型与预算编报模型无缝衔接,将预算控制节点落在资金审核支付之前,更有利于预算执行的整体把控,实现了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综合性动态监督,落实了年初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大大提升了管理决策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三)预算绩效管理模型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把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和“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总原则,做到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自评。要着力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断提升绩效管理质量,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在应用研究中,不断优化预算与绩效管理模式,将在预算编报时已同步申报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项目责任人等要素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基本信息库,将预算分解执行模型中预算指标及预算执行进度作为信息来源,进而建立起预算绩效管理模型。绩效监控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的动态管控,促使政策落地、绩效目标实现,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该模型按绩效监控要求定期生成包含项目基本信息、绩效目标任务、预算执行进度等信息要素的绩效监控信息表,并按责任人标识下发,由责任人分析填报指标完成情况,收回后由系统读取汇总、分析。当项目预算支出执行偏慢、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或无效、绩效指标任务无法完成时,能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纠正。年度预算执行完毕可立即生成包含项目基本信息及执行情况等信息的绩效自评清单,该清单根据标识下发至具体责任人开展自评自纠。

预算绩效管理模型与预算分解执行模型有机结合,实现了预算绩效事前申报、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信息化处理,极大提升了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大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以系统化思维整合工作流程,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适应信息化要求。为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为建立完善现代预算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