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萍,徐彬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0 引言

自古以来仁人志士皆具家国情怀,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古代大儒均提倡青年人“读书修德”。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数据为中心的技术应用日益丰富,数据库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对数据处理类人员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数据类课程思政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数据素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数据思维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1 财经类高校数据库课程体系的适应性调整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各大高校均会开设,因此在课程建设领域的研究众多,这些研究主要以计算机学科为背景。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是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的高校,财经类高校一般采用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工科和其他学科为辅的专业设置,数据库课程在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不仅在计算机类专业和信息管理类专业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开设,也是大多数专业普遍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由于在各个专业中数据库类课程的命名并不十分统一,因此文章将该类课程简称为数据库课程。

在本校数据库课程的授课对象中,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计算机类专业,还有对侧重数据应用和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另外审计、会计、金融、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也会设置数据库课程,这就造成了在财经类高校中对数据库课程需求的多样化,因此探讨不同专业对数据库课程的培养需求的区别是十分有必要的。

1.1 财经类高校不同专业对数据库课程培养需求的三种类型

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既包括掌握数据库创建、数据查询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数据模型、关系规范化等理论性的知识,同时还希望学生能够对数据库设计具备全面的把控能力,能实现系统开发的综合目标。

根据财经类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数据库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需要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数据库课程内容进行有的放矢地选择。

经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需求及课程目标的梳理,把涉及数据库课程的专业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计算机类专业。该类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基础,数据库课程是其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要求数据库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需要在此课程中锻炼计算思维,形成系统思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研究性课题的探讨。

信息管理类专业。该类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对数据库课程的要求是利用数据库理论进行信息管理,能综合运用管理、计算机以及信息系统知识,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在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信管专业偏大数据管理方向,还需能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处理等。

经管类专业。该类专业在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主要包括审计、会计、金融、保险、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需要对大量数据作密集处理,学生一般需要掌握一些本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这些软件的数据管理功能都是依靠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因此,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知识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库系统操作和使用能力。

1.2 财经类高校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模块划分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类专业在对数据库课程的要求上十分强调其研究性功能,信息管理类专业则致力于应用性需求,经管类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则侧重技能性训练。

根据对不同专业学生数据库课程的需求分析,结合这三类专业对数据库课程的不同培养目标,可以对数据库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数据库课程中的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视图与索引等知识技能性较强,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可视化;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编程、数据库安全等知识则比较抽象,且对系统开发与维护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另外,数据库课程的前沿知识对计算机专业十分必要,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知识的新发展。

因此,可以将数据库课程知识模块的划分为三个模块,具体模块划分与数据库课程知识点的对应关系见表1,通过模块的组配来适应不同的专业需求,其中经管类专业只需要学习基础性模块,信息管理类专业需要学习基础性模块和进阶性模块,而计算机类专业可以学习课程的所有模块。

表1 财经类高校数据库课程模块划分与专业对应关系

2 财经类高校数据库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为了强化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难点在于要把德育目标和智育目标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融合品德的塑造,使思政教育不再和专业教育脱离,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由于数据库课程在财经类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其在各专业中开设的普及率高。由于其受众面广,且处于专业核心课程地位,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受益学生群体覆盖面广,也能得到学生的重视,从而师生共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1 数据库课程的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数据库课程是信息类基础课,学生群体较为多样,需要进行对课程思政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思考。课程思政设计的目的是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做到德育化人,塑造人的内心,培养人的品质,形成专业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因此思政元素的设计必须从课程知识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两方面着手。

在对本校的数据库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前文的课程模块划分与适应专业的不同,对课程思政的设计维度也分别进行对应见表2。

表2 课程模块与课程设计维度的对应关系

1)普适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一类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与思政培养目标对于财经类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培养都非常重要,包括: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家、爱国、爱党教育、责任担当教育为主线,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实现新时代的中国梦,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注重身心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

因此在数据库课程基础性模块的课程内容中的学科前沿、代表人物等此类思政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计算学科课程之“道”

数据库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系统思维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我们可以把数据库中的知识划分为实践领域和认知领域,认知领域又可以划分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让同学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以数据库实践为基础,将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与计算学科中的抽象学习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对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体系、数据库系统设计等抽象认知领域不断探索,形成实践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循环以及对知识理解的螺旋式上升,从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要善于发现专业课程中的特定案例,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

3)前沿的专业思维和广阔的专业眼光

数据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数据库应用领域已从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决策扩大到系统信息化、CAD、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个技术领域。这些新技术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解决科学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能够理解技术革命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并理解“所有的技术都是双刃剑”,利用技术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国家创造更光明的未来。

通过以上三种思政设计的思路,可以使课程思政与教学对象和知识载体更加适配,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做到文化浸润、思想浸润,真正实现教化育人。

2.2 数据库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详细设计

“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在完成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之中,做到“春风化雨”“教化育人”。因此,如何根据课程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思政切入点,使两者汇合交融,共同实现育人目标,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功力和思政“慧眼”[5]。

根据对财经类高校中数据库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的三种维度,结合数据库课程的具体知识框架,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在每一节课中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知识传授、技能学习和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做到“人”和“才”的共同培养。

数据库课程一共分为三大模块,12 个知识点,在课程中结合具体知识点所设计的思政元素有很多相关的具体案例,并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种。表3中部分呈现了各思政维度下的课程核心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表中思政维度的编号与前文中的编号一致。

3 结束语

在财经类高校中,数据库课程作为覆盖全校各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受众面广、育人平台大的特点,在该课程中如何恰当地融入合适的思政理念和元素,是帮助全校更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数据库课程的教师应当更好地建立课程思政教育观,细致地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梳理,将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巧妙地融合起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本文的课程模块设计和思政元素模块化设计是一种顶层设计,在后续工作中,还将进行更细致的思政元素选材,更系统的思政体系构建,更具体的思政效果评价,并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推进财经类高校数据库课程的思政建设,更好地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