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炯照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032104)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分析

王炯照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032104)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生态建设部门不断的提升生态修复质量,并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的大力支持下,构建了和谐一体化的生态空间,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使生态资源良性循环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人们的生态质量与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针对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管理思路的及时更新提供些许帮助。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修复;作用;分析

引言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恢复植被健康状态,促使生态空间得以平衡发展,生态修复工作质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形势愈发严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不断强化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积极进行和谐生态建设,深入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采取多样化的修复手段提升修复工作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人类的长远生存与发展。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出几点新的看法。

1 生态修复的概述

1.1 基本内涵

我们必须站在宏观角度分析生态修复的优化作用,才能顺利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全新格局。生态修复顾名思义就是实施多种先进措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从而优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态需求。一般情况下,想要使受到损伤破坏的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恢复,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共同加速生态系统的自愈速度,继而取得优质效果,真正体现出生态修复的现实价值[1]。生态修复的提出与实施源自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的战略思想,其主要依靠大自然本身具备的循环再生能力,并辅之以人为手段的干涉,然后充分将区域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促使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营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从而将水土流失状况置于掌控范围内。

1.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实施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由于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开垦、破坏等人为原因的影响,导致我国出现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的结果,而在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的今天,如果再不对这种状况进行治理,后果将不堪设想。就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水土流失的面积很大,不仅占据了全国土地面积较大的百分比,如果不予以重视,流失面积还会持续扩大;②水土流失的强度也比较大,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地区更是达到世界之最;③流失的泥沙总量不容乐观;④造成的危害大,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合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来说,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当务之急,而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新的生态建设方式自然也就具有实施的必要性。生态修复的实施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各种生态学原理进行充分考虑和应用,有利于保证生态修复的实施更加科学和周全。在具体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又是以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规律为依据,严格遵守这一自然规律有助于矫正人们的认识误区,使我国的生态建设真正做到适合时宜。因此,生态修复与过去的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所区别,这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是大有裨益的,将这一生态建设方式落实下来有助于缓解当前的水土流失困境。

2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优化作用

2.1 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是生态修复突破口

从南方到北方大量实测资料表明,坡耕地是水土流失主要发源地。若25°以上陡坡地不退耕,水土流失状况就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目前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政策,一方面保证陡坡耕地的退耕,另一方面又保证群众能增加收入。因此,这项政策既是突破口,又是开展生态修复坚强后盾和支撑。没有退耕还林政策落实,生态修复不可能有目前大好形势。

2.2 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是生态修复的关键措施

退了耕,还上了林(草),还需实施封山禁牧,只有这样才能恢复、保护植被,形成乔灌草混交植被覆盖地表,真正起到防治水土流失作用。封山禁牧、围栏封育、休牧轮牧、舍饲养畜是退耕还林(草)政策延续和完善,不仅在南方,且在北方,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区草原,都显示了强大威力。

2.3 综合治理是生态修复的根本措施

要保证退耕还林(草)“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要想生态修复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广大农牧民能致富,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基础,是确保粮食增产,收入增加,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根本措施[2]。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生态修复的优化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我们必须明确认识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要求,同时落实生态修复的具体策略,以便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同时还应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积极考察具体实施区域的变化,这样才有助于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真正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1]铁大梁.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8):461~462.

[2]高立卫.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20):76~77.

X171.4

A

1005-7897(2017)24-0210-01

201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