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军

(保山市隆阳区水产工作站,云南 保山 678000)

我国大闸蟹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整个渔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部分地区推进精准扶贫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闸蟹产业规模2016年、2017 年分别为648 亿元、778 亿元,年增速大约为20%,2019年突破千亿元。随着大闸蟹的需求增加,必须依靠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产业带,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大力养殖。现结合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实践,进行如下分析总结:

1 大闸蟹的市场分析

目前来说,我国大闸蟹主产区为江苏、安徽、上海等。其中,江苏总产量占据全国的44%;湖北总产量占据全国的22%;安徽占据13%,其他地区占比为21%。对于云南而言,若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走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路线,是获得更多市场的重要措施与保障。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积极探索实践,力求形成高效益的稻田养殖模式,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2 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隆阳区为例,产业脱贫中除关注传统产业外,坚持多条腿走路,积极扶持新型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发展,例如大闸蟹稻田养殖。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掌握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获得不错的成绩。从养殖条件分析,本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均能为大闸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2 水稻+水产模式

采取种植与养殖组合的方式,降低无公害养殖的成本,通过减少化肥与农药等的使用,达到无公害要求,同时提高鱼类与水稻的品质,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提高2~3 倍。既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同时获得不错的效益。2020 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在辖区河图街道开展稻田养殖大闸蟹30 亩,投放蟹8 万只,投入1.4 万元,套养鲤、鲫鱼苗投放4 万尾,投入0.2 万元:投喂饲料2500kg,投入0.75 万元。2020 年10 月10 日起,共收入大闸蟹3000 只,收入3 万元;收获鲤(鲫)鱼1.5 万尾,收入1.5 万元。渔产品纯收入2.15 万元,亩纯收入716.7 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实现经济和环保的目的,促进可持续化发展。

2.3 大闸蟹的养殖优势

基于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效益目标实现的目的,隆阳区养殖大闸蟹,具有以下优势:①水质好;②气候条件好。结合养殖条件,积极探索稻田养殖技术,既可以提高养殖资源利用率,也能够提高大闸蟹的品质。通过实验与探索积累养殖经验,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为大闸蟹养殖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经验。

3 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的运用策略总结

3.1 营造优良的养殖环境

根据大闸蟹的生长特性与习惯,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一般来说,保证水源的可靠性,没有污染,同时水质要达到现行的标准,做到能灌水能排水。田埂使用黑色钙塑板制作防逃板,深度为10cm,间隔1m 设置一块板子,另外增加网片防范敌害的入侵,田埂内坡使用厚的塑料膜进行处理达到保水效果。大闸蟹放养前半个月要进行清沟处理,使用生石灰做好消毒处理。清理沟凼之后,加入新水。

3.2 优化养殖模式

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既需要关注到生态效益,也需要关注到经济效益。基于此,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养殖模式,例如,套养技术。一般来说,采取以下套养方法:①套养虾类。大闸蟹养殖稻田内套养虾类,可利用青虾等摄食物底部残饵和有机质的优势,来减少池底的污染,并且青虾也可作为大闸蟹的食料。结合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分析,合理控制投放的尾数;②套养肥水鱼。由于大闸蟹生长期所需的食物很多,产生的粪便很多,极易使水质发生变化。养殖时套养肥水鱼,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同时,实现对水质的净化;③套养鳜鱼。养殖的鳜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对生存的水质环境有着很高要求,与大闸蟹养殖条件相似。采取套养种植技术,利用鳜鱼摄食养殖池内的小杂鱼虾,能够减少生物耗氧,同时提高饲料的效率,并且能够将低值鱼类给转化为高档鱼类,实现促进增收的效果。结合养殖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套养方案,为养殖作业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案,增加养殖效益,促进养殖户增收。

3.3 放养优质大闸蟹种

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的运用,要注重蟹种的选择。选择活力强且生长速度快的蟹种,为高效养殖提供支持与保障。蟹放养时必须保证规格整齐,蟹种提质健壮,没有病害没有伤的个体。根据养殖稻田的大小与大闸蟹的生长特性,控制好密度,避免密度过小无法提高产量;密度过大造成个体规模偏小。选择适宜的时间放养,优选晴暖天以及高水温时放养。放养时使用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处理,保证养殖稻田的条件达标。将蟹种暂时存放在凼内养殖,方便后期集中饲养,为水草提供生长环境。当蟹脱壳之后撤掉围栏,开始进行整块稻田养殖[1]。

3.4 投放充足的饲料

大闸蟹属于杂食性动物,养殖时要确保充足的动物性饲料,同时保证植物性饲料充足。整个人工喂养环节,必须保证饲料鲜活适口,不可以投喂变质的饲料。根据大闸蟹的生长时间点,投放针对性的食物,例如小杂鱼和水生昆虫等,做好饲料质量的把控,优选无公害的饲料。每日投喂次数的确定,要根据大闸蟹的体重情况分析。根据大闸蟹的规格、数量以及水温等因素,做好全面把控。饲料的投放,要选择适宜的投放区,保证蟹可以吃饱喝足。科学合理的饲养,实现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的价值与效益[2]。

3.5 调整养殖稻田的水质

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的运用,要做好水质的保障,必须保证稻田水质清新。根据技术标准与规范,将溶氧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pH 处于7.5~8.5 范围内,水体透明度超过40cm。通过换水保证良好水质,发挥溶氧的积极作用。在换水时需要结合水的温度、季节以及水质情况等,做好全面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换水方案。一般来说,春秋季做到半个月换水1 次,每次换水1/3 或者1/4,结合稻田情况调整。夏季的温度比较高,极易滋生细菌,因此要做到每5~7d 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40cm。当田水透明度小于40cm,则要勤换水。做好巡视检查,若发现大闸蟹出逃的情况,可能是水质恶化,需要及时换水。若连续出现阴天或者闷热的天气,更需要勤换水,为大闸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3]。若遇到久旱不雨的情况,或者水质老化,则要定期换水。换水时要按照先排水再灌水的顺序作业,并且做好消毒杀菌,保证水质与pH 处于科学合理的范围。将石灰水泼洒到没有水草生长的水面,进行消毒处理,每个月要处理3~4 次。

3.6 做好日常养殖管理

养殖人员要做好日常管理,采取“四查”方法,对水质与蟹的进食、生长以及逃逸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掌握水质与大闸蟹的情况,采取优化管理的措施;采取“四勤”的方法,对稻田进行巡视检查,勤清除杂草,勤进行清洁食台,勤检查养殖记录;采取“四防”的方法,防止敌害、逃逸、偷盗、水质恶化,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从管理实践分析,可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例如水质监测装置与视频监控装置等,动态掌握大闸蟹的情况,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4]。

3.7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从养殖实践分析,常见的病虫害如下:①烂鳃病。当大闸蟹的腹部和附肢腐烂,以及肛门红肿,可能是患上烂鳃病。此类病害的防治,围绕捕捞与运输等环节,做好有效防护,防止机械创伤。使用生石灰进行处理,连续进行2~5 次的处理;②纤毛虫病。当发现大闸蟹体表面长满棕色或者黄绿色绒毛,以及行动迟缓,或者数天内大量死亡,则可能是出现纤毛虫病。对于此虫病的防范,采取换水或者加注新水的方法,保持水质清新。根据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经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做好全面的防护[5]。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闸蟹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的运用,要做好全面严格的把控。本文结合实践,提出营造优良的养殖环境;优化养殖模式;放养优质大闸蟹种;投放充足的饲料;调整稻田水质;做好日常养殖管理等。通过做好全面的管理,促进管理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