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功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西烟林场,山西阳泉 045100)

0 前言

在我国,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山西省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如何建立山西省“绿水青山”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生态建设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山西省生态建设,国有林场发挥重要的作用,承担大量的造林任务,但国有林场的造林保存率低一直是存在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做好对国有林场造林保存率的提升,这也是其生态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1 山西省林场造林现状

在我国“十三五”后,山西省就围绕着“两山、七河、一流域”,将“两山工程”当作引领,对国土绿化持续推进,对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积极进行绿色经济和林业经济的发展,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效益的统一提升。近5 年,山西累计造林达到2307.35万亩的面积,在2019 年年底,全省范围内森林的覆盖率达到23.19%,这也表明首次超出全国平均的水平。2021 年是我国“十四五”的开局时期,山西省将继续对“三化”坚持且发力,紧紧围绕着“两山、七河、一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实施布局,把握好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的发展,以山、水、林、田、湖、草的等系统的治理,构建黄河以及黄河流域的生态防护和治理屏障,推动全省的林草事业实现高质量地发展,保证全年达到营造林的400 万亩建设。在山西省林场造林积极和迅速的发展下,造林的保存率不足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想要实现其造林目标和生态建设要求,在积极造林同时,还需要做好对造林保存率的提高[1]。

2 影响山西省国有林场造林保存率不足的因素

2.1 管护不到位和资金投入不足

山西省在对国有营造林的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一些单位重生产,轻管护,只顾当年造林的成活验收,不管后期的管理维护。一些实施单位对初期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检查验收中,没有规范和全面的管控措施,对档案资料的管理十分混乱,也体现出相关林业的管理部门自身的责任意识比较差,在管理执行中不够严格,往往管理较为粗放和不精细,进而导致无设计或者边施工与边设计的情况频繁出现。同时,在造林期间,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在实际山西省的营造林建设中,还普遍存在资金投入的不足,且缺乏对工程资金的规范管理,导致资金存在随意整合的情况,这都对造林工程的有序和长期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2 林牧业的发展存在突出的矛盾

在林场造林中,导致保存率出现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人畜的破坏、旱灾、立地的条件和抚育的不力等,而人畜的破坏则占据主要原因。在山西省内,凡是相关政府部门对其地区进行禁牧令的发布,此地区幼林的保存情况就比较好,而反之就比较差。林区的林牧矛盾一直存在,且近些年一些地区的政府为了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和畜牧业的发展而鼓励养殖,很多地区都普遍养羊,而山羊具有很强的觅食能力,且食量也非常大,春季农耕和播种后,因为牲畜的活动遭受了限制,就会对造林地的幼苗和幼树进行啃食[2]。在国有林场中,场外的造林地较为偏远和分散,因为权属是属于个人或者集体的,冬季农民在放牧中常常会侵入,若管护人员稍存在工作的不到位,就会导致羊群的闯入,对造林的保存率产生影响。另外,在山西省对统一性国土空间的规划缺乏,导致土地利用的方向存在不明确,对林地、牧地和草地等存在界线的不清,对造林地的放牧行为也未采取处罚的措施,且畜牧业作为一段时间内农民的重要脱贫途径,则政府部门常出现造林和养羊同时抓的现象,这也导致林牧的矛盾长期存在且不能有效解决。

2.3 林地抚育和管理不科学

在造林中,造林地的不合理选择势必影响造林的保存率。尤其是近年来,经过前期大量造林工程的实施,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已基本完成灭荒,剩下都是一些难利用地,立地条件往往比较差,如地块的坡度大、作业的难度大和土层薄等。还有一些造林地选在较大灌木盖度和良好长势的灌木林区域,存在较大的造林难度,且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多,很容易对原生植被产生破坏。同时,在造林施工期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随意对苗木标准降低和树种的更换、随意整地、只栽种不整修,且在栽植中还常见不规范、不及时、不适季和不抚育等情况,栽种密度不满足要求,对根宝和覆盖等实用技术缺乏应用,这也造成3 年后的林木出现保存率低的情况[3]。另外,补植是重要的造林抚育手段,但在造林地块完成工程的交付后,并没有对需要补植的一些未成林地实施全面和详细调查,这也就导致后续出现补植措施的缺乏,尽管采取一些补植措施,但也常存在苗木补植规格偏小的问题,对保证成林造成了不利。

3 加强国有林场造林保存率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造林管理和确保资金充足

在造林工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造林的规范管理,主管部门要对相关管理规定出台和完善,对全省的造林工程中档案管理和资金整合的程序有效规范,建议通过电子档案的管理形式,对造林的计划和任务、实施的方案、作业的设计、检查和验收等资料实现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加强造林管理。面对资金的投入不足和管理不规范情况,相关部门要对资金投入的机制积极创新,对林业投资稳定增加。首先,要对公共财政的林业支持和发展机制健全,把林业的配套资金纳入到财政的预算中,保证配套资金能够有效落实。其次,要完善财政补偿的金融政策和机制,促进金融实现对林业发展的有效扶持,鼓励和支持村镇银行和信用社等对林农以及贫困户进行免抵押和免担保、林农的信用和林权抵押等一些小额贷款的提供,并通过财政按照基础的利率进行贴息。最后,要对社会资本对林业建设参与机制积极完善,加快对新型林业的经营主体培养,来推动集体林业实现适度规模的经营,达到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4]。

3.2 做好林牧矛盾的解决和林地管护

在林业造林发展中,林牧的矛盾问题是一直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想要实现造林的保存率提升,林木矛盾的有效解决至关重要。在解决林牧矛盾中,需要将政府当作主导,通过各级的人民政府对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对之前存在的表面化和不治本方式实现改变,以堵导并举和林牧并重的方式对林地和牧地合理区划,并因地制宜对畜牧实现科学的圈养和适群规模的养殖模式,并使用畜种改良和青贮饲草等技术避免对林木产生破坏,相关部门还可以引导以及帮助农户进行养畜的圈舍、资金和贮草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在对林牧矛盾解决的同时,促进林牧的共同发展[5]。同时,在山西省的林业发展中,林地管护对其一直产生制约,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生态补偿各级机制进行规范与完善,严格遵循适度的规模造林和集中统一化管护原则,对管护人员以及资金实施整合,加强对未成林地的有效监管,对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的执行,促进管护效果的提升。另外,对省内未成林的管护项目要规范实施,紧紧围绕着“绿化、财化和彩化”的目标对未成的林地实施补植和补造、幼林抚育的设计,进而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实现造林、管林、补林和营林的目的,保证苗木能够稳定地生长和成林。

3.3 加强林地科学抚育

在林场造林中,幼苗的抚育工作直接关系到造林的保存率,想要实现对林场造林的保存率有效提升,就需要林场做好对幼苗科学抚育,保证幼苗能够稳定和有效成长,促进成林。首先,林场要做好林木种植的整地,按照具体和实际立地的条件,结合不同树种的类型和对土壤的环境具体要求,并依据实际造林的需求和标准,做好对林地的科学整地,为林木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林木树种要科学选择,因为山西大部分的地区呈现干旱、少雨的情况,在树种的选择中要选择一些具有抗旱性和抗逆性的树种,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杯苗。再次,要保证苗木具有良好质量,苗木要选择完整根系、较高含水量和较强抗旱性与抗逆性等苗木。林场要就近选择苗圃地,苗木不宜长距离的运输,当天起苗当天栽植,保证苗木的根系具有完整性,如当天栽植不完,要进行适当水分的补充,避免根系出现弯折、失水等情况[6]。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林场造林是山西省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但在山西省国有林场造林中普遍存在造林保存率的不足情况,而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很多,为了实现对此类情况的控制,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国有林场造林工作的开展,这对促进其地区生态建设以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