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林林

(上海禾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1 生态规划理念概述

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伴随而来的是粗放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型规划转向生态型规划,以达到科学规划、绿色增长的目的。公共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主要目标在于建设一个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在此过程中通过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对信息进行收集,对自然环境的各种资源进行协调,并且与人口的增长问题相结合,促进区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项目概况

三林滨江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南部,黄浦江下游段的起点,距人民广场仅9km,位于中环与外环线之间,是上海市中心城八片楔形绿地之一。三林滨江南片区西临黄浦江;北面紧邻前滩地区,已规划为黄浦江沿线以总部经济、文化传媒和运动休闲为主的重要城市功能区;东面已建成熟的居住社区;南面为外环绿带,已经规划外环绿带的生态绿地功能,并打造“乡音、栖旅、慢生活”的新江南水乡。项目范围北起中环线、西至涵林路、南接外环线、东临济阳路,总用地面积151.01hm2。项目以生态绿地为主,道路及河道尚处在规划设计阶段,本次设计结合现状条件,充分考虑场地弹性,设计强调场地的生态型,注重与周边绿地的联系性生态廊道,形成系统性区域生态网络。

3 现状资源

3.1 自然条件

3.1.1 地形地貌

本项目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西濒黄浦江,北依川杨河,东与北蔡镇、康桥镇相邻,南与闵行区浦江镇相接。根据勘察发现,整个浦东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场地平坦,无明显地形变化,地面高程3.5~4.5m,平均高程3.87m。地表层的土质,因成陆时间的先后,老护塘以西为黄泥土,老护塘以东为轻黄泥土,钦公塘以东以夹沙土为主。

3.1.2 气象水文

浦东新区位于北亚热带南缘,是东亚季风盛行地区,受海洋气候影响较为明显,四季分明,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根据最近约30 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低气温-11℃,极端最高温度40℃。全区内河年平均常水位2.50~2.80m,规划平均最高水位3.75m,内河最低预降水位2.00m。

3.2 交通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三面由市政道路围合,北侧中环路、东侧济阳路、南侧外环S20 均为城市快速路。区域内现有上浦西路等现状道路,另区域内的市政交通路网正在规划建设中,为该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性条件。

4 生态型公共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4.1 植被的生态设计

在针对植物群落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贯彻落实生态环保和生态互补性的基本原则,确保各个植物之间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互惠共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而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能和生态价值。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充分采取复层的群落设计模式,有效打造出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等互相融合优势互补的植物群落,充分符合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植物的生长需要,同时有效规避植物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使植物的配置更科学合理,符合其生长特性和生长要求。比如,方案中的凌兆西路景观带。凌兆西路以黄色落叶乔木为行道树,打造秋季彩叶景观林荫道,同时能够兼顾夏季林荫、冬季透光的空间需求,机非分隔带以常绿乔木为骨干树,打造道路四季常绿的街道氛围。

除此之外要针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全面探究和勘查,以原有植物为基础,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保留和维护,进而呈现出更有效的生态环保设计。在具体设计中,绿地与地块空间关联将沿街绿地渗透于地块内,与周边公园绿地联动,将生态绿化引入社区环境。居住地块的绿化渗透:根据总控理念,采用消隐红线的设计,结合沿街绿地设计“看不见的围墙”,强调视线通透,有利于绿色景观渗透以及建筑界面的美观,将生态绿色引入社区生活。

4.2 功能的生态设计

由于城市绿地公园在功能分区上要充分满足绿地的保护需求,同时也要体现出公园的功能性和生态性,要结合两者的不同分区来体现出应有的功能。在针对湿地保护区域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操作,同时要根据相关经验和先进技术来实现有效分析。通过对当前的城市绿地公园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看出,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区位关系有几种可能:①单侧日毗邻;②双侧毗邻;③三侧毗邻;④全围合。

本项目属三侧毗邻,所在区域三面由市政道路围合,北侧中环路、东侧济阳路、南侧外环s20 均为城市快速路。该模式要针对可能影响城市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合理地判断潜在的风险因素,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严谨态度,对各个分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充分的利用,对于缓冲过渡区域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另外在设置开发利用区的过程中,要确保其远离保护区,同时要结合城市的用地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项目中有两条滨河绿带,分别位于三林北港和三林塘港两侧。河道两侧共涉及11 片绿地,最窄处4m,最宽可达72m,共计62217m2。

其中三林塘港南侧7-15、7-18 绿地为本次规划调整绿地。滨河公共绿地以飘带舞动交织为设计灵感,创造人与河道、社区与河道的交织,让河滨空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营造区域内的活力滨河绿地空间。

其中三林北港两侧6m 范围已完成设计,未计入本次工程的实施范围。三林北港北侧剩余绿化带较窄,多在5m 左右,因此北侧以绿化种植为主,主要设计重点为河道南侧的块状绿地。

三林北港南侧绿地宽度可达70m,通过游步道及休憩广场完善了绿地的游览流线,并以园路串联成充满活力与编织感的游览系统。绿带内布置了多样的功能活动空间。

4.3 园路的生态设计

我国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加讲究峰回路转的意境,通过更加流畅更加自然的曲线形状,以此为灵感,进行相对应的公园道路设计,这样能够呈现更加良好的传统意蕴和景观效果。要达到节能环保的公园道路,充分结合具体的功能,根据具体的尺寸和宽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减,以此打造出更加良好的公园道路系统,营造出生动形象而且舒适美观的意境,在设计路口的操作过程中,要使其融入到整体的绿化系统中来,有和谐性和融合性。

比如,4-1 地块位于区域中部靠北侧,地块位于钟晓路东侧,北至上浦西路、南至雪晴路。地块南北长约142m,东西宽约35m,地块面积4874m2,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地块紧邻居住社区,且靠近三林北港,是周边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地块矩形场地比较狭长,设计用竹编的线性交织语汇划分场地,并且设置园路,形成线性的骨架景观。运用相同的木制平台元素贯穿功能空间构建园路,并且将乔木种植园路两侧,沿着场地设计线条展开,形成规整流畅的线性绿地空间。

4.4 铺地的生态设计

地面铺装在生态性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融合其他景观元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具体的铺装过程中,要确保软装和硬装都符合相对应的条件和要求,进一步体现出景观的一致性和融合性,这两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体现出统一性的效果。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两种铺装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趋利避害,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此呈现更加良好更优质的效果,与整体的公共绿地景观效应实现有机的统一。

本项目中主要园路及地坪均采用花岗岩材质,根据不同的区域设计采用不同的颜色及铺装样式。绿地中跑步道采用彩色塑胶材质,增加运动的舒适感。比如,在涵林路结合道路绿地设置别具特色的硬质景观步道,使道路具有明显特性,在滨水区域使用相同的硬质铺装,从而在视觉上形成一个整体,同时通过大量的边界设计元素,如长条座椅和树木绿植等进行空间界定。另外,在园路周边进行了排水设计。排水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内生活污、废水分流,室外污、废水合流。雨水采用缓冲式自流排水模式,设计暴雨重现期为5 年。就近排入河道,当原有道路场地能满足排水要求时,尽量利用,节约投资。

5 结语

公共绿地是确保城市生态质量,集生态环境、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城市生态型公共绿地景观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保护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从生态型公共绿地的植被、功能、园路、铺地四个方面进一步改善公共绿地的生态化功能,不仅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还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秩序与弹性,引导城市有序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