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强

(泰安市景宜园园林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

三角梅,学名光叶子花,有许多不同的别名,如九重葛、三角花、叶子梅等。三角梅叶片呈纸质,喜温暖湿润气候,品种多样,植株适应较强。三角梅的苞片颜色鲜艳,形似花朵,并有很长的观赏期,适用于园林种植、树篱墙和盆栽盆景及培养特定的艺术造型。但是,三角梅的生长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植物的生长受到破坏,景观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本文介绍了三角梅的常见病虫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图1 所示。

图1 盆栽三角梅

1 三角梅病害防控

1.1 生理性黄化症

生理性黄化症染病初期苞心内叶片变黄,叶脉萎黄,随后泛黄的部分向下移动,直到整个植株变黄。生理性黄化病对幼嫩叶片和枝条的危害比较严重,成熟叶片和枝条受害症状相对较轻。该病通常是由于土壤条件不合适造成的,例如土壤透气性、渗透性差,土壤营养不足等。也可能由于植物根系不够发达,吸收营养能力不够强,造成植株营养供应不足;或施肥、补充营养是不够均衡,尤其是铁肥施用不足,很容易引起生理性黄化症[1]。

生理性黄化病的防治可以通过改良栽培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速效养分,为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如土壤粘性过大,可适当混合沙子以增加渗透性。病情初期,用国光黄白绿800~1000 倍液+莱绿士水溶肥叶面喷施,使用1~2 次,每6~8d 喷施一次。另外,补充必需元素要注意均衡,避免某种肥料或营养的偏施偏用。

1.2 根腐病

根腐病感染的早期阶段,会有棕褐色水渍病斑出现在根颈的皮质层,病斑逐渐腐烂并向内发展到木质部,破坏了营养和水分运输组织,导致植物开始发蔫,顶芽无法萌发,染病植株根部变成褐色,根系生长缓慢、根少而短,病情发展到最后叶子脱落,树枝或整株变黑、枝叶脱落而死。引起该病原因较多,主要是由于土壤中所存在的病原体;也可能是土壤没有消毒并重复使用,导致其中的病原体繁殖;或者土壤粘性过大、透气性差、易积水,从而导致感染疾病;或是移植时根颈部的机械创口,使得病原体容易感染植株;或是湿度过高导致植物感染病害,不正确的浇水方法(大水冲灌)引起水的飞溅、扩散也有助于病菌传播。

为了防治根腐病,可以先将土壤消毒灭菌,再进行栽培,同时要注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三角梅移植之前和之后,尽量减少对根茎的伤害,以防止感染病菌。发病后,用健致800~1000 倍液体+国光跟多800~1000 倍液体进行灌溉或喷洒消毒,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恢复。

1.3 炭疽病

感染炭疽病后,感染部位出现水渍状圆斑或近乎圆形的黑褐色斑,病斑逐渐扩展到叶片的内部,有些病斑面积可扩大到大半个叶片,有些会形成环形病变。染病后期,病斑中心为灰褐色,并伴有不规则小斑点,植株叶片脱落,随之整株萎靡,严重时植株倒地或衰亡。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有高温、高湿、光照度不够、通风不良和栽培管理差等,长期高温高热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植株感染炭疽病。该病一般在4 月展叶期发生,并在6—7 月期间传播。

为了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合理栽培、避免密植的方式,以增加通风和透光,并补充足够的养分以增强抵抗力。可预防炭疽病可以定期喷洒600~800 倍的银泰+思它灵溶液;在发病的早期喷洒1500~2000 倍液的国光景翠或必鲜500~600 倍液或康圃800~1000 倍液+思它灵800 倍液进行防治。上述药物喷施2~3 次,可轮替使用,每8~10d 喷洒一次。

1.4 灰霉病

灰霉病是常见且难以控制的真菌病。病原体是灰葡萄孢菌,可对植物的各个部位如如花、果、叶、茎等部位造成危害。对叶子的危害是从叶子的顶端开始,并沿着叶脉扩散,染病部位呈灰棕色的,边缘有深色和浅色的纹线。花瓣在感染灰霉病后会逐渐腐烂,并在腐烂处形成灰色霉菌层。在土壤或患病体上以菌核的形式越冬和越夏,病原菌的最佳生存环境为温度在20~30℃之间、湿度大于90%。该病是典型的气传疾病,开花期最易感染,并可通过空气、水或农业活动传播。

为了防治灰霉病,必须合理摆放植物,确定植物的间距,增加植物之间的通风和透光率,并且避免在傍晚在叶片喷水。将三角梅种植在温室中时,应适当通风,以增加空气流通并降低湿度。在发病前或发病前,每8~10d 使用绿青500~750 倍+思它灵1000倍的混合叶面喷雾剂1~2 次。

1.5 煤污病

煤污病的感染源是多种附生细菌和寄生细菌,菌丝体生于植物体的表面,一般为黑色且带有附着的分支,并使用吸器渗透到植株表皮细胞中以吸收营养。植株感染部位如叶片、枝干上,会有一层漆黑的煤污层,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煤污染病的发生通常是由蚜虫、蚧壳虫或其他刺穿吸口器类害虫引起的,蚜虫和蚧壳虫等害虫的分泌物也易诱发煤污病[2]。

煤污病的防治应在预防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避免或减少煤炭污染的发生。建议统一使用国光必治800~1000 倍或崇刻1500~2000 倍+必鲜400~600 倍[3]。发病前的使用可以帮助预防,并且初期使用可以快速控制并减少煤污染的危害。

1.6 病毒病

病毒病的感染主要是因为植物病毒寄生,传播载体主要是穿孔、刺吸式口器类昆虫。穿孔、刺吸式口器类昆虫(如蚜虫、蚧壳虫)刺穿并吸吮被感染的植物后,再用口针去刺吸正常植物或在正常植株上钻孔,就造成对正常植物的感染。感染该病的植物典型症状是患病叶子上出现不规则的深绿色、浅绿相间的斑点。感染早期植物生长中没有明显的异常,病情严重时除有斑驳外,患病的叶子开始皱缩、蜷曲,叶脉透明,植物出现生长缓慢或矮化等症状。植物病毒病很难控制并且经常感染抗性较弱的植物。因此,应在生长期保证有均衡的营养。可喷洒思它灵800~1000 倍溶液与金美康600~800 倍溶液的混合液用于病毒病预防。或者用金美康400~600 倍液和思它灵800 倍液喷洒及浇灌,使用2~3次以控制病害。

2 三角梅虫害防控

2.1 蚧壳虫

蚧壳虫是常见的害虫,蚧壳虫危害三角梅是通过刺吸,若虫和成年雌性吸吮树枝和叶片的汁液受损的枝干细弱,生长缓慢,严重的情况下,整个植株都将枯萎,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景观的观赏性。蚧壳虫的初代若虫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孵化,第二代一般在仲夏开始孵化。防治蚧壳虫的最佳时间是蚧壳虫的孵化期,可以用“必治”溶液的1000~1500 倍液喷洒1~2 次,每8~10d 喷洒一次。少量蚧壳虫可用水冲洗或用工具刮去,或者可以喷洒45%的马拉硫磷EC 1000 倍液或40%的乐果1000 倍液。病情严重时,喷洒45%马拉硫磷乳油1000 倍液。在家栽培时应避免使用农药,可以喷洒生物制剂,以避免引起人体中毒,对健康造成危害。

2.2 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幼叶和嫩茎,在展叶期,蚜虫成虫和若虫刺破叶片开始吸收叶片中的汁液,导致受损的叶片卷曲和蜷缩,蚜虫会在受损的部分粘液,导致染病部位发粘。蚜虫同时也是病毒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如蚜虫分泌的粘液容易引发煤污病。蚜虫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速度也非常快,每年繁殖的代数可达到20多代,严重威胁植株的生长。蚜虫的危害期主要为3—9 月。蚜虫在24℃的温度下生长繁育最快,而高温高湿的环境则不易生存。病情严重时,可喷崇刻2500 倍液或毙克液1000 倍液+乐克2000倍液混合液喷洒,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烟叶水进行喷洒,烟叶水是将50g 烟叶放入5L 水中煮沸而制得。在预防和治疗期间,建议缩短药物间隔,通常间隔3~5d,连续喷2~3 次。也可以用1200 倍的DDVP 水溶液,或每天喷洒1~2 次比正常浓度更高浓度的洗衣粉溶液,2~3d 即可生效。

2.3 潜叶蝇

潜叶蝇食性杂,幼虫钻入叶肉中形成孔洞,导致叶肉被吃掉,造成叶片枯萎。雌性产卵是使用产卵器刺穿叶子组织,成年雌性和雄性则吸吮叶子汁液,导致叶子上出现许多白点。潜叶蝇一半春季较少发生,夏秋季数量开始增加,对植株的危害较重。通常潜叶蝇的卵被放在叶子背面的边缘,幼虫可以在孵化后以叶片为食。为了防止潜叶蝇,需要及时清除受损叶片和植株并进行销毁。防治潜叶蝇可以使用国光必治1000 倍液、国光崇刻2000 倍液或国光甲刻800 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连续使用1~2 次,每8~10d 喷洒一次;也可用50%二溴磷乳油1500 倍液进行喷洒,连续使用2~3 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