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芳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落阵营中心林场,山西大同 037300)

樟子松造林对于治沙防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风治沙效果。对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针对樟子松的造林技术进行分析,明确不同造林技术对樟子松幼龄林生长的影响,以此合理采取造林技术,全面提高幼龄林的成活率。

1 樟子松的生物特性

樟子松具有喜光性,且能够四季常青,有着较强的耐寒性,即使在零下40~50℃的低温环境当中也可以生存。与此同时,樟子松还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对土壤、水分等要求相对较低。而从樟子松的外形上进行分析,其树冠相对比较稀疏,针叶比较稀少,表皮厚度较大,这可以使其地上水分蒸发得到减少。樟子松的根系则具有侧根相对较为发达,但主根并不发达,一般在沙地当中主根的深度可以达到1~2m,最深可以达到4m左右。而且樟子松的根系还可以向四周进行延伸,进而对土壤当中的水分进行充分吸收,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因此适应性极强。除此之外,樟子松还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良好的抗逆性可以使樟子松具有更为旺盛的生命力。樟子松的寿命较长,通常可以达到150~200年,一些甚至可以达到250年。所以,樟子松广泛种植与我国“三北”地区,并成为防风造林和治沙固沙的重要代表树种[1]。

2 樟子松目前在我国的造林

2.1 造林地选择和整地

结合樟子松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在选择造林地时,需要充分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并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肥力则应保持中等,一般可以在沙地、河岸、山地当中进行种植,从而起到良好的固沙造林效果。但在沙丘进行种植时,需要做好幼树被风沙掩埋和侵蚀的防范对策。除此,在实际造林中,需要确保能够与主风向相垂直,并要进行适宜整地,从而对树苗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次年,还需要对种植穴进行锄耙,从而为樟子松幼龄林提供充足水分[2]。一般情况下,在樟子松造林整地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①状整地。此整地方法在森林地区更新当中十分适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②带状整地,该整地方法需要结合草地繁茂程度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对风向进行观察,避免土壤受到严重侵蚀;③环山机械开沟和穴状整地。该整地方法一般在坡度18℃以下的地方进行采用,需要按照等高线进行种植,同时还需要在整地过程中使用开沟犁。在实际整地过程中,应该尽量在雨季进行操作,对沟底宽度和深度应进行有效控制。

2.2 樟子松的苗木选择和运输

在樟子松造林工作开展前,相关种植人员首先需要对樟子松树苗进行合理选择。对于樟子松树苗质量优劣对于成活率具有直接影响,需要选择不具有病害树苗,且有着完整根系,嫩芽应该保持饱满,树苗健壮全部木质化,无损伤和不失水分。除此之外,还应确保树苗的苗龄适中,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较强的抗逆性。而在运输树苗时,还需要防止长时间运输,为了使树苗水分得到保持,需要在其根部包裹土球,或是在根部沾满泥浆,使用草袋进行覆盖。同时,相关种植人员在运输树苗时,还需要做好洒水处理,使苗木保持湿润[3]。

2.3 苗木处理

在对樟子松苗木品种选定后,相关种植人员需要按照每100株捆成一捆,并对其根部使用草帘进行捆绑,做好保湿处理。在这之后,种植人员需要将其苗向外进行倾斜,并做好浇水工作。在远距离运输苗木时,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多次浇水,从而有效保证苗木根系的湿润度。樟子松作为针叶树种,一旦顶芽出现损伤,将会对木材的树干生长产生影响,降低了树干的通直度。因此,在实际造林过程中需要做好苗木保护工作,并保证起苗过程的苗木根系湿润,避免根系出现枯干、折断等现象,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4 选择适当的造林季节

樟子松造林一般应在春秋等季节进行,春季是较好的造林季节。而对于一些春季较为干旱的地区,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在多雨时进行种植,或者可以在秋季进行种植,这样土壤中的水分比较多,使苗木得到健康生长,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2.5 造林的稀疏与密集程度

在樟子松种植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其种植密度,确保种植密度适中,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都对樟子松幼树成活和生长等产生不利影响,其种植密度幼龄林一般应该维持在2m行距,而苗木生长到中龄阶段则需要维持在3~4m,从而更好地保持水分和养分[4]。

2.6 做好抗旱节水工作

在干旱和寒冷的地区对樟子松进行种植,为了使樟子松成活率得到提高,需要充分提高沙地对水分的利用率。如今,在樟子松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吸水剂、保水剂等高新技术进行应用,从而实现节水抗旱,使造林成活率得到提高。而在干旱多风地区,相关种植人员可以通过合理采取防风背阴方法进行整地,使土壤蓄水能力得到增强,从而避免流失水分和养分。

3 试验具体过程及结果

在本次试验当中,需要分析不同造林技术对樟子松幼龄林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并具体分析裸根苗造林、大苗造林、常规造林等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3.1 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主要在某镇山地的干旱阳坡对樟子松进行种植,其面积主要保持在3.2km2,海拔则主要维持在2500~2550m。该干旱阳坡的坡向为南西,坡度则为26°。在实际试验过程中,相关试验人员需要将试验坡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造林方式。

3.2 试验方法

在本次试验当中,具体针对裸根苗造林、大苗造林两项技术对樟子松幼龄林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裸根苗造林技术。在沙地山地适合采用穴植、缝植等造林方式。在具体造林过程中,穴植相关种植人员需要使用铁锹铲将表土去除,将苗木栽入栽植点,并将苗木向前和向后移动,从而形成相应的垂直面。缝植时种植人员需要拔出造林锹,并将苗木放入到缝隙当中。种植人员可以使用造林锹靠紧缝隙,将小坑踩实。植苗穴的深度应该控制在上口宽30~35cm、深度30~35cm,而穴底宽度则应该维持在15cm,并将其在垂直壁上扶正。

其次,大苗造林技术。在对大苗造林技术进行应用时,种植人员需要对移植筒造林技术进行应用。具体来说,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在移植的樟子松幼树树干周围对移植筒进行放置,同时还需要按照移植筒径,使用锋利板锹将周围多余的土切去,一边切一边还应将移植筒下压,确保移植筒上沿和地面能够保持相平或略低。在这之后,种植人员需要将直立树坨进行推斜,并在移植筒底进行安装,将其抬出坑外。相关种植人员在将树坨移植到具体地点后,需要将树佗和移植筒共同放入坑内,之后将移植筒底抽出,并进行扶正,向其中进行填土,一直到和坑保持平整。最后,种植人员需要将插钎拔出,并将筒皮撤出,将地面填土进行踩实[5]。

最后,种植人员还应采取常规造林方式对樟子松进行种植,并开展具体的造林工作。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针对以上三种造林技术各对100棵樟子松树苗进行种植,并观察其长势情况。

3.3 数据收集

在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造林技术对樟子松进行种植后,相关试验人员需要定期对其幼龄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具体需要观察苗木长势和存活情况,并将相关数据进行准确记录。

3.4 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造林技术对樟子松幼龄林生长的影响

针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常规造林技术,在采用裸根苗技术和大苗造林技术后,可以使樟子松幼龄林的生长情况得到改良,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4 建议

如今,樟子松种植对我国城市绿化工作和植树造林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而在樟子松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需要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但在樟子松苗木种植过程中,苗木的成活率容易受到自然因素、温度以及降水等影响,进而导致苗木长势不佳,甚至造成苗木死亡。而且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污染,气候也具有较大的变化情况,这都使樟子松苗木的造林工作难度有所增大。所以,在具体造林工作当中,相关种植人员需要有效增强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并深入分析不同造林技术对樟子松幼龄林的生长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对造林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使苗木成活率得到有效提高[6]。

5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造林技术对樟子松幼龄林的生长具有直接影响,对此需要相关种植人员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造林技术,以此来全面提升苗木生长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