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巨星

(山西易磐怡创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1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园

我国历史久远,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受历史传承、经济基础、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诸多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表现方式,并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得到继承和积累。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以植物、现代化设施为主,体现出了简约、清晰的特征。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其中蕴含了诸多传统和现代化元素,表现出自然和人文景观设计交相辉映的特点。其中自然要素以植被、山体、绿化为主。人文因素则覆盖了社会习俗、伦理宗教、传统文化等要素。为了达到景观设计与文化信息高效交流的目标,新时期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既要在规划中凸显多维性和统一性,还要力争特色与协调的同步。除了彰显地域符号和人文特征之外,景观本身也要力争打造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2 城市地域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生态平衡原则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师要具备前瞻性,在设计前期做好实践调查,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破坏原有的生物链和土地环境及地貌,对自然资源进行理性、科学的开发。此外设计师应全面考虑当地气候、植物等因素,新型自然资源的引入不能破坏原有生态体系。面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设计师应按照景观学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针对性修复,力争景观节点与生态体系之保持平衡。生态平衡原则的实质是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形态,保护地域内原有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原生态资源。

2.2 因地制宜原则

自然气候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一些气候因素的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灵活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景观。设计师应考虑城市公园与当地气候的匹配,营造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园景观。在城市公园景观建设中,还要认真分析,根据现有规划土地的实际状况,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土地利用监督管理工作持续跟进,保护公园区的生物多样性,力争用科学手段尽快恢复受损的土地资源。土地是公园景观建设的核心,因此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土地开发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2.3 传承地域文化原则

中国区域性传统文化异彩纷呈,无论是高雅的国画、京剧,还是贴地气的剪纸、太极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同地区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众多,体现了我国祖先在这一地区的足迹,是地域文化形象的见证。很多公园本身就包含着古建筑和古迹,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内涵,是地域传统元素的彰显。现代城市公园的园林设计应充分借鉴和传承传统的地域文化,用艺术语言营造城市公园的人文氛围。

2.4 以人为本原则

中国园林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秉承“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设计规划中要基于差异化群体、性别、职业的游客对公园景观的需求,充分考虑影响公园景观的各种因素,全方位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最大限度地凸显人性化服务,以期服务于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

3 区域性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方法

3.1 借鉴手法

该手法就是运用现代设计优势,吸取独特的传统设计风格的表现手法,包括园林、建筑等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建筑风格、语言特点等表达地域文脉的常用设计元素,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城市山林”,确保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共荣。当然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不是僵化的拼接,从而实现所谓的“复古”,而是领悟其实质内涵,并赋予它新的精神,让游客在体验现代城市园林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的冲击。

3.2 共融手法

在城市公园的区域景观设计中,整合是将本区域的建筑群、园林植物、民俗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要求相结合,在质感、色彩、形体下功夫,既要体现出二者的冲突,还要保证二者的和谐。通过对比与融合的呈现形式,使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既能满足现代城市的需要,又具有地域特色。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和历史文化的融合,能够向游人展示城市公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3 再现手法

再现是一种新型设计手法,在现代城市公园的地域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的还原上。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方式,通过引入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表现某一地区的历史文化,然后越过具象的界限,创造出具有特殊美的形象。当然具象和抽象的再现绝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根据当代建筑或场所的功能,追求心灵的感悟和“创新”,使其具有现代地域特色。

3.4 象征手法

传统园林中的一景一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象征是塑造区域公园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通过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形体的改变,即外部的景观形式传达内部的转换,给游客带来鲜明的地域文化,从而引发新的情感共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些科学技术,产生了特殊的光、形态和声音效果,最大限度地彰显区域性地标植物、人工假山景观等表现符号的象征意义。

4 塑造城市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对策

4.1 加强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自然绿地系统与当代地理、地貌特征都是城市的符号,是区域所独有的,为此景观形象明显,视觉敏感性极高,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应加强景观形象的塑造。从布局结构上看,区域特色资源需要处理好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调节。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结构,使之成为城市文化宣传的名片。

通过对城市地域文化要素的整合,将各种绿地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其次,绿地系统是进入人们视野的第一个空间界面,也是最能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的发展面。它们不仅是平面上的边,而且是三维空间的交点。要充分加强郊区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充分发挥绿色屏障的生态功能。最后,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效用,通过合理的布局结构,使各类绿地在园林施工中均匀分布,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循环渗透的绿地系统,并基本形成点线交叉的一体化绿地系统布局。

4.2 加强文化遗产绿色通道建设

文化遗产绿色通道是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的场所,也代表着优秀文化资源的集合。“城市文化”的线性景观设计十分重要,需要做好文化因素的保护和传承。为此需要将绿道理念引入景观设计当中,打造遗产廊道等多维空间,确保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同时建立生态文化遗产机制,侧重体现城市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此外,文化遗产绿道还要与生态机制并轨,并贯穿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和旅游开发措施当中,使一些原有的、不活跃的点遗产得到复兴。游客可以从中了解景观所蕴含的地域文化魅力,充分发挥游憩、休闲教育等功能。

文化遗产绿色通道的建设路径应遵循以下标准:①重点保护应具备的条件,例如历史文化名迹、重大历史事件发源地和历史遗迹;②再现绿道上的建筑在形式、结构和演变;③适应当地自然地形和水文条件,不破坏原有的特色化景观;改造并维持原有的历史路径,实现重大遗产节点之间的衔接;④文化遗产廊道应传递区域文化特色,为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4.3 丰富特色绿地空间

公园绿地是市民的日常生活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包容力、亲和力的有力体现,更是城市地域特色资源的集散地。在绿地系统设计规划中,需要合理搭配和选择特色资源,以期实现强化城市地域特色效果的目标。作为一种地域特征的直观表达,城市公园绿地承载着游客的游憩需求。在公园绿地中,要保护好历史文物,建设新特色绿地空间,有意识地进行恢复和更新。

种植乡土植物最能体现乡土风格。由于生长在不同地域条件下,植物种类和群落具有地域差异。乡土植物植根于地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当地人与当地植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特的植物文化应运而生。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椰子树时,会想到中国南方的风景,而杨树则与中国北方地区息息相关。为此在树木规划中,要根据调查结果,将长势良好、深受市民喜爱的树木确定为城市公园景观栽植的树木,从而塑造城市形象。植物规划应侧重凸显城市文化,选择园林风格的特色树种,运用与之对应的植物配置形式,营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城市景观。如在沿海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波浪、海浪和海鸥是花坛的主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当地旅游文化的特色。

总之,城市公园不仅是居民休息、锻炼、放松的空间,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公园设计中,要把握不同地域文化的文脉和精髓,把握城市印记和城市景观的内涵。在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要增强城市公园景观的影响力,就要结合地域特点,完善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充分发挥现代设计的优势,确保传统文化传承的优良效果,真正提高城市的观赏价值。只有在景观设计中建立起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平衡体系,才能凸显城市的文化特色,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