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晟杰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林业工作站,内蒙古呼伦贝尔 165450)

1 现阶段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剖析

1.1 科学选地

在林木种植时,种植区域环境条件是影响种植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为确保“高产”目标的达成,林业局须提高对种植区域选择工作的重视度,即保证种植区域土壤条件与林木生长条件的一致性。为提高林木产量与品质,种植户应尽量选择土壤肥沃、土质松软、排水性强、土质松软以及背风向阳(林木的喜光性)的砂性土壤进行种植,此外在栽培前,为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发生率以及提高种植存活率,种植户还要做好前茬植物的清理和土壤深翻工作,以此来提高土壤通气性。土壤作为影响林木种植质量和品质的基础因素,确保土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对于提高林木种植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讲作为一项系统化且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林木种植土壤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方面,即土壤肥力覆盖以及深耕作业。在土壤肥力覆盖作业实施过程中,种植户须待林木长到一定高度时用草来覆盖种植区域,由此在有效解决种植区域内土壤流失问题的同时增强种植区域的蓄水保墒能力,并显著地增强土壤活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覆盖种植区域的草必要保证其无污染性,以防对林木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在深耕操作时,种植户需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作业,以便于将土壤深层营养元素浮于土壤表层的同时增强土壤透气性,为林木的生根发芽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林木种植产量,在深耕时种植户还要做好肥料的施加及土地整平作业,以此来确保预期种植目标的达成。

1.2 合理灌溉

林木在种植过程中对水分有着严格要求,水分管理工作作为种植管理作业的重要一环,管理不规范或不合理,对林木品质的影响十分巨大。在进行种植管理过程中,不同生长周期林木对水分的需求各不相同,其中生长期林木对水分需求量较高,工作人员需适当增加水分,而生长后期林木生长对水分需求量较低,种植户须减少水分灌溉频率,以避免林木根部腐烂问题的出现。

1.3 科学施肥

在种植管理中,施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落实,也是保证林木种植“高产”“优产”目标实现的有效渠道。在林木种植生长过程中,林木对肥料和养分需求会逐渐增加,在进行施肥时,为满足林木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避免土壤板结问题的出现,种植户需做好如下工作:种植前在土壤中施加一定数量沤熟的畜禽粪便做基肥;施加有机肥来满足微量元素的供给;按照一定比例配合施加氮、磷、钾肥来保证林木健康生长;依据林木园土壤情况、树势及树龄等情况做好日常施肥。在林木种植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林木种植产量和品质,对种植区域进行施肥操作十分必要,为确保林木生产的无污染和无公害,在施肥时种植户应严禁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是应该多使用“有机肥”,在满足林木生长对营养物质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林木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在肥料施加过程中,常用的施加方式有两种,即基肥和追肥。“基肥”施加工作通常是在每年秋季,操作方式是种植户通过在林木中间开挖沟壑,之后将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的农家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大量添加到沟壑中,后用周边土进行覆盖,在有机肥添加的同时种植户还可通过加入适量矿物肥料或生物肥,来满足后期林木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追肥”施加工作通常是在每年林木生长的关键期亦或是在每年春季,操作方式是种植户通过在林木中间开挖沟壑,之后将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的农家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适量添加到沟壑中,后用周边土进行覆盖。

1.4 修剪管理剖析

在林木种植管理中,为确保预期种植目标的实现,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林木生长状况对其进行适当修剪,以防修剪不当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现阶段在进行修剪时,常用的修剪方式有三种,即定型剪、轻修剪和重修剪。通常来讲定型剪是在每年林木生长初期,种植户在确定长势的基础上对树冠进行修剪,确保后期林木按照修剪方向进行生长;轻修剪工作的开展其目的是对树型进行再调整,轻修剪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对于提高林木种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重剪则是当林木生长背离定型剪时方向时采取的一种用以重新确定树冠形状的修建方式。

2 现代林业造林技术方式剖析

2.1 播种造林

所谓“播种造林”其实简单来讲,就是直接播种树种到造林区域,相比其他造林技术,播种造林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下的显著优势,但却对于造林区域土壤条件有着较高要求(区域内土壤囊括丰富营养物质和充足水分)。相比其他造林技术,播种造林省去了育苗培育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人工造林成本,为确保后期苗木的正常生长,区域林业和草原局造林总站工作人员须根据造林区域的种植条件,合理选择培育树木类型,并提高对树种挑选的重视度,以此来全面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率。

2.2 分殖造林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造林方式,分殖造林在使用过程中,其主要就是通过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树木的根系或者枝干)作为培育对象,将其直接植入土地当中。低成本、短育苗周期以及保持原林木的优秀基因是“分殖造林”技术的显著优势,但这项技术在具体化应用过程中,却也存在所造林木寿命短、种植环境较为严格的劣势。在培育时为确保后期苗木的正常生长,区域林业和草原局造林总站工作人员应尽可能选择带有优秀基因的林木营养器官,以此在提高林木成活率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3 现代林业营林管理的基本概述

3.1 确保树苗培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营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林业造林工作质量和效率,从某方面来讲要想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只有保证树苗培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才能确保幼苗质量处于优良状态,进而显著地提高树木后期成活率。在进行树苗培育时,区域林业管理局须从根本上加大对种植基地建设工作的投资力度,并在培育过程中根据搜集的树木生长信息,依据其生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方案,切实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苗圃运营机制

在进行营林管理过程中,苗圃运营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就目前来看区域林业局总站在苗圃运营机制建立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通过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或通过与承包商签订相关的协议,以便于在提高苗圃经营灵活度的基础上,推进苗圃的市场化经营发展,由此在全面降低育苗和造林成本的同时,以便于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剖析

4.1 科学化开展生物防治工作

简单来讲所谓“生物防治”,就是林业防治工作者依据区域有害生物特性进行的防治技术,经调查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两种,即引进林区有害生物天敌(如对于鼠害、兔害,防护工作者可通过搭建适合猫头鹰、狐狸等生物生活的环境将其吸引过来,对老鼠和兔子进行诱捕)或运用生物制剂(不育剂、生物灭鼠剂)。

4.2 科学化开展化学、物理防治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且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与此同时却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在具体化应用过程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须在保证有害生物防治有效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污染程度小、产生抗药性概率低的药物进行防治,由此来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4.3 建立健全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

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病虫害问题的高频发生对植物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为确保管理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建立健全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现已迫在眉睫。经调查现阶段病虫害高频发生的原因除了园林生态系统薄弱化以及植物生长自身营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外,防治管理工作形式化问题的普遍存在也是病虫害暴发的原因,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稳定性格局的构建也是十分不利的。为此要想避免防治管理工作人员的违规作业,或避免病虫害蔓延,相关部门要根据区域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管理规章制度,通过确保各个环节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同时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除此之外为全面提高园林绿化质量和效率,工作人员还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园林植被进行严格检测,对存在病虫害问题的区域进行及时诊治,以便在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的同时确保区域植物的健康生长。

4.4 建立完善的生物防御预警机制

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工作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生物防御预警机制以及健全完善的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已迫在眉睫。在经济快速化发展的产业时代背景下,预警监测工作作为林业防治工作的起点,预警机制的高效建立可在全方位监测林区的同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由此确保了预期防治目标的达成,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防治效果,区域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对执行效果的监督和检查,此外还要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的作业行为进行系统化综合评析,由此保障各项防治工作的规范化落实中,“生物防治”能表现出显著优势,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5 结语

总而言之,林业作为我国重要基础产业,造林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保障了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现阶段为确保预期造林目标的实现,区域林业和草原局造林总站应立足区域造林环境,通过在优化栽培技术的同时合理化选择造林技术手段,以便在全面化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基础上,加快林业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