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在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之后,对于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旅游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井喷”。旅游景点是指以旅游业和与之有关的各种活动为主体,作为旅游业的“核心载体”而存在的一种空间。“景观设计”是一个旅游景点能否成功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景点的风景园林设计是指利用景区原有的山水、建筑、地貌、植被等资源,对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使其成为一件“艺术作品”。将这些互不相干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意境,或者是意寓,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特的景观,这样的景观,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植物在运用时,可以与其他因素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衬托出其他形态的美丽。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地处广州市传统城市轴线延伸段,紧邻广州中心城区,四周多为城镇商业及住宅区域。地形略呈斜长方形,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宽约4km,南北长约7km。山体相当宽阔,由30 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全境面积为28km2,其中属特别保护范围的面积为20.98km2。

广州市正大力开展还绿于民工作,计划利用3 年时间,完成白云山、麓湖、越秀山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白云山风景区范围内整治复绿工程就是其中一项工程,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白云山管理局历来非常重视白云山风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白云山发展规划。白云山风景区的建设不断完善,推动广州市生态文明的发展。白云山风景区范围内整治复绿工程,要充分保护和利用白云山原有的良好的景观环境,打造兼具安全性、整体性、美观性的景区节点空间,实现维护景区内部稳定,提升白云山整体风貌,系统性整治违建,全方位绿化改造,保护景区生态资源,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建设目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如图1 所示。

图1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2 现状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节点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破败的基础服务建筑占用林地,功能性及体验性差;老旧的基础设施无法承担现有游人压力,实用性及美观差。服务建筑占用林地如图2 所示。同时,由于景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植被生长茂密且缺乏合理的配置,景观性及安全性差。因此,需要在重要的节点区域进行绿化清杂,增设硬质铺装,提高场地的可达性,激发场地活力,丰富景观内容,提升旅游体验[1]。

图2 服务建筑占用林地

现状亟待复绿的节点存在以下问题。堆砌废料占用平台空间,废弃建筑占据林地,原有亭廊残破缺乏特色,活动场地面积小,与周边整体环境不相适应,铺装零碎,绿化空间单一,植物生长过于杂乱茂密,严重遮挡了原本良好的观景视线,且存在安全隐患[2]。场地整体景观品质低,人文内涵欠缺,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3 白云山茶场景观提升策略

3.1 加强整体规划,完善空间布局

在白云山茶场的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环境来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满足生态环境理念。秉承环保理念,将白云山茶场设计中投入更多的净化类绿色植物,结合地区种植科技,将其也运用到白云山茶场的设计中。关于污染防治方面,可以积极学习市面上先进的技术,加强设施管理,创造清洁环境,实现零排放。根据园区需求,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根据茶场园区的特点和空间要求,有序开展设计工作。充分尊重场地生态肌理,利用现有地势、溪涧和植被等资源。对现有破败废弃建筑拆除,因地制宜增加服务设施,活化荒废场地。将科技与环保相结合,基于现代茶场园区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与外界的联系,满足客户的需求,确保整个茶场空间的合理组织。例如,利用极具岭南特色的门廊榭亭,构成整个地块的空间框架,并和园路一起将整个节点划分为入口广场、中心区域、茶田、草坪活动4 个区域。入口广场开门见山,将整个茶场的景观展现给前来游赏的游客,核心区由水榭、跌水、廊架等元素构成,集观赏、游憩、文化展示与一体,茶田依托现状山势而建,从入口延申至后方草坪游憩区,也与白云山茶场一路之隔,与现有茶田完美融合,兼具观赏及体验功能。草坪活动区藏于整个节点的后方,是节点与山林的过渡地带,天然溪水从这里潺潺流出,是一个可游可憩自然休闲之处。茶场入口如图3 所示。

3.2 利用现代技术造景

在园区景观中,规划路径非常重要。根据茶场的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空间组合改善茶场的空间布局,使用多层次的布局能够对人的视觉带来复杂的享受,布局可以不同颜色的植物花会以及不同规格的种植划分,都能够让景观地区看起来更加迷人,可以创造设计出更为智能的游览道路,让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舒适。白云山茶场中采用的造景技术是设计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茶场采用植物和水景设计,采用先进技术,实现不同种植物的合理展示[3]。建立有效的作物控制系统,实施综合管理,改善景观管理。利用各种装饰景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创造适合当地特色的生态环境。景观造型设计采用自然茶场设计,开花时非常吸引人。对于花卉景观,通常选择不同颜色的花卉和种植块。它使用不同的形状,并与不同的开花植物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美丽的环境,然后形成一个独特的舞台。自然茶场设计如图4 所示。

适量的引进一些依赖于水所生存的植物,不仅可以给茶场地区带来更好的环保作用,也能够防止一些强对流天气所带来的破坏。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绿化在茶场园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质量茶场园区的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可以对茶场进行绿化,为环境创造更美丽的空间,让居民生活在更好的条件下。在设计茶场时,我们必须植物种类的选择是根据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的。为了更好地满足茶场园区对绿地的需求,北方茶场应选择耐寒植物,南方茶场应选择喜欢雨水的植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茶场园区的现代景观设计要求广泛推广绿色方法和节能原则。情景中应实施适当的环境政策,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节能技术,使公园景观设计更加环保。园区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维护,以确保环境安全和更清洁的环境。景观建筑中的材料必须环保,有助于控制设计成本,并符合最初的环境保护目标。材料回收可以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茶场技术结合造景如图5 所示。

图5 茶场技术结合造景

3.3 加强人文造景

为了促进现代茶场园区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我们必须从景观实际出发,立足茶场园区景观目标,重点种植植物,打造旅游主题。结合当地文化,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旅游园。根据气候条件和场地条件,园区进行功能规划,建设生态、健康、综合场所。让城市居民远离喧嚣,享受田园诗般的舒适生活。加强人文景观建造,融入茶文化艺术展示与体验和制茶工艺品茶艺术展示、以茶会友互动体验等内容,营造茶艺禅境、集茶文化体验游憩于一体的花园空间[4]。

在改造园的过程中,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现场保留了大量的水杉林、竹丛及其他高大乔木,新增的种植设计主要是茶田和水景水生植物。建筑方面,以新建水榭位于整个节点的核心位置,正面通过水景与入口大门遥相呼应,背面为草坪游憩区,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连廊及茶田区。连廊连接入口广场及中心水榭,长约70m,依靠北侧山体而建,旁边设计溪流经过,兼具通行和休息功能;景观亭设计在茶田和草坪交界处,与水榭遥相呼应。这些建筑形成分段式组合,是整个景观空间的骨架,与整个白云山环境融为一体,给人富有层次的整体视觉感受,颇具岭南特色。水体方面,项目场地内原有水体不流动,水质差,设计新增跌水景观,水源来自场地内山上天然小溪,将原有荒废水景打造成节点的前置景观亮点。在完成具体工作时全面完成项目设计,实现项目目标、设计和规划,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美学性[5]。茶场休息区域如图6 所示。

图6 茶场休息区域

3.4 提升景观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景观工作人员需要分清楚类的景观布置和城市景观茶场建设之间的区别所在,所设计出来的计划需要偏向于符合白云山茶场景观的风格需求。城市茶场和白云山茶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装饰性和实用性,白云山茶场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生态环保,在此基础上尽量的提高其装饰性,设立理念的是对前来观赏的人群所感受到的舒适性以及文化传播性。白云山茶场不能脱离当地的生态环保规律,需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气象变化和特产植物发展。

3.5 重视景观园林设计的创新性

景观设计者和建设者要结合科技的力量,解放他们的创新思想,不断丰富现代艺术手法,以创新性突破传统思想的桎梏,将现代特征融入设计理念中。比如,将书法雕刻、喷泉水景等时代艺术融入设计中,经过合理的规划,最终形成良好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在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将大色块植被景观作为镶嵌,可以有效地扩大艺术尺度范围,丰富艺术空间,促进旅游景区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总之,在白云山茶场的现代景观建设中,设计人员需要以低碳环保的意识来凸显出符合地区风格的茶场特点,保证茶场设计出来的整体风格不突兀,不偏离地区文化理念。将来也会在生态环境环保方面加大研究,将生产技术充分的结合进来,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