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兑宝峰

紫荆与洋紫荆虽然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因其名称中都带有“紫荆”而常被混淆,在香港等地区还把洋紫荆称为“紫荆花”。

紫荆

紫荆(Cercis chinensis) 别名满条红、苏芳花、裸枝树、老茎生花。豆科紫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直立单生或丛生,树皮灰白色;叶纸质,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花紫红色或粉红色,2~10 朵簇生于老枝或主干上,幼嫩枝条则开花较少。荚果扁长条形,种子阔长圆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3-4 月,果期8-10 月。变种有白花紫荆、短毛紫荆等(图1~2)。

图1 紫荆

图2 白花紫荆

紫荆属植物约有8 种,我国产紫荆及湖北紫荆(Cercis glabra)、黄山紫荆(Cercis chingii) 等5 种,产于北美洲的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 及园艺种红叶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Forest Pansy’) 也常见栽培。盆景中常用是紫荆、黄山紫荆(图3~4)。

图3 湖北紫荆

图4 湖北紫荆的果荚

造型

繁殖可用播种、分株、压条、扦插等方法。老桩可在冬春季节移栽。其新枝相对柔软,易于造型,萌发力强,耐修剪,可在生长季节,采用蟠扎与修剪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不同造型的盆景,老枝蟠扎作弯时应谨慎,以免折断。由于紫荆是在老枝上开花,造型时应以老枝为树冠的主体,并注意枝条的走向,使之分布均匀合理,切忌凌乱。所保留的枝条不要过多,以疏朗为好。上盆时可将部分老根露出土面,使其悬根露爪、虬曲古朴。因其叶片较大,树冠宜采用自然式,以突出树种特色(图5)。

图5 落英缤纷

养护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生长期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每年春、秋季节每10天左右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液肥。花后剪除多余的长枝及其它影响美观的枝条,但要保留一部分新枝,为下一年的开花打下良好的基础。每年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开花前翻盆一次,换盆时将过长的根系做适当的修剪,不可用手撕,这是由于紫荆的根皮柔韧性强,用手撕的话,往往会造成大片伤痕,从而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盆景死亡。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土壤(图6)。

图6 岁月

洋紫荆

洋紫荆正名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别名紫荆花、红紫荆、宫粉紫荆、红花紫荆、弯叶树,杂交种有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 也常见栽培。豆科羊蹄甲属落叶乔木,该属植物约有600 种,遍布于世界热带地区,我国有40 种,4 亚种,11 变种,主要分布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地区。盆景中常用的是叶片较小的鞍叶羊蹄甲、白花羊蹄甲,在盆景界二者通称为羊蹄甲或小叶羊蹄甲(图7~8)。

图7 洋紫荆(宫粉羊蹄甲)

图8 红花紫荆

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 别名马鞍叶、夜关门、马鞍叶羊蹄甲、小马鞍叶羊蹄甲。直立或攀援小灌木;小枝纤细,具棱。叶纸质或膜质,近圆形,通常宽度大于长度,先端2 裂达中部。伞房式总状花序侧生,花瓣白色,倒披针形。荚果长圆形,扁平;种子卵形,略扁平,褐色,有光泽。花期5-7 月;果期8-10 月。

产四川、云南、甘肃、湖北。生于海拔800~2200 米的山地草坡和河溪旁灌丛中。印度、缅甸和泰国有分布。

白花羊蹄甲(Bauhinia acuminata) 别名矮白花羊蹄甲、木碗树、马蹄豆,小乔木或灌木;小枝之字曲折,无毛。叶近革质,卵圆形,有时近圆形,先端2 裂约达叶长的1/3~2/5。总状花序腋生,呈伞房花序式,密集;花瓣白色,倒卵状长圆形。荚果线状倒披针形,扁平,直或稍弯,种子扁平。花期4-6 月或全年;果期6-8 月。

产我国云南、广西和广东。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越南、菲律宾有分布。

造型

老桩宜在春季移栽,注意保湿,以提高成活率。可根据树桩的形态,采取修剪与蟠扎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多种造型的盆景。其树干苍劲虬曲,木质坚硬,造型时应着重突出;叶子稍大,树冠多采用自然型,而不必刻意蟠扎成云片状(图9)。

图9 飘(树种:羊蹄甲罗兴顺作)

养护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生长期宜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空气流通之处养护,盛夏高温季节则要适当遮光,避免烈日暴晒;平常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每月施一次薄肥。冬季移入室内光照充足之处养护,不低于10℃可安全越冬。每2~3 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图10)。

图10 羊蹄甲盆景(黄雅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