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漫,李夏颖,韩燕,丁铮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1 引言

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追求物质与美的享受才促成了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源自于人们对农业景观的审美,中国古典园林在产生的初期便与农业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1]。由于每个时代所赋予它们的独特地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农业景观虽与现代有所差别,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造园理念和技术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当今园林行业及农业的发展。

随着党十九大的召开,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新号角,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积极进行,但在检查验收过程中,仍发现部分村庄偏离村庄整治重点,盲目照搬城市建设,他们建造的脱离乡村实际的景观,破坏了乡村的风貌和自然生态。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建造者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及优势,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法,从而探讨适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法,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2-4]。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2.1 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

因地制宜是在适应当地条件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利用原有的山水条件,将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中国古典园林在最初的选址规划上便十分注重地理位置的因素,注重小中见大,以此来突出整体布局的设计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根据地域性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特色的园林。南方园林因其温和的气候而呈现清雅平淡的书卷气。而北方少雨,气候大多比较寒冷,因此北方园内水的面积比较少且建筑多为坐北朝南,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北方园林规整严谨、厚重粗旷的平面布局。

2.2 顺应自然的创作主旨

明代计成著作的《园冶》中写道“虽有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是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条件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大多数中国古典园林都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工制作而成,山环水抱,布局顺应地势蜿蜒曲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连通,极具野趣,给予游赏者美的体验与精神的享受[5]。

2.3 造园家的多元的知识构成

古时候科举以文选拔人才,相应的人们对于文字和绘画的热爱远大于其他的项目。在这样的潮流趋势下,大众的休闲活动就是吟诗作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者多为文人、士大夫,他们往往身兼数职,而在当今社会,这样的造园者却屈指可数[6]。由于对园林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造园者才建立了园林,他们建造园林的目的是高雅的,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隐逸以及来寄托情怀。因为他们对诗词作画等是无比精通的,这也使得他们所建造的园林是充满着诗画情趣的。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十分注重意境的塑造,亭廊的命名、应景的楹联以及植物的营造都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其意境。

3 乡村建设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3.1 地域文化的逐渐消失

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赋予了中国的乡土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征。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区域独特的风格和地质肌理创造了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实现了当地美学的独特审美意识和特征。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再加上社会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的传统地域文化正在迅速消失。一些村庄正在单方面追求所谓的现代都市生活,他们建造与城市没有区别的社区,但在应用过程中又缺少与之相配的服务设施,因此乡村的建设既没了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文化优势[7]。

3.2 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乡村在建设之前,只考虑其地域特色及农民的需求方面是远远不够的,乡村的交通不够便利、建设中资金不足、土地的利用率不足、村民的思想认知不足等等原因,都难以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阻碍乡村建设发展的另一个难题是建设后期维护与管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出来的景观,缺少后期的维护管理将造成很大的浪费。许多建造者将微景观建设出来,前期看起来效果卓然,但后期无人维护以至于杂草乱生,这完全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3.3 乡村景观建设者模糊的角色定位

一个好的景观的呈现离不开一个具有灵魂的建造者。与古典园林的造园者相比,现在的设计师们建造的东西毫无灵魂,这与他们的生活阅历是分不开的。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设计师们从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就侧重于应用型的学科。园林学科属于工科、农科,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学生们没有时间学习考试以外的东西,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诗词歌赋是陌生的。在这种背景下,造园对设计师来说只是一种谋生手段,他们优先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设计来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4 中国古典园林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

4.1 学习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尊重地方特色

尊重地域性特性,延续场所人脉,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为形成产业链对于展现乡村风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乡村文化所衍生出来的产业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在自然景观方面,必须保持自然景观资源的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创造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人文景观方面,注重乡村景观所体现的场所历史、延续场所文脉,通过以多种形式开发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将当地民俗文化、名人典故等应用到建设中,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2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协调共生。源于自然,再现自然的设计理念应用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求各设计元素与整个乡村协调一致。美丽的农田、连绵起伏的丘陵、蜿蜒的溪流、茂密的森林和隐约可见的村庄,它们所构成的乡村景观与纯粹的自然景观不同,带有一定的人工雕琢,自古以来它是人们对于理想生存环境的定义,满足了人们的“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返朴归真的愿望。因此在建设中注重借景田园风光、保留农业体验是让人们感受农村氛围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要在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不以牺牲乡村生态环境为代价,要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4.3 从中国古典园林中看造园者对自身的反思

农民是乡村自然景观的守护者,保护自然资源要农民去完成。而设计师们的责任就是来引导农民有序利用资源来进行创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规划层面,要处理好山水、园林与调控之间的依托关系,乡村规划师要适应乡村的自然风貌并学会主动欣赏,不能盲目地照搬城市中的设计。政府与城市的居民也不是乡村的居民,农民是我们乡村的主体,在乡村建设中,设计师要深入基层下乡,尊重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利益,主动协调农民与土地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合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规划的标准体系。

6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独特,是世界园林发展的魅力瑰宝。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期便与农业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当代中国乡土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与方法,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