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维君 (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从建筑历史观来看,寺庙建筑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给中国的建筑带来了新的类型。早期的寺庙建筑是按照一般建筑的形式,或者直接借用原有的一般建筑开展活动。佛教建筑传入中国后,受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影响深远,逐渐衍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形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寺庙建筑和一般建筑彼此影响,寺庙建筑也给中国的传统建筑输入一些新的部署和处理方法,从而促进了中国建筑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的寺庙建筑大多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有自然情趣的欣赏和意境深远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下的现代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设计,并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理念与思路,非常值得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从业者深入研究与思考。

1 寺址选择

佛寺选址山林发端于禅宗,表明禅宗为避开世俗社会采取了极端的抑制与隔离来实现修炼。佛寺园林因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选址在满足佛教寺庙建筑布局的前提下更多地考虑到自然和社会因素。出家人脱离了尘世,喜欢自然,钟情山水,远离尘嚣寻求僻静的山居是僧人推崇的最佳禅修环境,因此佛寺殿宇多建于名山胜水间,以求一心做法,终生奉佛。同时也使山岳寺庙的建筑与周围景观浑然一体,切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我国许多寺庙都建造在山地,而且都能很好地依据自然环境进行布局组织,形成风貌优异的景观。巧妙利用地形,或隐或落,寺庙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也体现了天人和谐的人居环境。明代著名园林艺术家、建筑艺术家计成在《园冶·相地篇》中“林皋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