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冉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6550)

1 引言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国家的新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种生活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极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但由于发展速度快,对城市的生态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负荷。再者,早期的城区规划设计要求不够科学严密,采用的标准低,一到雨季城市就产生内涝,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海绵城市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1],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内涝频繁发生、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大城区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及概念

在新世纪初,我们国家的上海、青岛、广州等沿海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思路,对于雨季出现内涝的现象开始研究分析。这样有助于给我们国家其他城市的发展做出借鉴,吸取先前的不足,改善方法、积累经验,从而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虽然海绵城市已经提出来好多年,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而住建部《指南》[2]和仇保兴发表[3]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一文中,这两者对“海绵城市”提出了明确的含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3]。通俗地说,海绵城市就是在使城区排水安全的同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人工操作与大自然相结合,在雨季内涝时加大城区积水的排放,促进雨水资源的使用和生态资源的防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3 包头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蓝图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转变城市传统的开发模式,从粗放的建设模式向生态绿色文明的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包头市海绵城市规划》,包头市规划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重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海绵城市、弹性海绵城市和活力海绵城市。

“雨季一来,城市看海”,反映的是不少城市脆弱的排水能力,而时下流行的“海绵城市”概念,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海绵城市”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来解决雨季城市面临的内涝灾害问题[4]。近年来,包头市城镇化频率逐年提高,城镇人口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出现部分水生态空间逐渐减少,城市硬化比例高,暴雨径流加大等现象。加之雨水管网标准不足、覆盖率不高等原因,老城区发生内涝的频率高、积水深、范围大,影响了城市正常运转。同时,包头市作为缺水城市,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比较低,河道生态用水、城市绿化用水仍使用黄河水以及自来水等宝贵的水资源。

在《包头海绵城市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包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在新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老城改造区不低于80%。内涝防治达到30年一遇,发生30年一遇降雨时,能够真正做到积水不会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产生较大影响,使得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

包头在建设海绵城市中首先要创新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同时要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中,统筹布局雨水。另外要划定重点建设示范区,示范先行,全面推进,最终使包头实现生态海绵城市、弹性海绵城市和活力海绵城市。

4 针对包头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城市的海绵建设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就可以建设,它是需要我们多部门、多学科、多渠道共同建设。像德国、日本、美国等先进发达国家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已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我们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外来的经验不能一成不变、生搬硬套,要吸取它们的精华,在结合我们国家国情的基础上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经验。针对包头市海绵城市建设应重视以下研究。

①加强公众参与,营造全民支持海绵建设的氛围。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的过程,是各类利益团体冲撞、融合、协调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合理性。

②加强研究,建立务实的海绵城市建设支持体系。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也是包头城市提质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契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研究,构建务实的海绵城市建设支持体系。首先,要加强海绵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要根据包头市的现实情况,加强城市像海绵一样“自然吸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利用海绵技术,进行自然释放、自然分流的技术研究,提出包头技术指南,促进研发新产品、新材料,创造包头“海绵体”“海绵材”“海绵料”,实现包头城市硬质建材向柔质建材转变,支撑海绵城市建设。其次,加快海绵产业建设。一要积极组装以水资源为主的经营性项目,把优质水资源商品化,赋予现金流,经过政府特许,引进民营资本或企业资本,一起开办公司,共同管理,按社会需求进行生产投资。二是要建立技术部,以研发海绵城市相关技术为指导,建立产业园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投入生产使用,并鼓励相关企业进行研发、创新,严格规范标准,创造出质优价廉的高性价比产品,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海绵城市而作出贡献。

③坚持规划先行,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的行为。强化海绵体建设规划指引,在我市控制性详规中,合理布局海绵体建设区域,严格规划实施,避免出现海绵项目建设碎片化、盲目化和不遂性。建议根据不同功能区合理规划海绵体建设的强制比例,通过规划管控,保障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合理性、联动性。针对城区内的住宅区、办公楼可以实施雨水和污水分开管理的办法,在雨季将雨水回收储藏,通过适度人工干预进入海绵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可返流、可利用的目标。

④用好政策导向,推动我市海绵城市的可持续性建设。政府出台一项好的政策,可以极大地鼓励企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作出重要指导作用。作为政府机构,要适时适宜的制定出符合我们城市建设的政策,对我们优秀企业要给予奖励、优惠,刺激企业不断地创新,形成长效机制,为建设海绵城市作出贡献。现阶段我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也要立足长远,放眼国际,借鉴国内外同类经验,开展雨水排放征收政策的调研,为今后适时开征雨水排放,保障海绵设备的养护维护资金,做好战略理论储备。

5 包头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雨季出现内涝灾害,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内涝灾害,同时还可以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水消耗浪费严重等情况,给城市生态资源带来极大的改善。在城区内的公园、道路两旁的绿化以及湿地,通过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等技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风沙侵袭,极大地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①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水资源短缺,其中淡水总量仅仅占全球总量的6%,随着现在城市的建设,用水量急剧增大,加上城区建设中道路硬化使雨水外流,没有合理利用,过度使用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废水的排放,加剧了河流污染,使得水资源的匮乏日益严重。雨水是一种优质的再生资源,受环境污染较轻,回收处理也相对较容易,因而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回收雨水的一种有效途径,使雨水能重复利用。在雨季,将雨水收集储存起来,再通过净化处理将合格的雨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比如道路绿化、公园湿地等,这样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大大降低了自来水的使用,从而实现“开源节流”。

②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无数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暴雨内涝,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在城市建设当中,新建的基础设施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和水文,使得雨水不能及时渗透,加上排水设施的不足,极容易在城市内产生洪涝。而建设海绵城市之后,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建设方针中的“渗”就是充分采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滞”是通过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洪峰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降雨时的排水压力,达到降低地表径流量、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5]。

③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近些年,水资源污染越发严重,其中面源污染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面源污染是城区降雨时通过雨水的冲刷而形成,主要是在降雨时,雨水将地表、污水管道里的垃圾冲刷上来,流入储蓄池,产生水污染。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主要步骤“净”,就是经过人造湿地等方法将水中的污染物过滤筛选掉,从而降低面源污染,达到保护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6 结论

建设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被提出,是城区建设的一次新改革,是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是对水资源匮乏、雨季内涝等的一种有效解决措施,既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包头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城区内雨水“自然吸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一体化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