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凯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1)

1 引言

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首次提出了“1+X”证书制度,这里的“1+X”中,1代表是学生课业基础,通常意义上表达为学历证书,X是职业能力证书是职业技能的一种外延表现,是对1基础的补充,方案中鼓励学生获得多样的技能证书,提高职业技能素养。目前,从方案提出到开始实施,全国范围很多高职院校积极申报1+x考试认证及试点,教育部门联合人事部门,行业部门协会开展了大量认证考试的培训和前期考核,“1+X”制度在实施中得到政府、高校、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中作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BIM信息建模技术也首次入列“1+X”证书,BIM技术是当下一种在建筑行业广泛推广的新技术,将建筑物基本信息和数据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现,在现场施工、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模型设计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应用,此次“1+X”证书制度也是瞄准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从源头抓技能培养,为建筑行业产业升级提前做好准备。业界和学术界围绕着BIM证书的认证标准、运行机制、应用前景等方面展开很多讨论。我们也发现BIM证书在实施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教育人员去分析和思考。

2 校企间基于“1+X”(BIM)技能认证机制

想了解校企间BIM技能认证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参与认证的主体和客体出发讨论他们间的机理关系。目前教育部已经委托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事业编写了“1+X”(BIM)等级标准,标准中对学生掌握内容有着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但是校企间对于证书的融通,目前缺乏有效的机制,甚至说很是混乱,本文认为校企间需要协调构建一套认证机制。

个人、企业、学校是“1+X”(BIM)证书认证实施的主体:学校希望给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员,企业也期望能获得高素质的技能人员,降低生产成本,学生个人也想要自我发展实现技能提升,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校可以基于“1+X”(BIM)等级考试为学生提供实践、测试、评价的平台,学生利用学习提供的平台来锻炼提升自身BIM技能水平,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对于学生BIM技能水平的评价和指标完善中,实现对1+X证书的双认可,最终实现企业获得人才、学校培养机制完善、学生技能大幅提升的三赢局面。

基于上述思考,个人、企业、学校三者间要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同时既能帮助BIM技术的学习者掌握BIM技能,符合学校毕业标准,又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帮助企业实现综合成本效益。其机制思路图如下。

基于“1+X”(BIM)校企合作BIM技能认证机制思路图

上图中,学校基于“1+X”(BIM)技能标准制定方案融入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培训、比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帮助学生进行企业实践,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BIM技术标准,并将标准融到评定指标中来,学生通过平台实践考核符合发证要求,学校和企业通过认证指标对学生进行检验符合,最后实现企业和学校对BIM技能水平的共同认证。同时为了保证整个过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政府和社会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实施制度保障,才能有效提高认证结果。

3“1+X”(BIM)技能证书认证实施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机制研究我们发现对于BIM技能认证需要对“1+X”(BIM)证书标准型进行匹配,校企认证指标的设定也需要进行修订,同时技能认证除了企业认证要求外,对师资力量、平台条件、制度规定、思想认识都有很高的要求,下面就常见的几点问题进行讨论。

3.1 企业认可对低,校企合作割裂

目前“1+X”BIM证书是由各个学校考试试点组织学生按照教育部门统一要求分批次、分类别地进行考试,考试合格之后发放对于等级证书。学生取得证书以后,相当于完成了等级认证。对于后续证书在行业企业的认可,职业能力的认证几乎没有,加之社会上面各类较差证书大量存在,很多培训机构拿钱换证,导致该证书还没发展就被认为低含金量,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对证书的认同感,同时也打击了学校推广证书的积极性。企业和学校合作认证成本较高,成效低,考核等各类要求延迟了人才的培养。

3.2 认证体系及标准有待完善

BIM信息建模技术属于交叉类综合技术,既涉及广泛的建筑类专业知识,有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所以我认为“1+X”(BIM)证书不仅体现学生软件操作如何,还要对建筑类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现阶段该证书等级认证标准是基于软件操作来进行的,考查学生对软件功能键的使用程度,即便是高等级的认证,也是将有限的专业知识辅助在实践操作上,这样认证出来导致学生只要强化操作,对应刷题就可以,对后续专业知识运用理解没有帮助。进入企业发展潜力有限,所以适当地扩宽专业理论知识考查的范围,对强化标准和完善体系有很大帮助。同时BIM证书认证处于发展初期,未能充分引入企业对该类标准的意见和认识,可能导致认证结果和企业需要脱节。

3.3 双师型教师培养层次较低

双师型培养一直是职业院校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对地方双师培养的标准是以教师是否有职业证书或者简单的企业经验为标准来认定。结果双师不双的现象在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此次“1+X”证书要求不是简单的考证,要求学生要有职业素养,对培训老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我们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带领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操作。所以对于教师的实践操作我们需要强化认证,双师培养不能停留在证书,需要对教师的实操能力进行具体考核,真正意义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3.4 制度及法律保障模糊不清

“1+X”BIM证书处于推广阶段,教育部门、人事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部门建立对证书的统一认证,但是证书功能、作用、职业价值未能在现有的制度规章中体现。很对企业没有意识到该类证书的实践意义,推广程度有限,造成学生拿证,企业不认的尴尬局面。所以需要政府部门在法律及制度层面统一对证书的管理,强化其在职业功能上的地位。做到学生就业需要,企业认证需要的双赢局面。

3.5 宣传力度和社会认识程度不足

新证书体系的推广既需要时间也需要有效的宣传,目前高校的宣传仅仅停留在校园范围内,宣召的对象停留在在校生上面,对于社会中农民工、下岗失业、低学历从业人员的几乎没有进行推广,考试集中在校园范围内,有限的宣传导致该类证书的普遍认知度较低,吸引力下降,社会需求降低,所以未来将证书融入到社会服务实践中,加大社会人员的培训学习将是“1+X”(BIM)证书发展必由之路。

4“1+X”(BIM)证书技能证书认证标准实施对策

4.1 建立包括行业、学校、政府部门三方认可的证书认证机制

“1+X”(BIM)证书的推广和实施,需要得到企业、学校、政府三方的共同认证,才能提高其职业价值和社会认可度。学校和企业应当进行合作,共同对学生技能和理论进行考核认证,共同进行能力认证,政府部门参与协调,制定政策制度,对合格标准的学生由政府部门统一核定发放及管理证书,形成三方统筹协调的认证机制。一方面促进证书考核的专业化,另一方面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对推广和引导证书的正规化、公信化、职业化有很大积极作用。

4.2 强化企业和学校证书标准的制定和认证

上文中我们提到目前证书认证标准存在一定不完整性,体现在专业和技能比重偏差,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脱节两个方面。那么强化企业和学校标准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和学校在课程制定、实践操作、目标培养等方面可以进行协调合作,将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证书认证标准,尤其是BIM技术中涉及多部门参与的过程,需要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参与将全过程的BIM运用管理引入到“1+X”(BIM)证书考试中来,做到学生学有针对,学有多用。

4.3 推行新型专业化双师等级认证

新型专业化双师等级认证是帮助教师摆脱以往双师认证单一简答问题,BIM技术操作性和应用型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考核,教师考核合格之后才能有效地进行学生培训。建立一套基于“1+X”(BIM)证书教师版的双师考核机制,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也为后续学生培训考核有很大帮助。

4.4 完善“1+X”(BIM)证书行业准入制度

目前“1+X”(BIM)证书推广的最大难点还是该证书的职业认可度,政府部门需要和学校、建筑行业进行通力配合,强化“1+X”(BIM)证书的行业准入能力,将证书的应用价值和职业准入结合,不断提高企业使用证书的意愿,引导学校、学生配合企业参与职业培养过程。真正做到将证书制度融入到企业在新技术发展的需求上来,建立良好校企合作机制。

4.5 强化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

将证书和社会实践服务相结合,在社会行业中进行证书内容的宣传,加强社会的认知度,简化考试标准要求,参与企业对BIM技术要求的讨论中来,结合社会人员的特点编制考试标准,定期组织开展证书认证考试,在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积极推广该类证书的使用。

5 结束语

“1+X”证书制度是职业化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我国深化职业教学体系的一次重大尝试。作为此次试点BIM证书,需要各个职业院校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积极参与,证书只是手段,建立企业、学校、政府三方融通机制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三方需要不断探索“1+X”证书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质量地实现新型技能的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