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伟,谢子洋

(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市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事务中心,浙江 台州 318000)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修建轨道交通和地下道路以纾解交通压力。当市政桥梁上跨盾构隧道时,为了减少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下部结构的形式和布置会受到限制,同时还要结合景观、河道水利及桥下通行情况等综合考虑。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常常采用大悬臂预应力盖梁的设计方案。

盖梁是桥梁工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构件,上部结构的恒载和活载通过其传递给墩柱和基础。盖梁是一种典型的以弯剪受力为主的构件,自重引起的结构内力很小。当跨度增加时,普通钢筋混凝土盖梁不易满足计算要求,而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仅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符合规范,桥下视野也较好。

1 工程概况

本文以台州市开发大道跨东山河桥工程为例。桥梁全长75m,跨径布置为3m×25m,宽46m,设计道路中心线法线与桥跨中心线顺交40°,市域铁路S1线从桥梁下方穿过(见图1)。考虑周边用地限制以及桩基需与盾构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墩台均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盖梁,上接预制小箱梁,下接矩形墩、承台和钻孔灌注桩基础。本文对1#桥墩的大悬臂预应力盖梁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图1 基顶平面图

2 技术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如下:①设计速度:50km/h;②设计荷载:城-A级;③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④设计安全等级:一级;⑤桥面布置:2.5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14m(机动车道)+3m(中央绿化道)+11m(机动车道)+3.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46m。

3 结构设计

3.1 构造尺寸

上部结构采用3m×25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左右分幅;下部结构桥墩采用三墩柱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整幅设置;桥台采用座板台形式,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接承台,分三幅。

1#桥墩桩基采用6根直径1.2m的钻孔灌注桩,按端承桩设计,桩端进入岩层有效深度不小于3m,平均桩长64m,桩基间距2.4m,单桩反力≥2800kN,桩基与盾构结构边线最小净距3.76m。桩顶设尺寸为4.6m×7m×2m的矩形承台,上接矩形立柱(1.6m×1.6m,边缘设置R=20cm圆倒角)。盖梁总长58.012m,宽度为2.1m,高度2.2m,端部高度1.5m;北侧悬臂7.362m,南侧悬臂10.15m。预应力盖梁采用C50混凝土,立柱及承台采用C40混凝土,桩基采用C30水下混凝土。1#桥墩构造图如图2所示。

图2 1#桥墩断面图

3.2 盖梁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混凝土盖梁采用A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束采用φs15.24低松弛高强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锚下有效控制张拉应力为1395MPa,两端张拉。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真空压浆工艺,管道摩擦系数取0.16,局部偏差系数取0.0015,钢筋回缩和锚具变形为6mm。盖梁内共布置14根15-φs15.2预应力钢束,分两批次张拉,钢束布置见图3所示。

图3 盖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3.3 施工顺序

预应力盖梁施工步骤如下:

①搭设支架,立模浇筑C50混凝土;

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龄期达到14d及以上时,对称张拉N1、N3钢束,预应力管道压浆;

③压浆强度达到100%时,拆除盖梁模板和脚手架。架设预制小箱梁,小箱梁从墩柱中心向两侧对称吊装,完成后再对箱梁负弯矩钢束、横梁和湿接缝进行施工;

④待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对称张拉N2钢束,压浆并封锚;

⑤压浆强度达到100%时,施工桥面铺装及人行道栏杆等附属设施;

⑥成桥运营。

4 盖梁计算

4.1 计算模型

采用MIDAS/Civil 2019有限元软件建立桥墩盖梁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盖梁和墩柱均采用梁单元,共计41个单元。

图4 结构计算模型

对于立柱与盖梁之间的连接,有两种连接形式。

第一种是柱与盖梁全固结,在此计算模式下,由于温度力的存在和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同时两立柱间距较大,会使两侧立柱产生较大的沿盖梁方向的水平力和弯矩,成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在现有构造尺寸下,桩基的裂缝计算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第二种是柱与盖梁固结,两侧立柱与盖梁通过单向支座连接(活动方向沿桥墩中心线),这种情况下释放了沿盖梁方向的水平力,立柱和桩基可认为是轴心受压构件,受力和变形能满足规范要求。

以下计算结果基于第二种连接方式。

4.2 计算参数

计算中考虑的作用在盖梁上的主要荷载有:

①恒载:包括上部小箱梁的自重,二期恒载(铺装及附属),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上部荷载通过支座传递到盖梁;

②活载:城-A级荷载,考虑车道的最不利布置,按横向加载进行计算,并考虑冲击系数;

③温度作用:按规范取值,整体升温22.5℃,整体降温23.3℃,同时考虑非线性温度变化;

④支座沉降:不均匀沉降按10mm考虑。

4.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基本组合下,盖梁弯矩包络图如图5、图6所示。盖梁最大正弯矩出现在较大跨度的跨中位置,最大负弯矩出现在最大悬臂的根部位置。盖梁抗弯能力完全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规范要求,承载力最小富余量为6%。

图5 正截面抗弯验算包络图

图6 斜截面抗剪验算包络图

4.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在作用频遇组合下,未出现拉应力,最小压应力出现在悬臂侧柱顶位置上缘,小于允许值0.7ftk=1.855MPa(ftk为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在作用准永久组合下,未出现拉应力,最小压应力出现在悬臂侧柱顶位置上缘,满足规范要求;在作用频遇组合下,最大主拉应力为-0.66MPa,出现在最大悬臂侧柱顶位置,小于规范限值0.5ftk=1.325MPa。故盖梁拉应力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规范要求。

图7 频遇组合下正截面抗裂验算包络图

图8 准永久组合下正截面抗裂验算包络图

图9 斜截面抗裂验算包络图

在活载作用下,盖梁最大竖向位移为6.0mm,最小竖向位移为-8.3mm,出现在盖梁端部。依据规范,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应考虑长期效应的影响,盖梁采用C50混凝土,挠度长期增长系数 ηθ=1.425,端部挠度 1.425×(6.0+8.3)=20.4mm<10150/300=33.8mm,满足规范要求。

4.5 持久状况构件应力验算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在持久状况下,最大压应力为15.5MPa出现在最大悬臂侧柱顶位置下缘,小于允许值0.5fck=16.20MPa(fck为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最大主压应力为15.6MPa出现在最大悬臂侧柱顶位置下缘,小于允许值0.6fck=19.44MPa。故盖梁压应力满足持久状态下的规范要求。

经计算,柱顶上缘预应力束最大拉应力 为 1173.7MPa<0.65fpk=1209.0MPa(fpk为预应力钢束抗拉强度标准值),满足规范要求。

图10 正截面压应力验算包络图

图11 斜截面主压应力包络图

4.6 短暂状况构件应力验算

施工阶段盖梁截面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验算结果如图12所示,截面边缘法向最大压应力为14.7MPa,小于允许值0.7f’ck=18.14MPa(f’ck为短暂状况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截面边缘法向最大拉应力为-0.9MPa,小于允许值 0.7f’tk=1.48MPa(f’tk为短暂状况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满足规范要求。经计算,若改变施工步骤,会造成结构应力超限。

图12 施工阶段法向压应力验算包络图

5 结语

①大悬臂预应力盖梁能减少立墩的数量,适用于基础条件受限的桥梁施工。同时,能减小墩柱的阻水面积,景观通透性较好,值得推广。

②三柱式大悬臂预应力盖梁结构受力复杂,应注意墩柱和桩基的内力和变形验算,必要时可考虑在两侧立柱和盖梁之间设置支座,释放水平约束。

③应注意施工顺序对大悬臂预应力盖梁受力的影响,通过调整施工顺序、架梁顺序及钢束张拉顺序,使盖梁始终处于安全的受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