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萍乡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承办的纪念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于9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中国文联副主席吴雁泽、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华天礽、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江西萍乡市委副书记晏德文等有关单位领导,王昆、郭淑珍、刘淑芳、周广仁、陈复君、李双江、王秉锐、黎信昌、方仟(原文化部教科司司长)、张素我(张治中将军女儿、全国政协委员)等喻宜萱的学生、同事、生前好友,以及其家属和家乡代表百余人到会。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主持会议。

喻宜萱1909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由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专业声乐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她长期从事声乐演唱、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了许多优秀声乐人才。会上,与会者共同缅怀和追思了喻宜萱的人格风范、学识修养,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和由衷敬意。同时,还举行了《喻宜萱的艺术生涯》首发式。

王次炤院长、华天礽副院长和晏德文副书记对喻宜萱的学术造诣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王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在喻宜萱近80年的艺术道路上,她之所以能在声乐表演、教学、科研各领域取得不凡成绩,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一代着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主要靠她在青年时期的刻苦勤奋,靠她对声乐艺术的执着追求,靠她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精神。喻宜萱不愧是中国当代老一辈优秀声乐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不愧是新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是中国20世纪音乐史上声乐艺术领域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喻宜萱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尤其是声乐艺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必将永留史册,永远留在一代一代音乐家们的心中。”

华天礽副院长介绍了喻宜萱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渊源关系,并代表“上音”全体师生表达了对这位杰出校友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晏德文副书记表示,家乡人民要像先生那样,以拼搏进取、勇于攀登、奋发有为的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争创佳绩。

吴雁泽、郭淑珍、李双江、黎信昌、石惟正、吴祖强、周广仁、王秉锐、王昆等老艺术家,先后满怀深情地追忆了与喻宜萱相识的情形,师生情怀、朋友情谊溢于言表。吴雁泽回顾了50多年前自己在喻宜萱的帮助下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情景,言谈中充满了感恩与敬仰之情。郭淑珍与喻宜萱相识于1949年,她对这位声乐大师的第一印象是衣着得体,气质优雅。她认为,先生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声歌系的初建,为年轻教师的培养,为声乐教材的建设,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先生一片丹心育桃李的敬业精神,是声歌系师生学习的好榜样。李双江表示,他从喻宜萱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声乐演唱艺术,更重要的是恩师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情结和人文关怀,使他受益匪浅。黎信昌回忆了50多年前在喻宜萱班上学习的情景,先生的言传身教令他受益终身。石惟正认为,喻宜萱的音容笑貌和举止言谈,处处折射出她的学人品格和大家风范。举办此次纪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现实的声乐界能够继承和学习先生的爱国之情、治学精神以及诚恳待人、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使我国的声乐艺术事业朝着正确的健康的道路发展。

回想起与喻宜萱交往的点点滴滴,吴祖强说他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50多年来,喻先生对学院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王秉锐用“学博为师,德高为范”高度概括了喻宜萱真实的、有价值的、光辉的一生,他希望先生的师格、师范和师德,能够成为所有声乐教师的楷模。周广仁是从小听喻宜萱的歌声长大的,回忆起与这位“真正的”艺术家的相识经历,她哽咽了。王昆感言,“回忆是一种幸福。”喻宜萱是一个好人,一个非常好的长者。

听了大家的发言,喻宜萱的儿子管维拉、管维立两兄弟深为感动,并向与会者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座谈会仅是喻宜萱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项内容,7月11日,“喻宜萱艺术纪念碑”(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纪念碑题字“歌声飘云霞,桃李竞芳菲”)揭幕仪式和首场纪念音乐会已在江西省萍乡市举行。今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还将演出柴可夫斯基作曲的三幕抒情歌剧《奥涅金》(郭淑珍教授任艺术指导)。1956年,喻先生任声乐系主任时,该系师生曾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用中文演出过这部歌剧。如今,声歌系经过几代领导和教师的建设,已经有能力和水平用俄语排演这部着名歌剧了。将这样一场歌剧音乐会献给喻先生,是对她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

宋学军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