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是一切事物进步的铁定规律。为了使中国民族管弦乐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熏能够在世界乐坛占有特色鲜明的一席之地?熏我们应当持续不断地进行民族乐器改革?熏并将民族乐器改革的科研、创作和实验三位一体化,同时进行下去。最终目的是达到各声部高、中、低音完备,和谐平衡统一,具备完美的表现功能。

世界公认交响音乐是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中国民族管弦乐上世纪50年代向交响化、和声织体化迈开了全新的步伐。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通过丝绸之路与很多国家有过上千年的交流。因此,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民族管弦乐能够在世界乐坛占有特色鲜明的一席之地。民族乐器改革直接影响着民族管弦乐的发展,是个系统的大课题、大工程,不仅种类繁杂,而且科技含量也很高;不仅需要很大的财力、物力和长时间反复磨砺,而且还需要研制人员具备音乐、美术和文史、数理化等多学科的常识以及对深厚传统的、国外及现代的技术技艺有继承、借鉴、变通运用的功力。改革民族乐器要求好、新、美。好,自然是声音好,音质既要有浓郁的传统韵致,又要能与乐队协调,中、低音醇厚,高音明亮通透,还要有足够的音量;新,是时代的要求,结构新颖合理,既要保持传统技法,又能发挥现代新技术,并有足够的音域和完整半音来适应调式转换;美,也要求传统美与现代美综合延展。诸如上述,可以想见民族乐器改革工程之大,要求之高,困难之多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够轻易完成的。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对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的方针,依靠国家体制和各种支持,凭借音乐院校、艺术院团的领导力量和便于组织科研、便于作针对性的音乐创作以及便于组织实验性演奏的便利条件,将民族乐器改革的科研、创作和实验三位一体化,系统地、科学有序地、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历来以黄钟大吕着称,中国民族管弦乐从诞生以来一直给人们的思想品格修养传递着正能量。但是,五六十年以来却一直在弱势中艰难地生存,这很不正常。为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了尽早让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和国际接轨,希望民族乐器改革能够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

一、五十多年来民族乐器改革概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音乐家们一再指出,“民族音乐要发展,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对民族乐器的改革”。这是老一辈音乐家对民族音乐高瞻远瞩、切实中肯的期望。之后,全国民族音乐界曾多次掀起民族乐器改革的热潮。很多民族管弦乐团、民族乐器厂家、民族乐器教育家和演奏家们先后研制出了很多新型民族乐器,大大充实、扩展了民族管弦乐队的结构和规模。譬如加键笙、加键唢呐、加键大管、转调扬琴、琵琶和阮类乐器完善半音品位、古筝由13弦增至21弦,将音域扩展到四个八度,二胡工艺规格的改进、革胡、拉阮、定音排鼓和定音花盆鼓等等。由于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建立,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还演奏了不少外国的音乐作品。上世纪阿炳和刘天华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光明行》等许多不朽的民族音乐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彭修文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创立了宏大、深邃的民乐风格,创作了《月儿高》、《秦兵马俑断想》等优秀作品;刘明源在新影民族乐团创立了纯美、清秀的民乐风格,创作了《草原上》、《喜洋洋》等佳作;刘文金的二胡曲《豫北叙事曲》和《长城随想曲》成为学院派民乐代表之作。这些成就都与民族乐器改革紧密相关。然而世事无常,五十多年来,民族乐器的改革时断时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没有得到系统地、科学有序地、持续不断地发展,以至于影响了民族管弦乐的发展进程。譬如民族管弦乐队发展至今,作为乐队基础声部的弦乐和弹拨乐还未研制出一种比较理想的低音乐器。关于民族乐器的音准、音质、外观和实用结构以及制作工艺的改革,还存在着不够稳定、不够严谨、不够精美和时代感不够突出等诸多问题。譬如,琵琶一味地在音面上加品;古筝将尾枕改为S型加在音面上,音箱内相应位置又不做实,也不加柱,这都会与琴码形成双音源而影响音质;加键中低音笙比较笨拙、音准不够稳定等。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压力,民族乐器研究所和民族乐器厂被视为拖后腿的包袱而被裁掉了,民族乐器普遍形成了个体作坊式的生产,致使民族乐器的改革步履维艰、散乱无序,民族管弦乐队结构的发展只能抱残守缺、停滞不前。

二、五十年民族乐器改革的感悟

我从1960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后,就受老一代音乐家民族乐器改革理论的影响,决心为民族乐器改革付出毕生精力。从用橡皮膏贴个小木块,扳倒再扶起来为扬琴转调开始,一搞就是五十多年。50年半个世纪,大半个人生,成败荣辱、五味杂陈、万千感慨,却没有完成我民族乐器系统改革的梦想。直至近十年来思想才有所感悟和升华,用我大半个人生的时间和精力,只完成了民族弦乐双筒大胡和双筒低胡以及弹拨乐高音琵琶、五弦中音琵琶、五弦次低音琵琶和低音琵琶;六弦中音花边阮、五弦花边大阮和花边低音阮两项系列改革。2009年,我携双筒大胡和自己的曲作《大雁》参加“首届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比赛”,荣获比赛金奖和创作优秀奖。我的双筒大胡和弹拨乐的系列改革乐器,在音质、音响结构和外观造型等方面,也多次受到业内人士和专家的好评。除此以外,我对古筝、瑟、箜篌、扬琴、木琴、双层键笙、双筒竹制高胡、二胡和一些打击乐器等还有很多试制体验和设想,因一己之力有限,尚未完成。

民族乐器改革是个大课题、大工程,然而地位却很低。有些艺术院团急功近利,对于民族乐器改革等长远的基础建设,长时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当然,不是没有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和明白人,我之所以还能有些成果可言,就是因为得到过一些有见地的领导和很多热情师友的关心和支持,尽管这些支持只是一时的,不能长久搪饥,但是,即使能解解渴,也是我坚持民族乐器改革不断延续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一直由衷感激他们。譬如,有位很专业的领导曾跟我说:“你搞木质音板低音改革,样子再像民族的,声音肯定是大提琴音色;你搞皮膜低音改革,声音即使有些大提琴音色,大家也会认可你是民族的。”于是,我才坚定了搞皮膜低音改革之路。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师友们的教诲修炼自己。

搞民族乐器改革决不能凭空臆造,需要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现代科学发展观。敦煌等古典乐器如各种五弦、六弦琵琶和阮咸,二十五弦瑟及记载中的五十弦瑟,从弦数、制式以及式样风格上都给我们乐器改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传承模式。西洋提琴的音板、音梁和把位结构等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即便如此,也难免有许多失败和反复。我以为,我们应当在失败和反复中善于发掘希望的亮点,允许有渐进的过程,不应当一见困难就望而却步。

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好转,又重视鼓励民族文化大发展、提倡民族文化与世界接轨。这又唤起了我继续搞民族乐器改革的激情。我虽老迈,尚能餐饭,现在我还在研制仿古乐器和培训研制民族乐器的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为早日使民族管弦乐在世界乐坛占有特色鲜明的一席之地,而持续进行民族乐器改革,倾尽自己所有所能,并将其视为终生最大满足。

三、持续进行民族乐器改革的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给民族管弦乐发展、民族乐器改革带来了大展身手的新机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民族管弦乐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持续进行民族乐器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形于声而成于乐”,音乐历来被我们的先哲们视为思想修养和品德修养境界之大成。民族乐器改革的如何,直接长期影响着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但却总被一些人无视,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思想,我们应当下大决心改变这种思想观念,给民族乐器改革足够的重视和地位,给民族乐器改革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依靠国家体制和各种支持条件,借助音乐院校和艺术院团的组织领导力量,加强民族乐器改革的力度和科技含量,把民族乐器的改革研制、配合音乐创作和实验演奏三位一体化,系统地、科学有序地、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同时还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坚持群众路线,把音乐理论家、演奏家和民族乐器改革爱好者的合理改革意见及时搜集、提高并注意给予鼓励和奖励,以引起广大文艺界和众多音乐群体的关注。民族乐器改革直接关乎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前景,困难再大也应该克服。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的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搞民族乐器改革也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允许在反复渐进中不断完善。这样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光明、美好。

武国隆 原北京歌舞剧院演奏员

(责任编辑 刘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