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980年代,大陆的流行歌舞主要是以歌伴舞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上至中央电视台的各种晚会,下至各演出团体的巡演节目,这种形式曾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此后,随着港台、日韩及欧美大量的流行歌舞被更多的大陆观众所认识,亦歌亦舞的表演形式更是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自1990年代以后,随着流行音乐在音乐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华语流行歌舞也呈稳步发展趋势。内地歌手也开始尝试这种表演形式,成功率还较低。流行歌舞表演实质是融歌唱与舞蹈两种形式结合的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形式,其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来自于音乐自身的特性与特征。歌与舞都离不开音乐,正所谓歌在音乐中,舞在音乐里,音乐是这两种表演形式的核心。

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呈现在受众面前,其展现的视听艺术效果更加突出。这种歌舞形式因此成为现代流行乐坛非常受推崇的形式之一。由此对于表演者的要求远远高于单一的演唱或舞蹈表演。

一、流行歌舞与音乐风格的融合

中国古代有关歌舞最早的典籍记录于《礼记·乐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见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而流行歌舞,顾名思义,就是现代条件下集流行演唱及舞蹈于一体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流行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流行歌舞形式的出现与发展,体现了当代流行音乐形式的繁荣与进步。流行歌舞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更能够表达和体现青年人的青春知力。

无论是外来的还是民族的歌舞,都具有各具特色的风格。如我们常提到的拉美风格,欧洲风格,西部风格、中国民族风格等等,更具体的可以有汉族、藏族、朝鲜族、蒙古族等歌舞风格。比如,我们熟悉的藏族音乐风格歌曲《天路》、《青藏高原》等,歌曲的音乐是典型的藏族音调的衍生,音乐的出现自然把我们定格在藏族音乐里,而后是歌手的声音的特质表现。歌手的嗓音特质也是音乐衍生与地域音乐文化的特产,如滕格尔、韩红、茸巴辛娜等歌手,尽管他们选择了流行唱法,但他们的歌声中仍然具有浓郁的风格。由此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舞蹈语汇的民族风格。因此可以说,音乐作品的风格决定着流行歌舞的风格基点,音乐风格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流行歌舞的多样性和个性。

二、歌唱语言与肢体语言

歌唱语言是人声和语言对音乐的承载,音乐的色彩与内涵需要人的声音和语言来表达,歌唱的语言与音乐相互依托。肢体语言是人体动作与思想对音乐的承载,音乐的情绪情感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可以更加直观和鲜明。二者的结合在演唱方法、声音特点、艺术感染力,以及舞蹈的结构、特征表现、气质神韵等方面共同承载了音乐的灵魂。歌唱语言与肢体语言所要传达和表现的目的是一致的,音乐的抽象性恰恰需要具体形象的人声与人的肢体来体现出来。音乐的抽象性在于看不到摸不着,只能是听觉感受,而肢体语言可以明确地展示在视觉里,能够使观众更直接地感受音乐的内涵情感。因此,歌舞的结合是一种特殊的、立体的音乐表现形式,流行歌舞则是流行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三、音乐与歌舞表现

歌舞者的歌声与舞蹈融合在音乐里,音乐的每个音符、节奏、强弱变化都在制约歌舞者,达到整体的协调一致和对流行歌舞表现的根本要求。

歌舞者首先要理解作品和音乐。声音形象的塑造要紧贴音乐的特点,节奏速度与音乐色彩等。声音的表达要符合音乐自身的审美要求,歌唱者自身的声音条件是选择作品的基础,也不是常说的“选歌”很重要。

其次,舞蹈的加入同样是一种基于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需要,不是简单的外在装饰。并非所有的流行歌曲都适合加入舞蹈。流行歌舞的舞蹈一定要根据歌曲音乐的特点与和风格,如:布鲁斯,民谣,爵士等不同风格的需要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舞台条件或表演场所的限制,这是流行舞蹈编排的基本模式和原则。另外,舞蹈部分也可以有独立的演绎情节与效果的运用,但是也应当与整体音乐的风格相匹配。虽然不少人认为流行歌舞中舞蹈的加入是陪衬,但是严格来讲,好的流行歌舞“歌”与“舞”应当是旗鼓相当、相得益彰的整体。

结语:流行歌舞仍有极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舞蹈和音乐的任务是共同努力通过塑造鲜明、有说服力的形象来展示企图表现的内容。歌与舞的结合有效地渲染了气氛、增强了视觉效果。近些年华语乐坛出现了多种组合形式,如二人组合,四人组合,五人或多人组合以及男声组合、女人声组合、混声组合等等,想我们熟悉的羽泉组合、女子黑鸭子组合、男女SKY组合、青春美少女组合等等,而这些组合大多是以歌舞形式出现,如:SHE、南拳妈妈、五月天、飞轮海、至上励合、花儿、JS 等。

新的思维和带给流行歌舞新的空间,特别是在演唱和舞蹈动作等方面有了不少的创新,从早期比较简单的节奏吻合到更多地注重体现音乐的思想与情感,音乐、演唱、舞蹈不再是某种隶属关系,而是相互贯通,彼此互补,形成协调一致的艺术表达。音乐不再是单一听觉的欣赏,舞蹈亦不是单一的肢体语言,而是看得见的音乐形态表现,听得见的舞蹈形象表达。

当代流行歌舞以其歌词内容的生活化、音乐风格的时尚化、舞蹈种类和语汇的多元化代表着当代艺术审美的潮流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在前沿的亦歌亦舞的流行音乐种类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热捧。对比于世界流行歌舞的发展水平,华语流行歌舞仍有着很大差距。它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流行歌舞从业者及学界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乃宪《流行歌曲演唱的探讨与研究》,世界图书出版1999年版。

[2]吴祖强 《舞蹈的音乐结构及其它》,《舞蹈》1996年第4期。

[3]王琳晶《解析流行演唱的几个环节问题》,《大众文艺》2013年第5期。

秦海波 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歌舞系主任

(责任编辑 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