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喜等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于1979年在我国广州首次发病,以后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给我国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大多数商品蛋鸡生产没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很少鸡群能保持无病毒状态。免疫接种仍是防控商品蛋鸡群IBD的主要方法,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和病毒自身的进化,经典法氏囊病毒(IBDV)和法氏囊超强毒株(vvIBDV)并存。鸡场一旦感染IBDV,则病毒在鸡场持续存在,难以彻底消灭,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养鸡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疫苗广泛使用,使当前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出现了新的特点。

IBD给家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它造成的损失不仅因为疾病引起的临床反应,更为重要的是IBDV造成的免疫抑制,增加某些病的严重性或者直接诱发其他疫病[1]。但是采用合适的免疫程序、适当毒株疫苗、合适剂量,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控制该病的发生,达到免疫无疫的效果。

1 临床调查

1.1 临床调查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对河南省商丘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病例进行统计,并结合现场询问免疫程序、发病症状、发病数量及病死情况,对病死鸡进行临床症状信息汇总,剖检症状采集图片信息以确诊。

1.2 剖检变化 骨骼肌广泛出血,以腿肌、胸肌出血明显且对称,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或外观呈紫葡萄样,肠道呈卡他性炎性病变,肠道空虚无内容物,肾脏有尿酸盐沉积。

1.3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不采食,饮水欲增加,尾下垂,闭眼缩颈呆立,发病3d后开始死亡,排黄白色稀米汤样稀便,干后呈石灰样。

1.4 病原学诊断 从剖检法氏囊特有的变化,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法氏囊与生理盐水1:4混合捣碎、研磨,冻融3次,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呈阳性即可确诊。

1.5 治疗 对病鸡群采用全群肌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精制蛋黄抗体,2ml/kg,1次/d,连用两次。同时饮水电解质溶液。治疗1d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2d可治愈。

2 结果

2.1 病例来自4省17县(区),包括商品蛋鸡、817肉杂鸡、麻鸡、快大白羽肉鸡、本地土种鸡(柴鸡)5个品种。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统计门诊病例39132例,IBD发病981例,IBD占门诊病例0.025%;4~8月份为发病高峰,IBD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2.2 随着IBD疫苗在商品鸡群的广泛应用以及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的有效治疗,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由于母源抗体不均一及vvIBDV的存在,免疫失败时有发生。不分品种鸡均能发病,IBD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4~7月份、4~8周龄高发(3~6周龄的囊发育最完全,因此最易感)。10~12月IBD呈现一小发病高峰,是因部分快大肉鸡饲养户认为,冬季不是发病季节,抱侥幸心理而不免疫造成的。

2.3 80年代,IBD在鸡群的发病日龄多为4~6周龄,而目前发病日龄从5~128日龄不等;80年代,一旦发病痊愈后终生不再复发,而近几年部分病鸡群感染IBDV可复发2~4次不等,2次复发时间间隔为7~10d;由传统经典IBDV死亡率约为10%~50%,vvIBDV的死亡率为50%~100%。目前病死率下降至5‰~10%(发病当天治疗,病死率低于5‰,发病后3d开始治疗,病死率可达10%)。

3 防治对策

3.1 制定适合商品蛋鸡的免疫程序 12日龄首免,14日龄二免,1.5~2羽份滴口。对于vvIBDV污染场和连续几年用中等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免疫失败的鸡场可首次选用中等偏强毒株-MB株法氏囊活毒疫苗,或两次免疫均采用MB株法氏囊活毒疫苗滴口免疫接种。

如果连续饲养5批次未发生IBD,可于12日龄免疫一次,2羽份滴口免疫。

3.2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小饲养密度,注意育雏前期保温,昼夜温差不能超4℃,加强通风,降低鸡舍氨气、CO等有害气体含量,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降低断喙、注射疫苗等引起的应激。

3.3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育雏前彻底清圈消毒,加强人流和物流管理,加强父母代种鸡群监管,确保1日龄雏鸡有均一、较高的母源抗体,防止商品代鸡群早期和免疫空白期发病。

4 结论与讨论

4.1 我国种鸡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与小规模粗放饲养并存,一部分小规模种鸡场开产后为了减少对产蛋影响,不免疫法氏囊灭活疫苗,致使产蛋后期种蛋母源抗体偏低、抗体离散度较大或无母源抗体。商品鸡专业村较多,不能全进全出,不同批次雏鸡混养,即使来自同一鸡场苗鸡母源抗体水平也有较大差异,这给确立首免日龄造成了困难。商品蛋鸡生产生物安全措施仅是纸上谈兵,导致野毒持续存在,野毒不但可中和母源抗体而且还可在疫苗免疫空白期感染导致发病。

4.2 疫苗免疫操作不当。疫苗饮水免疫,造成个体免疫不均衡。有的养殖密集区在当地随便找人组成所谓专业防疫队逐户进行免疫,致免疫时间及免疫质量无法控制,这些免疫不确定因素也可造成免疫失败。

4.3 有的养鸡户听信传言,只免疫一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在28d产生的法氏囊抗体不足以中和野毒攻击,导致低母源抗体雏鸡或无母源抗体雏鸡于28d左右发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能增加对本病的保护作用。因此IBD活毒疫苗在免疫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而油乳灭活疫苗不能使鸡体产生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

4.4 中等偏强毒株-MB株法氏囊活毒疫苗既可以突破母源抗体又可以抵抗野毒攻击,更适合高母源抗体鸡群和受vvIBDV威胁或持续感染鸡群。14日龄二免可有效减少免疫操作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免疫不均衡,确保鸡群得到均匀一致抗体水平。

4.5 商品蛋鸡采用12日龄首免、14日龄二免的免疫程序,快大肉鸡和817肉杂鸡采用12日龄2羽份滴口1次免疫,通过在河南商丘市及山东、安徽等周边地区近10年、千万只的推广应用,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自2010年对采用该免疫程序商品蛋鸡群建立免疫档案,仅有10余户免疫失败(其中蛋鸡户仅有3户),有3户商品蛋雏鸡5日龄在6月份发病,20余户于11日龄发病(雏鸡来源于同一父母代蛋种鸡、同一批子鸡),其余均无该病发生。

4.6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们,重视实验室监测数据,消灭传染病于萌芽,加强进口种鸡及其产品的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