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强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226103)

现代肉种鸡生产中的喂料管理(上)

陈合强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226103)

喂料是现代肉种鸡生产中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从1d开始直到淘汰每天都影响着鸡群生产性能的表现。通过喂料可以获得更好的饲料转化率、更加严格的限饲、更快的采食时间。因此,每天正确地管理好鸡群的喂料非常重要。喂料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好的体重和较高的均匀度。喂料的基础是要做到“五准”,即鸡数准、称料准、加料准、称重准、计算准。为此,实际生产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 以体重为基础喂料

喂料的基本原则为种母鸡不论采用何种限饲方法,在整个喂料过程中,育成母鸡的只喂料量勿超过高峰料量,不能连续2d不给料,也不能采用一周增料巨大、下周不增的方式;限饲时必须遵循少量多次增加喂料量的原则,种鸡维持料量的天数不能太长(表1),同时限饲方式转变时要逐步进行,以免造成应激;无论是人工饲喂还是定时钟控制饲喂,每天必须在同一时间饲喂鸡群,如饲喂时间不固定会影响均匀度的提高和保持;在达到产蛋高峰前料量只能维持或增加不能减少,产蛋高峰后一般在33周后料量逐渐减少,减少总量不超过高峰料量的10%~12%。种公鸡的料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体重及体型、均匀度和喂料量是肉种鸡生产的三个关键点。体重是开始点,体重要稍微超过标准线,欲使早期的体重超过标准,必须多给一些育雏料;欲使生产期的体重低于标准,要以生产体重为标准喂料,还要小心避免过量。生产期的均匀度很重要,均匀度不高,鸡群很难接受生产期的喂料方式。体重曲线与喂料方案应协调一致,体重达标是肉种鸡饲养成败的关键,因此,料量的调整应据体重进行,遵循种鸡的生长发育规律饲养,不要采取大幅加料的过度反应,加料要循序渐进,瞻前顾后,避免“之”字型增料。因不同的饲料质量会影响种鸡的生长发育,所以手册中建议的料量只是基于一定的营养水平、种鸡处于一定的饲养环境条件下得出的,它是指导性的,不能生搬硬套。每周称重2次以检验喂料的合适与否。

表1 不同日龄种鸡维持料量不变的最长天数

2 正确称重

种鸡的称重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是判断鸡群用料、生长发育及产蛋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做到“六定”,即定人(固定称重人)、定时(周末的同一时间)、定位(固定抽样位置,有条件的可编翅号或脚号)、定器(称重器具)、定精(称的精度一般1~6周10g、7~22周20g、23周后50g)、定比(称重比例育雏育成期10%;产蛋期母鸡5%、公鸡15%)。正确计算平均体重,只有真实的体重才能把握和指令饲养工作,准确称重后,对体重变化异常的鸡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决不能拖延;将抽舍体重与舍实际称重进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茶不等凉,事不隔夜。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现鸡舍人员称重不真实,把过大或过小的鸡挑出不称或称了不记;舍与舍对调称重易出现人情味的现象,关系好的不称过大过小的,关系差的胡乱称甚至胡编乱造;称重比例不够,有些工人干脆在舍内关门造册,凭想象填数据;场长监督不能力所能及,负责任的场长可能会去现场监督,但只能监督一个舍,其它舍不能兼顾,就算场长监督,稍不留意,有些饲养员也会编造数据;不负责任的场长干脆不去鸡舍。为提高生产水平,掌握真实的体重,更利于调整料量提高均匀度,应两舍人员合作称重,相互监督,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掌握真实的体重结果,以便调整料量时能够依据真实的周增重和均匀度进行。同时公司每月可安排专人称重2次,以此作参考,避免盲目性。

3 保证一些基本的东西到位

喂料时是观察鸡只的最佳时间,主管必须亲临现场,可发现50%的问题。关注喂料量、送料量及喂料的均匀性和匀料,确保足够有效的料位(12周后15cm),避免料位不足,快速均匀的饲料分配(低于3min),鸡舍区域内鸡群分布良好;在关灯时打料,保证饲料没有分离,避免链式料槽上没有栅栏导致料线不能正确工作;料盘或料线高度适宜。管理人员要坚持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注意料位是否充足有效,料盘(槽)之间的间距是否合理,以不断改进提高,使种鸡育雏期在1m、育成期和产蛋期在3m的范围内都容易采到食、饮到水,确保所有种鸡在同一时间采食同样数量的饲料。

4 不同饲养阶段的饲喂策略

4.1 育雏期 喂料的基本顺序为自由采食加拟定料量→每日限饲→6/1限饲→5/2限饲→4/3限饲→5/2限饲→6/1限饲→每日限饲。采用拟定料量加自由采食(以自由采食为主,确保每只鸡每天的料量相等)相结合的方法,建议喂料计划如表2。称料要准确,每次称料时应使用同一台计量器具称量。有光的时间公鸡不断料,公鸡开始采用4/ 3限饲以后与母鸡基本同步。注意小鸡栏内的料及早添加,以使其在有光的时间内把料吃完。加料时每个围栏每次的料量一样,每个围栏各个料盘的料量均匀一致,不能断档无料;下次加料时把上次的废料集中到几个料盘内简单清理,垃圾集中运出,不允许把废料和鸡粪扔在鸡床下,更不允许把清理料盘筛出的稻壳重新倒在垫料里。每天的剩料倒出称量放在各自栏外边,次日加上,不能混合。老料和新料交替排开,筛料时注意颗粒较大的玉米粒不能丢弃,应重新再清理一遍。严格控制育雏料的饲喂时间,确保骨骼尤其是龙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表2 建议0~4周的料量

4.1.1 喂料程序 关灯前30min收料盘拿到舍外,关灯后将料盘用清水浸泡20min后刷洗干净、消毒再清洗,然后拿到舍内分开晾干备用。在计划开灯前 1.5h称好饲料,如时间允许,可将饲料均匀分配到各个料盘内,放在围栏边,开灯后把料盘放进围栏内。

4.1.2 勤匀料,减少洒料 2周后使用开食盘会出现严重洒料现象,应严格控制上料次数,尽量减少洒料,最好采用间隔饲喂法。

4.1.3 过渡开食盘至料槽(桶) 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料槽(桶)的数量和料槽(桶)内的料量,从15d开始用3~5d的时间逐渐去掉开食盘过渡为料槽(桶)饲喂,到4~5周全部使用料槽(桶)饲喂,此时可分两次上料,加料后进行匀料,以保证吃料均匀。6周开始使用自动料槽(桶)饲喂。

4.1.4 公鸡料盘 每次加料时均要清理,每天至少清洗2d,最好是每次清洗,保持料盘干净卫生,增进早期食欲。

4.1.5 合理限饲 当鸡群吃料时间快于3~4h时应开始限饲。一般情况下4周开始执行6/1限饲程序,5周使用5/2限饲,从第6周开始采用4/3限饲,12周改为5/2限饲,降低限饲强度,以更利于种鸡良好的发育;18周时改为 6/1限饲;21周时改为每日饲喂。尽早采用限饲程序,不但有利于逐渐撑开鸡只嗉囊和肠道,降低暴食死亡的几率,而且有利于鸡群采食均匀,提高均匀度。在有较大应激或鸡群发病时,应停止限饲改为每日饲喂,待问题解决后再限饲。

4.1.6 科学合理增强肌胃的强度 肌胃强度直接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通过采取尽早减少饲喂次数;增加4/3法控料时间;加强饮水、温度和通风管理;随鸡龄增长在饲料中逐渐增加一定比例的麸皮等措施来增强肌胃的强度。

4.2 育成期 给料是一门艺术,时机非常重要,一般3~4周饲料转换成体重。在4周时避免超重过多,相对减轻后面的压力。重要的是在不同的育成阶段有正确的体重,用手触摸鸡只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做好每栋鸡舍每栏的体重和料量曲线,解读并及时分析数据。从13~20周实施正确的加料方法 (图1和图2);16~25周期间体重快速增加,为确保性成熟发育,15~20周期间加料幅度加快,5~7g/周;21~24周期间料量增加适当减缓以控制开产后体重过快增长,3~5g/周,控制24周的基础料量以预防开产后到产蛋高峰之前超重。如种鸡在加光之前得到更多的饲料,鸡群的生产性能会更好,这会让小母鸡有更好的胸型和脂肪沉积。在加光之前(21~22周)的给料方案很重要,分析喂料方案非常关键,一般好的体重曲线来自于好的喂料方案,喂料方案和曲线最重要,而不仅仅是喂料。16~20周体重增加是育成阶段第2个重要时期,体重应积极的增长(图3),体重增加34%~36%。

图1 AA+母鸡给料方案

图2 AA+公鸡给料方案

图3 母鸡体重周增重率曲线

4.2.1 采食空间 从育成舍到产蛋舍,无论增加或减少饲喂空间,都会削减肉鸡的种用性能。实践中,种公母鸡在转舍时的采食空间通常会稍有增加。让鸡群拥挤和聚集于喂料噐周围其实是件好事,争夺采食空间有助于饲料的平均分配。最佳的产蛋性能和存活率来源于那些在育成舍和产蛋舍内的单位采食空间分别为10.67cm和10.41cm的种鸡群(表3),其次是7.11cm和6.10cm。研究表明最小肉鸡来源于在育成舍和产蛋舍内的单位采食空间分别为7.11cm和10.41cm的种鸡 (表4),而最大肉鸡来源于10.67cm和10.41cm的种鸡,单位肉鸡的体重差可达0.11㎏。育成舍和产蛋舍的饲喂空间保持一致的鸡群具备最佳种用性能。由育成舍到产蛋舍,增加饲喂空间会令后代肉鸡的屠宰体重减轻0.11㎏。种鸡拥挤有利于大个母鸡产蛋和大个公鸡产精,试验研究:种鸡在育成舍内的单位采食空间分别为周时这些种母鸡按体格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组,结果表明增加采食空间提高了小型种鸡的产蛋量(表5)而降低了大型和中型种鸡的产蛋数。小心某些鸡只采食过量,在饲喂期间如某些给料间隔没被鸡头占据,采食空间盈余,导致一些鸡只采食过量,继而使胸肉产量提高,体重增加。大胸肉鸡上下运动难以行动自如,减少巢穴使用率,地面蛋多,后代数少;在采食空间受到严格控制的鸡舍内,地面蛋数量明显减少。采食应注重均一性,相对于均匀度而言,更应关注采食的一致性。由于遗传差异,种鸡单位采食量均一与否绝对影响后代肉鸡的大小差异性。种鸡舍内的喂料器竞争有益无害,饲喂空间越大,鸡群拥挤和竞争现象越少,进而小型商品肉鸡产量越高。种鸡管理者不但应注意种鸡舍内的底线绩效,而且要重视肉鸡舍内的后裔性能。采食空间会使种鸡活动量增加,饲料增加,成本略增,但后代肉鸡舍节省成本。切记一切以后代肉鸡为重。增加育成舍的饲喂空间,提高了小型种鸡的产蛋量,但降低了大型和中型种鸡的产蛋数。

表3 饲喂空间对种鸡产蛋性能和死亡率的影响

表4 饲喂空间对肉鸡繁殖力和体增重的影响(26~31周肉鸡种用性能)

表5 饲喂空间对不同大小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4.2.2 达到一定的营养累积 根据实际用料能量和蛋白的含量,计算和统计累积能量和蛋白。如周累积蛋白=周平均料量 (g)×所用饲料的粗蛋白含量÷100×7。作为一般原则,在鸡舍环境温度20℃的条件下,20周母鸡累积采食能量 112.97MJ、1500g以上的平衡蛋白质;公鸡累积采食能量138.07MJ、1850g以上的平衡蛋白质。25周时种母鸡应至少摄入 145.46MJ能量和 1875g平衡蛋白质;种公鸡应摄入171.38MJ能量和2300g平衡蛋白质。

4.2.3 合理控制不应期(10~15周)累积蛋白和能量 不应期指生长发育不反应期,是鸡的正常生理特点,此期间可适当调整大、中、小鸡的料量差。

4.2.4 准确计算称量当天所需的饲料量 一般4~8周开始出现饲料分配不均的现象,因此,使用自动喂料器时,不要断续运转,否则鸡群中较霸道的鸡会比较柔弱的鸡吃料多,导致均匀度差。炎热季节不允许到了下午料槽里还有剩料。对母鸡而言,延长供给低钙日粮较好,提早供给高钙日粮将会引起食欲下降和死淘率上升。

4.2.5 正确增料 育成期间,每只鸡每周所增加的料量不应超过7g(依体重和周增重而定);15周前每周的饲喂量可以维持或增加,15周后每周的饲喂量必须保持增加,增加幅度通常在7%~10%,否则鸡群易患病,导致死亡率较高和均匀度问题。最重要的是18周后,不能使鸡觉察到任何日营养摄入量的减少,密度过高和日营养供给量减少是这个阶段以后鸡群均匀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4.2.6 适时换料 饲料类型的转换是保证各个时期鸡群所需营养成分及时补充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0~4周用育雏料、5~17周用育成料、18~23周用预产料、24~34周用产蛋1#料、35~50周用产蛋2#料、51周至淘汰用产蛋3#料。饲料转换过程中,应避免诸如转群、免疫接种等应激性的活动。

4.2.7 尽量减免育成期出现问题 实际生产中,育成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前4周给料太多,4周后限料太厉害;体重在20周后不应降到标准以下,加光后给太多饲料刺激,加光前调整料量时机错误。饲料分布、设备错误,缺少喂料位置(图4~图7);过度加料导致产前过度超重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

图4 盘式饲喂器料位不足

图5 料桶倾斜有效料位不足

图6 槽式饲喂器料位不足

图7 料位足够

(未完待续)

S831.4

C

1673-1085(2016)07-0022-05

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