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丽 郭瑞萍 李超 郭志有 都振玉 刘建胜

中图分类号:S83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11-0028-02

商品肉鸭具有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肉质好的特点,在肉禽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是世界肉鸭的第一生产大国,也是第一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对肉鸭需求不断增多,对肉鸭的质量要求也是不断提高,那幺只有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正确的养殖模式才能真正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1 科学的饲养管理

1.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雏鸭生长速度快,对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环境条件要求高,因此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

1.1.1 育雏前的准备 进雏前必须要对舍内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并通风干燥,进雏前24 h提前升温预热,使室温达到育雏的要求保准。进雏3 d后再逐渐根据年龄降温。

1.1.2 保证适宜的湿度 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70%,与温度调节一样,随着日龄的增加、体重的增长以及饮水量的增加,相应地降低相对湿度,但须维持在55%左右。

1.1.3 分群饲养 雏鸭群体不易过大,否则不易管理,易发生惊群或挤压死亡,所以为了提高育雏率,应分群饲养。主要是依据出壳时间的早晚、体质的强弱和体重的大小进行分群。雏鸭群的大小以200~300只为宜[4]。

1.1.4 饮水和开食 饲养雏鸭要做到“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2],水对雏鸭的生长发育尤其重要,若饮水不足或者水质不良都会影响雏鸭的采食量、抗病力和生长发育,所以饮水要饮清洁的温水。饮水时可添加0.1%维生素C和5%葡萄糖。开食时,要选择肉鸭专用开口料。雏鸭开食后,要少喂勤添、随吃随给,饲槽内要保持有余料,但是余料不易过多,否则容易发霉变质。

1.1.5 通风控温 鸭舍的通风和控温是肉鸭养殖过程中关键性措施.育雏阶段最重要的是保温,当外界温度低时,要注意舍内的通风量不易过大,否则温度不易控制;当外界环境温度暖和时,要加大舍内的通风量,保持舍内温度。通风与保温即相互影响又彼此联系,例如通风量过大,又会影响舍内温度,不好控温,因此要注意选择通风的方式。只有在保证通风换气的同时保持好舍内的温度,才能很好的降低鸭舍的患病率。

1.2 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育肥期是肉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消化机能发育完善,采食量增加,体重增加。此阶段肉鸭需要的能量加大,但是不宜增加日粮中能量饲料比例,否则会影响采食量[4],应相对降低饲粮中的能量水平来提高肉鸭的采食量,以保证肉鸭快速的生长发育。

1.2.1 温、湿度 育肥期肉鸭的体温调节机能基本完善,舍温保持在15~18 ℃为宜,湿度控制在55%左右。

1.2.2 合理饲喂 饲喂量或饲喂次数过多,容易造成肉鸭体重增加过快,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以及肉鸭质量[3]。因此,我们要保证适量、合理、科学的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一般饲喂量以保证吃完为宜,饲喂次数为白天3次、晚上1次。

1.2.3 饮水 自由饮水,保证水槽中饮水清洁充足。

2 做好日常管理

2.1 肉鸭的日常观察

在日常巡查鸭舍时,每天观察肉鸭的饮食情况、精神状态、粪便等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喂料时,眼观正常肉鸭会抢食,而病鸭则无食欲;健康的肉鸭精神饱满、活泼好动、羽毛丰盈、眼睛明亮有神,而病鸭精神不振、不愿活动、羽毛蓬乱、眼睛浑浊无神。在日常观察中发现病鸭要及时诊治。观察粪便时,主要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是否异常以及有无寄生虫,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诊治。

2.2 卫生管理

保持鸭舍清洁干燥,适时清除粪便;定期消毒,每周进行1~2次常规带鸭消毒,须选择无毒、无刺激的消毒药,可直接在鸭体上方均匀喷雾[4]。

3 疾病防控

肉鸭的养殖周期虽然短,但是极易感染雏鸭浆膜炎、鸭大肠杆菌病以及鸭细小病毒病等[1],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如果没有做好防控和诊治,可能会造成鸭群大面积感染患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肉鸭养殖过程中,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鸭舍以及用具的定期消毒,防止病菌滋生,还要定期按照已制定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和测定抗体水平,一旦发现病鸭,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4 结束语

在肉鸭养殖过程中,只有掌握科学的饲养、正确的管理以及疾病防控等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提高肉鸭质量,从而获得肉鸭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永彬,孔丽娟.刍议商品肉鸭养殖关键技术[J].家禽科学,2020,12:38-40.

[2] 丁伟言,李海英,高来春,等.浅议提高商品肉鸭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9,30(09):18.

[3] 王光奎.商品肉鸭养殖关键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23-24.

[4] 吴艳.商品肉鸭养殖关键技术[J].湖北畜牧兽医,2011,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