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乜玉丽

鹅以食草为主,饲养中很少用药物和添加剂,因此,鹅肉中几乎没有药物残留且营养价值高,是绿色的健康食品。养鹅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的“短、平、快”畜牧养殖项目;肉鹅一般饲养70~90 d出栏,在牧草充足的情况下,喂给7~8 kg饲料加60 kg黑麦草,即可饲养出栏一只鹅。因此,提高畜牧业中养鹅比重,可以促进畜牧业内部结构转变。在凯里农区冬春季节利用水稻田种植一季黑麦草喂鹅,是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增加效益的一条重要而可行的途径。种植黑麦草不但不影响夏季水稻种植,反而是改良土壤和深翻沤田的上等绿肥,在春耕前留下最后一茬青草沤田,可明显提高来年稻谷产量10%以上。凯里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冬闲土推广种植一年生黑麦草583.8亩,饲养四川白鹅21 000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1 牧草的选择与种植

1.1 牧草的选择

牧草选择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选择易种植、生长快、鲜嫩多汁、适口性好及产量高的牧草;二是选种多年生、利用年限和生长期均长的牧草;三是选种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牧草;四是选种耐盐酸、耐寒耐旱、再生能力强及抗逆性高的牧草。

凯里市牧草资源丰富,有鲁梅克斯、菊苣、紫花苜蓿、串叶松香草、黑麦草等,结合地区适应条件、适口性、产量、饲养效果以及畜禽喜食品种等因素,尤以黑麦草最适宜利用冬闲田进行种植,加之一年生黑麦草在凯里市已成功推广多年,为该草的种植提供了便利。

1.2 牧草种植技术

在早茬田或旱地翻耕后条播或穴播。每年秋收前后进行播种,至次年春耕前可刈割利用4~6次,平均亩产鲜草7 000 kg左右,可养鹅50~100只。

适时早播当年冬季和早春即可利用,亦可在3月下旬春播,但产量较低。冬播行距15~30 cm,播深1.5~2.0 cm,播种量为15.0~22.5 kg/hm2(hm2表示公顷)。可在大田中与水稻进行轮作。秋季水稻收获前,把多花黑麦草撒入,或水稻收获后迅速播种,供家禽冬春时利用,第2年初夏后刈割并翻耕栽种水稻。

2 养鹅技术

凯里市畜牧兽医局2011年11月启动了涉及全市4个乡镇6个自然村300余农户的种草养鹅示范项目。鉴于广大农村基础条件较差难以保障雏鹅成活率的实际情况,项目组创新了“四个统一”鹅苗育雏新模式,即鹅苗“统一引种——统一育雏——统一免疫——统一发放”。

2.1 统一引种

要选择品种特征明显、生长发育好的苗鹅进行育肥饲养。结合本市地域特性与鹅的地区适应性等因素,引进品种为四川白鹅,鹅苗由凯里市畜牧兽医局统一引进,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鹅苗的质量。

2.2 统一育雏

2.2.1 育雏模式 采用层叠式网床育雏技术,具有设备简单、节约空间、给温成本低、容易管理的优点。网床主体框架采用木制结构,底层距地面65~70 cm,每张框架上下设3层硬质塑料网,每层长285 cm、宽70 cm、高55 cm,每层塑料网又隔成3小格,周围用20 cm高的竹条作围栏,每层硬质塑料网的底部用木条增强塑料网的承重力,同时缩小塑料网的网眼,以防挤伤雏鹅的脚。除底层外,每层下面设置倾斜的承粪板,及时排掉上层排下的粪便和水。网床靠墙放置,中间留有过道,便于饲养人员操作。

热源配置采用煤炉地埋排烟散热管道取暖技术,烟道与煤炉接口处要衔接好,防止废气泄漏。烟道长度与育雏室长度相应,以保证充分散热和室内温度均匀。

2.2.2 育雏温度、湿度、密度 育雏时间为25 d,1周龄育雏温度为29~25 ℃,2周龄为27~25 ℃,以后每周下降2.5 ℃,逐渐降至常温饲养;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密度为1~10日龄15~20只/m2,11~20日龄10~15只/m2,21~30日龄5~10只/m2。

由于育雏架高,底层光线往往不足,影响底层雏鹅采食,因此育雏过程中需增加底层光线,但不宜过亮,以柔和白炽灯为宜,保证雏鹅能够看到饲料和饮水。

2.2.3 饮食与饮水 给予足够的饮水,先饮水后开食。日粮搭配中精料的粗蛋白质水平为20%~22%,代谢能为2700~2800 kcal/kg。精、青搭配:1~10日龄精料和青料比控制在2:1左右;11~20日龄精料和青料比控制在1:1左右;21日龄后精料和青料比控制在1:2左右;少给勤添(1~10日龄5次/d;11~20日龄4次/d;21日龄后3次/d)。

2.3 统一免疫

为防止肠道感染,1~5日龄饮水中添加福星来,11~15日龄饮水中添加圣达舒,21~25日龄饮水中添加福培安。出壳鹅苗注射小鹅瘟疫苗,同时配合注射菲克停预防传染性浆膜炎或大肠杆菌病;7日龄再次注射小鹅瘟疫苗,同时配合注射浆炎康;18日龄时注射禽流感疫苗。

2.4 统一发放

2.4.1 普及推广消毒技术 发放前,要求养鹅户在进鹅前15 d内,对圈舍、用具、环境进行清扫后用消毒药品进行全面消毒,为进鹅作好准备。

2.4.2 普及饲养管理技术 25日龄后逐渐发放给农户饲养,饲养密度为25~60日龄4~5只/m2,60日龄以上2~3只/m2。给予足够的清洁饮水。一周内饲喂过渡料,以后农户根据实际情况自配饲料,精料和青料比控制在1:2左右。

2.4.3 加强技术培训、做好跟踪服务 围绕鹅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优质牧草种植技术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参与项目实施的领导、技术干部以及乡镇干部,先后开展技术培训8期227人次,进行入户培训指导153人次。

3 先进经验

3.1 三个配套

包括牧草与养鹅配套,规模与农户的设施、投入、管理配套,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配套,这三个配套是项目成功的保障。设施不够、投入不足,因此养殖规模就要适度。如果规模大、管理差、投入少,则单位效益差;规模小、管理好、投入足,则单位效益好。

3.2 四个统一

“统一引种、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发放”以及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由于农村散养户的养殖设施、保温设施差,防疫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直接发放出壳鹅苗,不做好育雏、防疫工作,平均饲养成活率仅在30左右,采取“四个统一”措施后,平均饲养成活率近90%。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也很关键,如果饲养密度过小,导致场地资源浪费;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挤压死亡,影响饲养成活率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