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钰峰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3)08-0029-03

我国是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菌药在蛋鸡养殖业被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蛋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但生产上使用违禁药、人药兽用、使用原料药、激素类药和使用促生长类抗菌药等违规行为以及过量用药、停药期短等不规范用药行为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未代谢的抗菌药随着食物链最终富集到人体,造成人类细菌耐药性问题。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统计: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致死人数超过70万,预计到2050年,致死人数将达到2 000万,且亚洲地区占比最高。因此,蛋鸡的减抗养殖成为目前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

1 蛋鸡采用减抗养殖的必要性

1.1 政策导向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97号、2471号、245号,国标GB31650-2019、GB34650.1-2022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深入贯彻和实施减抗政策的决心。特别是提出减抗工作行动目标,明确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量要保持下降趋势,并且50%的规模场要实施减抗。

1.2 人类健康

鸡蛋是人类重要且廉价的蛋白质来源,每年我国居民大概能吃掉4 000亿枚鸡蛋。鸡蛋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如果蛋鸡产蛋期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在所产鸡蛋中残留,最后随蛋被吸收进入人体,而兽药残留可能潜在危害人体健康,发生直接毒性作用、过敏反应、慢性毒性作用以及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诱导胃肠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的局面。

1.3 保护环境

兽用抗菌药的不规范使用,既能影响蛋鸡场内部和周边生态系统,又能通过废水污染水体系统,使自然界水环境中耐药菌种类、数量、多重耐药率不断增加,严重破坏自然界微生态平衡。

2 蛋鸡采用减抗养殖的可行性

2.1 技术可行

兽用抗菌药主要用来治疗患病动物、控制疫病传播、平衡菌群比例和改善蛋鸡营养,但不规范使用是造成兽用抗菌药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真凶。

对用来治疗患病动物和控制疫病传播的兽用抗菌药,要改变使用策略,不能将抗菌药用来预防细菌感染,非必要不用药,用药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窄谱后广谱”的原则,计算正确的用药量。对于平衡菌群比例的兽用抗菌药可用益生菌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代替;对于改善蛋鸡营养的兽用抗菌药可采用新型蛋鸡(替抗)系列预混料,高效替代改善营养型抗菌药。

2.2 模式可行

蛋鸡的减抗养殖模式是通过改善蛋鸡机体内环境和养殖生态环境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从而生产质量更安全的鸡蛋产品,实现蛋鸡养殖场生物安全、场内外环境生态安全和粪便资源再生利用的循环模式。

2.3 推广可行

建立蛋鸡减抗养殖技术规范,逐步推广至所有的蛋鸡场。

3 蛋鸡减抗养殖关键技术

3.1 生产条件

3.1.1 蛋鸡场建场选址 蛋鸡场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计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兼顾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宜选地势稍高、干燥、通风较好、向阳地区,还要考虑水、电、交通便利,且要距离居民区、水源地、农贸市场、屠宰场、其他饲养场、无害化处理场、隔离场、铁路和公路主要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场所至少3 km,满足生物安全条件。

3.1.2 蛋鸡场建筑布局 蛋鸡场应有实质围墙作为防疫隔离带。场区内划分干净通道和污染通道,且互不交叉。干净通道用于运输饲料、鸡蛋等产品,污染通道用于运输鸡粪、死淘鸡、下架鸡、生活垃圾。蛋鸡禽舍应同向排列,间距在8 m以上,禽舍与周边建筑应有绿化隔离带。蛋鸡场内应将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废弃物存放区分开布局,生产区应位于生活区和办公区下风向或侧风向。

3.1.3 设备与设施要求 蛋鸡场内应配备充足的电力供应,紧急情况下需要配有备用发电设备。场内应有充足的供水系统,配备雨水和污水排放系统,且雨水与污水不相互交叉污染。蛋鸡场入口应配备喷雾消毒设备和高压水枪。生产区门口应设有换衣室、洗澡间、人员消毒间、车辆消毒通道;污染道也要设置消毒通道;每个禽舍门口均应设置消毒槽或消毒设施。禽舍顶部应有保温设施,墙壁应具备耐冲刷、抗腐蚀功能。禽舍内要配备饮水、通风、饲喂、清粪、温控和集蛋设备。场内配备兽医室和药房,配备常用诊断设备、冰箱等设备,货架贴好标签。每栋禽舍应配备防鸟、防鼠、防蝇设施。废弃物存放区应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配有专用运输工具,并及时消毒。

3.2 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场应使用无抗饲料,饲料内不添加任何抗生素和合成药物,可以使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如以玉米、豆粕和麦麸为主的饲粮,应加入含蛋鸡专用多维、蛋鸡复合多矿、赖氨酸、蛋氨酸、氯化胆碱、石粉、磷酸氢钙、小苏打、氯化钠、地衣芽孢杆菌和固态发酵复合酶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预混料。

根据养殖蛋鸡种类确定饲养密度,每个鸡舍饲养同批次、同日龄的蛋鸡,全栋舍蛋鸡实施全进全出制度。蛋鸡按雏鸡、育成鸡、产蛋鸡分区养殖,定期饲喂无抗饲料,定量饲喂,确保饲料新鲜、不发生霉变,并保持饲喂工具干净整洁。蛋鸡自由饮水,定期检查水管线和清洗消毒饮水系统、用具。满足蛋鸡保温需求,又兼顾通风,及时根据天气和鸡群状态调整温度和通风量,确保舍内温度舒适和空气新鲜。

育雏期7~10日龄实行断喙,根据蛋鸡大小进行分群饲养,淘汰弱、死、残鸡。育成期保持18~20 ℃的舍内温度、55%~65%的相对湿度,实行8~9 h的光照时间;3~18周龄每周随机称重,70日龄时全群称重,确保体重在平均体重误差10%之内的鸡群数量大于80%,淘汰体重差异较大的蛋鸡,确保均匀度大于85%。110~120日龄逐渐过渡到产蛋期饲料。产蛋期要增加光照,每周增加0.5 h直到每天16~17 h,光照强度增加一倍,达到15~20 lx。使用自动集蛋系统的鸡场每天定时收蛋,工作人员只需及时清理干净收集盘中残留的软、破蛋污物;人工收蛋的鸡场,每天收集鸡蛋前工作人员要洗手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蛋托和蛋箱,每天至少收蛋1次,并及时清理破蛋、软蛋和砂皮蛋。

3.3 生物安全要点

雏鸡应引自具有种禽资质的规模较大的非疫区种鸡场。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择对机体刺激小、危害小且在鸡蛋中无残留的消毒剂,产蛋期禁止使用酚类、醛类消毒剂。进出场车辆采用轮过消毒池和喷雾相结合的消毒方式。禽舍、道路每周消毒1次;污水池、排粪池、废弃物存放处每月消毒1次。中性/微酸性电解水、过氧乙酸/双氧水、聚维酮碘均可用于带鸡喷雾消毒,空舍消毒可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消毒液喷洒、熏蒸等方式进行,用具消毒采用浸泡、高温、喷雾、熏蒸等方式进行。不得使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的兽药对家禽进行预防性投药。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废弃物和粪污处理应符合国标GB/T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和GB/T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4 疾病防控技术

蛋鸡场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要求开展免疫。选择具有资质的企业生产的疫苗,并建立养殖档案,内容包括引种、生产、培训、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采购与使用、兽药采购与使用、免疫、消毒、疫病监测、病死禽无害化处理、产品检测、销售等记录,且记录保存3年以上。

3.5 建立蛋鸡减抗养殖技术规范

通过建立和推广蛋鸡减抗养殖技术规范,逐步从观念层面、建设层面、操作层面引导蛋鸡养殖场户做好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实现蛋鸡少发或不发病,养殖全程不用或少用抗菌药,蛋品安全等级提高,做到这三方面不仅给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还具有长远的品牌效益和环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