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张莉 卢亚洲

摘 要:机械化是实现家禽养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深入了解我省家禽养殖全过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升家禽养殖机械化水平,本文对全省家禽养殖机械化现状开展调研。我省家禽养殖机械化主要存在发展不平衡、产业集群化效应差、复合型人才欠缺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建议,为我省家禽养殖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禽;机械化;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85(2024)06-0050-04

近年来,随着家禽养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加快,提高养殖全流程机械化水平已成为提升养殖效益,节省劳动成本的重要手段。为此,对我省家禽养殖机械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现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对提高我省养殖全流程的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  家禽养殖机械化现状

对全省16个市进行调研,共抽样调研404个规模家禽场,59个养殖户。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 第2部分:畜牧养殖》(NY/T3489-2019)[1],饲料生产与加工、饲喂、环境控制、粪污处理和集蛋环节机械化权重分别为0.25、0.2、0.2、0.2和0.15来计算机械化水平。我省家禽养殖规模场总体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为93.67%,其中规模肉鸡场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规模蛋鸡场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见表1);规模以下家禽养殖机械化程度偏低,总体在48%左右(见表2)。

1.1  饲料加工环节

规模家禽养殖场饲料主要是外购全价饲料,部分规模家禽场建有独立的饲料加工厂采用机械加工自配料,配备粉碎机、混合机、自动称重包装机等机械设备。规模以下养殖户饲料基本来自外购,极少数配备有饲料加工设备,机械化率较低。

1.2  饲喂环节

规模家禽场饲料投喂机械化水平高达90%左右,配备有全自动电子计重料塔、输料机、喂料机、乳头式饮水器等。而规模以下家禽场饲料投喂机械化水平偏低,其中肉禽场饲料投喂机械化水平仅为22.4%,主要采用人工喂料等方式,仅配有饮水器等简单饲喂设备。

1.3  环境控制环节

与家畜相比,家禽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要求较高,因此环控对家禽养殖显得尤为重要。规模家禽场环境控制机械化水平较高,其中肉禽场为92.23%,蛋禽场为89.63%,环控设备有加温炉供暖、光照自动控制器和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等,部分大型家禽养殖场可实现全自动环控[2]。规模以下家禽场环境控制机械化水平偏低,肉禽场为24.40%,蛋禽场57.87%,部分养殖场(户)仅配备有照明灯具或通风降温系统,机械化程度较低。

1.4  粪污处理环节

全省规模家禽场粪污收集与处理机械化水平较高,在90%左右。规模家禽养殖场多采用立体式笼养方式,主要通过刮板式清粪机、传送带式清粪机来收集鸡粪,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包括固液分离设备、堆肥发酵设备、翻抛机、发酵罐等,部分禽场委托第三方生产或通过高温发酵方式自产有机肥出售。规模以下家禽场粪污处理机械化程度不高,主要采用地面垫料平养、人工清粪,粪便经发酵后还田利用或就近出售给第三方等方式进行粪污处理。

1.5  畜产品采集环节

规模蛋禽场捡蛋机械化水平为68.45%,基本都配备有集蛋机进行捡蛋作业,规模以下蛋禽养殖机械化较低,仅为12.4%,多数采用人工捡蛋,仅配有传送带等简单设备。

2  存在问题

2.1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相比于种植业机械化水平,我省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较晚,且不全面,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各环节机械化差异较大,家禽养殖粪污资源化设备水平、环境控制和粪污收集处理环节机械化程度明显高于畜产品采集环节。规模化家禽养殖场机械化程度与规模以下养殖户差异较大。畜牧业机械化农机补贴覆盖面较小,集蛋机、自动环控设备、暖风机等未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导致规模以下养殖户资金负担过大,影响规模以下养殖户机械化水平的提升[2] 。

2.2  产业集群化效应差

与山东河南等畜牧机械化产销强省产业集群化发展相比,我省10家畜牧机械生产企业分布在合肥、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等地,分布较为分散,各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相关配套产业欠缺,部分企业无科研部门支撑、创新基础研究薄弱,创新能力不强。

2.3  复合型人才欠缺

基层畜牧推广机构人员多为畜牧专业,缺乏机械化相关知识,即懂畜牧业又懂农机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阻碍了畜牧业机械化设备普及和水平提升,制约了家禽养殖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

3  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出台机械化改造奖补政策和扶持政策,加大对畜牧养殖机械装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畜牧机械补贴范围,实行应补尽补。根据养殖场需求不断更新畜牧机械补贴目录,以提高畜牧机械的使用率及普及率[3]。加大对畜牧机械化的科研投入力度和畜牧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大力宣传推广应用畜牧机械新设备、新技术,加强畜禽养殖场(户)的改造提升[4]。

3.2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组织调动我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加强畜禽健康养殖、环境控制、智能养殖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畜牧业机械化薄弱环节。推动产学研结合,引导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研发适合养殖场(户)需要、先进、适用的畜牧机械装备,加快养殖装备科技创新[5]。

3.3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强农机畜牧技术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建立农机畜牧融合机制,不断完善联合协作制度,加强交流与培训,努力形成农机畜牧融合的技术体系。加强对农机化、畜牧业管理及技术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大力遴选和培养畜牧装备生产、使用及设施装备建设安装等一线实用人才,培养出一批懂机械、懂养殖的畜牧机械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恒新,王忠群.我国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12(4):3.

[2]  卢亚洲,张莉,李娟. 安徽省肉牛肉羊养殖机械化现状调研及发展建议[J]. 畜牧业环境,2023(5):118-120.

[3]  丁德志,严思堃,熊惠兰,等.江西畜禽养殖机械化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4):10-12+23.

[4]  张仰猛,马亚军,张翠英,等.山东省畜牧养殖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42(07):177-181+201.

[5]  郝锐. 新时期促进畜牧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 当代农机,2023(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