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视觉艺术中色彩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对人们的行为与情感带来影响,因此也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与思想的主要方法。在现代化的雕塑作品中,色彩被人们誉为艺术表现当中一个核心部分,通过深入分析各个时代雕塑家的作品情况后笔者发现,不同雕塑家在使用色彩方面存在不同的手法与方式,从艺术角度来看,色彩也能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雕塑色彩;运用方法;研究;现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3-00-03

对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物品,其不仅具备特殊的外形条件,并且其具备丰富多样的色彩。在人类视觉感受与体验当中,物体的色彩与形状是人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首要步骤。人们进行雕刻的同时也在进行色彩描绘,绘画艺术与雕塑的出现被认为是上述行为的结果。与此同时,雕塑色彩与形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艺术家对某个雕塑作品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必然提前思考该作品所呈现的最终效果。每个雕塑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颜色与质感,而这种质感的塑造也存在偶然性,如雕塑表面的肌理情况等,同时雕塑也带有不同的颜色,往往会通过颜色抓住人们的眼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雕塑家很少对雕塑表面进行涂色,而到了后期我国雕塑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雕塑表面被涂上颜色,这也成为我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主要情况。

一、雕塑色彩多元化概念界定

(一)雕塑色彩

色彩实际上就是对大千世界各种颜色的统称。从科学角度来看,光能够对眼睛形成刺激,随后传到大脑传输神经中枢形成某种特定感觉,我们可以将色彩称作是光的奇迹。世界也因为光的照射,人们能感受到意义非凡、五彩缤纷的世界。雕塑作为造型艺术当中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雕、塑、刻三种方式的统称,指的是对于一些可塑的材料进行雕刻,常使用到的材料包括树脂、黏土等,在对于雕刻一些硬性材料时,往往会选择木材、玛瑙等,随后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艺术形象,以此帮助艺术家表达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以及反映社会生活[1]。雕刻主要是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是在雕刻之后对其形象进行打造,最终达到特有的艺术目的。在雕塑中存在几种常见的形式,包括圆雕、浮雕以及透雕等,在一个相同的环境下,将不同的雕刻方式相互结合,能够打造与众不同的效果。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雕塑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土壤,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外在意识形态所带来的影响。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雕刻手法,即使一些历史事件已经不再存在,但是那些雕塑作品却被长期保存下来,因此雕塑也被人们称为永久性艺术。很多人将雕塑作品看作人类发展的缩影,其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可触的,利用雕塑能够充分地反映现实问题。

(二)多元化雕塑色彩

“元”本被人们称为哲学理念,其指的也是本源以及本质等。在现代社会中,因为存在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且也存在多种元素,包括社会群体、宗教信仰、民族等,而这些内容都会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展现出来,并且获得不同的利益。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各个族群表现出相互容纳、相互尊重的态度,他们拒绝同化,但是也没有冲突,而这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雕塑色彩多元化指的是人们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当代雕塑与反传统雕塑出现并行发展的情况,而这些反传统雕塑也为当代雕塑发展提供一些参考[2]。

二、当代雕塑色彩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雕塑作品在形式和材质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与色彩语言的相互融合。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艺术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雕塑形象变得极其多样化。艺术家开始倾向于将抽象的表现方式融入城市雕塑中,通过形式的简化和几何元素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当代城市雕塑中,色彩的使用变得尤为重要。人们倾向于采用纯色来营造鲜明的视觉效果,以突出作品的形式美和视觉冲击力。红色、蓝色、黄色等鲜艳的颜色常常被运用,使雕塑作品在城市环境中成为焦点。同时,色彩的运用也能使作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现代城市的氛围相契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位于青岛广场的着名雕塑作品《五月的风》,这座雕塑以螺旋圆圈为主体,通过立体构造呈现出动感与流畅感。艺术家在作品表面涂抹了鲜艳的红色外漆,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与周围环境相互融洽。这种色彩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也使其与现代城市的节奏和活力相呼应。雕塑色彩作为雕塑当中重要的表达因素,蓝色与红色是相互呼应的,人们在观看雕塑作品时也能获得强大的视觉冲击,肯定了雕塑作品的独特性[3]。在雕塑创作当中色彩的作用不可忽视,不同色彩与不同的雕塑形式相吻合,也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在观看作品时自身的感受也能受到影响。比如,当雕塑作品中使用明亮的颜色,能使观看者获得愉快的心情;当雕塑作品中使用沉重的颜色时,观看者会觉得心情十分压抑。在雕塑创作中色彩学也能充分地体现创作者的创作思路与意图,成为表现雕塑艺术家独有心理状态的主要方法。比如,在《收租院》这个作品中,使用到的材料就是泥土,因此该作品的颜色就是泥土色,存在较差的明亮度,人们在观看作品时也会感觉到压抑。当前,雕塑创作中使用到的色彩会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色彩在雕塑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辅助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一些雕塑家开始将明亮鲜艳的颜色运用到作品中。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故意采用俗气而艳丽的色彩,以吸引观者的目光,充分结合形式和色彩,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和思想观念。一些知名作品如《绿狗》和《人家万象》等,通过运用鲜明的颜色,使雕塑具备独特性,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格。这种鲜明色彩的应用不仅使雕塑作品引人注目,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表达的媒介。色彩的选择和组合可以传达情感、强调主题,甚至唤起观者的共鸣。

三、在当代雕塑中色彩的实践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雕塑具有其独特性,同时也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因此,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自我表达,而是需要与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意味着色彩的运用需要考虑到大众的主流审美观。在雕塑创作中,艺术家应当意识到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文化背景,以使作品更具普遍的吸引力。通过合理运用色彩,艺术家可以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和对话。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观众的喜好和心理效应,以创作出与大众审美趋势相符合的作品。众所周知,雕塑作品进入不同的时期,其在色彩运用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特点,通过选择适当的雕塑材料,才能保证创作出的作品受到人们欢迎。当代主要的雕塑材料包括玻璃、铸铜、木、石头等,每个作品在创作中也有着不同的意蕴。在确定好雕塑材料之后,结合自身的创作意图,将不同的色彩运用在雕塑当中。除此之外,其他雕塑设计家也会选择其他的雕塑方式进行修饰,无论哪种修饰方式,都是为了帮助创作者表达创作的观念与想法。在当代动物雕塑设计中,雕塑家会选择一些具有正面形象的动物作为创作对象,并对其原始形象进行提炼和简化,以充分展示动物的独特特点。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赋予了动物形象一些现代感,还将动物的可爱和纯真融入其中。在动物类雕塑设计中,一方面,需要将动物形象打造成布艺形态,然后制作成泥稿,最后通过翻制的方式制作成铜制品,以促进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的结合,并保持硬与软的不断交融,给人一种迷惑感。另一方面,在着色过程中,雕塑家应仔细考虑布纹花样的运用,尽可能将布纹花样融入铸铜作品中。这对雕塑设计师的专业技术提出了要求,需要利用手绘的方式将色彩与雕塑形式充分结合,以确保雕塑作品具有更好的寓意。

四、雕塑色彩运用的新方法

(一)雕塑上的绘画

在雕塑中处理颜色时,先需要了解雕塑的形态。通过在雕塑表面绘制一些图画或符号,可以使整个绘画具备独立性。例如,阿仙是我国一个着名的艺术家,基于独特的视觉表达技巧,在雕塑表面绘画,如陈列在昆士兰美术馆的代表性作品《China china》,被摆放在一个台基上,并利用聚光灯营造出它自己的神秘氛围。阿仙的作品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这是因为他的工艺水平非常高,并融合了两种视觉资源。在雕塑作品中,他将一些具备对比效果的颜色加入作品中,能够吸引观众视觉,此时雕塑造型就不再存在独立意义[4]。雕塑表面的图案、绘画等会削弱形体,而这也需要创作者提高自身的雕塑技能。

(二)利用反射物体获取自然当中的丰富色彩

这作为雕塑当中一种特殊的雕塑形式,反射物大部分都是具备反光能力的玻璃或者金属,金属本身具有一定的磨光性,在创作中无须进行太多时间打磨,便可以表现出较为客观的磨光性,体现出金属材质所具备的美感。例如《宇宙空间》这个雕塑作品,其是北海道一家博物馆的着名雕塑,主要由两片凸起的不锈钢组成,表面打磨得相当光滑,可以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不同的景物,同样也可以映照出宇宙,这个雕塑就完全是基于反射性质,在雕塑上产生色彩效果,从而契合雕塑本身的主题。比如马克思·比尔这位艺术家,主攻雕塑方向,创作时特别注意如何保证色彩产生变换,他选择将一些质地轻薄、闪亮的铜板制作成不同造型,随后在光的反射下,该雕塑展现出不同的变化,极具动感[5]。

(三)雕塑手法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基于写实主义,雕塑创作中通过采取逼真化的手法和技巧,可以产出一些令人惊叹的雕像。很多艺术家也改变了原本的雕塑手段,一些雕塑家直接从真人身上进行仿制,比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超级写实雕塑,他们会使用到蜡像制作手段,将完全接近于现实作为目的,他们也会精心地描绘雕塑作品的斑痕甚至每一道伤疤。我国当代的雕塑家牟柏岩与向京都使用过这个手段,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比如,牟柏岩所雕塑的作品《胖子》看起来如“照相写实”一般,对体毛、汗液等都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选择颜色却并不现实。比如,在桑拿状态下的作品,就会选择夸张的表现方式,皮肤在湿热状态下的感觉与颜色是其表达的重点。向京的雕塑作品在颜色选择方面接近于现实,但这并非创作的最终目标,选择接近现实的色彩,核心目的在于对人物的形象和精神进行表达,通过油画或者丙烯颜色,展现人物精神状态。他的作品在颜色选择方面也存在倾向性,如一些倾向于暖色,一些倾向于青灰,这都与他对颜色的主观处理方式有关。

五、雕塑色彩运用趋势

雕塑艺术本身处在不断发展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也会随着时代发展以及艺术创作理念的发展,而产生不同的变化。雕塑色彩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这值得予以关注。

(一)色彩多样化

雕塑作品的出现,能够充分地满足人们所提出的视觉享受,同时还能拓宽色彩应用的范围,确保人们在应用色彩时更加的合理化,为雕塑作品带来独特的特点。在雕塑作品中会使用到材料色彩,如玻璃、反射物等,比如,曾经有位雕塑家在其作品的表面钻了一些空洞,随后将一些彩色灯泡放到空洞中,利用灯光调节来改变色彩。

(二)烘托氛围

过去,人们将色彩应用在雕塑中能够突出其所具备的实用性特点,并且色彩也能保证雕塑作品具备极强的可塑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色彩的使用可以进一步烘托氛围,并且快速地传递情感。比如,一些常见的城市雕塑都会与城市建设特点相符合,不仅能够展示作品特点,同时还能抓住观众眼球。比如,邢台市被称为“牛城”,此时他们在选择城市雕塑时选择了一个具象雕塑《牛》将其伫立在城市的显眼位置,这个雕塑作品能够融合城市特点,并且能够更好地烘托环境[6]。

(三)色彩观念多元化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雕塑的身影,而雕塑也作为色彩表现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雕塑家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观念传达出来,并且转变成一种难以替代的文化艺术作品。雕塑色彩的使用也会影响人们的观念,一些雕塑家会将一些个性化的内容添加到雕塑作品中。一些雕塑家追求创新与发展,也会注重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因此会将其与自身的作品结合起来,这些保持与时俱进的作品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除此之外,具象雕塑色彩在运用时作为一种古代雕塑的发展与传承,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结合,使得雕塑色彩更加丰富。赵杰在他的雕塑作品中运用的色彩以淳朴和凝重为主,他选择将黑色作为其中的主色调,搭配一些常见但是又不常单一使用的颜色,具备新颖性与个性化特点。

六、结束语

雕塑作品的色彩,对于雕塑的主题和内涵表达,能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进而从不同角度来影响雕塑作品的创作。在将来的发展中,雕塑色彩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应当坚持雕塑色彩本源,将开放的态度融入其中,主动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思琪.流行文化介入当代雕塑艺术现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22.

[2]韩雪.色彩元素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北京工业大学,2022.

[3]朱涛.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共生探析[D].西南民族大学,2021.

[4]邱逸炜.浅析具象雕塑形式语言中的色彩[J].明日风尚,2021(07):66-67.

[5]徐朝.中国当代雕塑色彩运用探索[J].艺海,2017(06):92-93.

[6]王安.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佳怡(2002-),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从事雕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