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海南黎族织锦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黎族妇女展示自己才华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也是黎族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保护和传承海南黎族织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海南黎族织锦,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工艺与文化内涵亟待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保护。本文针对海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展开论述,旨在为其传承与发展贡献策略建议。

关键词:海南黎族织锦;数字化保护;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7-0-03

海南黎族织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黎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黎族织锦面临着传承断层、技艺流失等严峻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为黎族织锦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海南黎族织锦解析

海南黎族织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黎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其织造工艺精湛,图案设计别具一格,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创意,充分展现了黎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和无穷智慧。从图案设计上看,海南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样,既有抽象的几何图形,也有具象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这些图案往往以对称、重复、连续等形式出现,构成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同时,图案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自然景物,以及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等,都成为织锦图案的重要素材。在色彩运用上,海南黎族织锦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而着称。黎族妇女善于运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色彩,通过巧妙的搭配和组合,营造出一种热烈、奔放、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同时,她们还善于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等对比手法,使得织锦作品更加立体、生动。从织造工艺上看,海南黎族织锦采用了传统的腰机织造方式,这种织造方式需要织锦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在织造过程中,织锦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织法和技巧,如挑花、结花、平纹等,才能织造出精美的织锦作品。此外,黎族妇女在织造过程中还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整体的协调性,使得每一幅织锦作品都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二、海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南黎族织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更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与延续。

(一)避免传统技艺的流失

海南黎族织锦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方式历来以口传心授为主,依赖于老一辈艺人的亲身示范和教导。然而,随着老一代艺人的逐渐离世,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认知也在逐渐减少,这导致了技艺传承的断层和流失风险加大。数字化保护可以通过高清摄像、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将老艺人的技艺和作品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记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这种记录方式不仅保真度高,而且可以永久保存,避免了传统技艺因时间流逝而消亡的悲剧。

(二)拓展传承渠道和方式

传统的黎族织锦传承方式受到地域、时间和人际关系的限制,传承效率相对较低。而数字化技术则可以突破这些限制,将黎族织锦的技艺和文化内涵以数字化形式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和人群中。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教育等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黎族织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大大拓展了传承渠道和方式,提高了传承效率。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模拟传统织造过程,为学习者提供更为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促进文化交流和共享

海南黎族织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黎族织锦的图案、色彩、织造工艺等元素进行提取和重构,以更加多元、创新的方式展示其魅力,这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还可以推动黎族织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将黎族织锦与其他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海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尽管数字化技术为海南黎族织锦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数字化保护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黎族织锦的传承与发展。

(一)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不足

当前,针对海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和保护机制。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设备支持,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等环节存在诸多技术难题,难以保证数字化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由于黎族织锦的材质和织造工艺具有特殊性,如何在数字化过程中保持其原真性和生命力,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此外,数字化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如何保持数字化保护技术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

海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由于缺乏明确的数字化保护标准和规范,不同的保护机构和个人在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等环节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不仅影响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也给后续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也使得数字化资源的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三)社会认知度不高

尽管海南黎族织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但在当前社会,其认知度仍然较低。一方面,由于黎族织锦主要流传于海南地区,其传播范围相对有限,难以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年轻一代对黎族织锦的兴趣和了解逐渐减少,这也导致了其社会认知度的下降。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也使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难以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1]。

四、海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

为了克服海南黎族织锦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确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存与持续传承,需要探索并实践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有效路径。

(一)数字化采集与存储

数字化采集不仅是对织锦表面的简单复制,更是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利用高清摄影技术,可以捕捉到织锦图案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线条的流畅到色彩的层次,都能够在数字世界中得以完美再现。三维扫描技术则能够为织锦提供三维模型,让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欣赏其立体美感。色彩还原技术的应用更是关键,它能够确保在数字化过程中准确还原织锦的原始色彩,避免因色差而导致的文化失真。除了图案和色彩,织锦的纹理和织造工艺也是数字化采集的重点,这些细节往往承载着黎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织锦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能够将这些细节一一记录下来,为后续的研究和传承提供宝贵的资料。数字化采集完成后,如何存储这些宝贵的数据同样至关重要。需要建立专门的数字化存储系统,采用高容量、高稳定性的存储设备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长期性。同时,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定期的数据备份和迁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保障数字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海南黎族织锦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数字化复原与再现

数字化复原与再现作为一种创新且高效的方法,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尖端技术,可以对珍贵的海南黎族织锦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复原和再现,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复制或模仿,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深入挖掘织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使其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的生机。利用VR技术,可以构建出一个虚拟的织锦制作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黎族织锦的织造现场,亲身感受织锦工艺的精湛和独特。同时,通过AR技术,可以将织锦的使用场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织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数字化复原与再现不仅致力于保护织锦的原始风貌,更追求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传承,这种数字化的呈现方式不仅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为直观、深入的研究资料,方便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织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还能够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此外,数字化复原与再现还具有极高的互动性和体验性,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通过让观众亲身感受黎族织锦的独特魅力,数字化复原与再现有助于增加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进一步推动海南黎族织锦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向前发展。

(三)数字化传承与教育

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海南黎族织锦这一瑰宝。通过开发专门的在线教育课程,可以系统地介绍织锦的历史背景、技艺流程和文化意义,让学习者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全面而深入的知识。同时,邀请黎族织锦的传承人和专家进行授课,不仅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还能为学习者提供与大师直接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灵感。除了在线教育课程,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关于黎族织锦的教程、访谈、纪录片等内容,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此外,建立互动式的交流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论坛、微信群、直播等形式,可以鼓励学习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传承机制[3]。

(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关键。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艺术家和设计师能够重新解读传统织锦元素,将其与现代审美趋势相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图案和色彩上,更深入织锦的纹理、织造工艺和文化内涵中。由此创作出的织锦作品,既展现了黎族织锦的独特魅力,又兼具时代特色,成为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的典范。此外,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还积极探索织锦在多元领域的应用潜力。在服装领域,通过创新设计,织锦可以作为时尚元素融入现代服饰,展现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在家居领域,织锦可以转化为各种家居用品,如挂毯、桌布、抱枕等,为家居环境增添民族风情。在艺术品领域,织锦更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珍品,这种跨领域的创新应用不仅拓展了织锦的市场空间,也提升了其社会影响力。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织锦,从而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织锦的结合,也为织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和共进[4]。

(五)数字化推广与传播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需要广泛运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对黎族织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字化推广。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可以将黎族织锦的美丽图案、精湛工艺和深厚文化,以图片、视频、直播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大众,这些内容不仅要展现织锦的视觉美感,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黎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紧密合作也是推广与传播的重要策略。海南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可以将黎族织锦作为海南地区的文化名片,通过旅游纪念品、文化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与时尚、设计等领域的跨界合作也能为黎族织锦注入新的活力,拓展其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数字化推广与传播的力量不仅在于扩大影响力,更在于它能够连接不同的人群和领域,为黎族织锦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争取到更多的社会关注、资源投入和合作机会[5]。

五、结束语

通过对海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入探讨,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为黎族织锦的保护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还能在传承中发挥其独特作用,拓宽传承渠道,丰富文化内涵。然而,也必须正视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海南黎族织锦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将取得更加显着的成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苏淼,单旭波,龙博.海南杞方言区黎族织锦工艺及纹样研究[J].丝绸,2023,60(09):135-144.

[2]段会冬.被“窄化”的教育扶贫——黎族织锦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04):52-57.

[3]徐广伟.黎族织锦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当代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02):6.

[4]林毅红.黎族织锦“人形纹”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2(05):5.

[5]傅利平,吴肖淮.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模型的旅游服务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以海南黎族织锦为例[J].学术论坛,2014,3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