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娇 肖月 李灵雨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湿热困脾证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白城中医院收治的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6例,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和研究组(66例,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观察至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及治疗前、治疗1、3个月后BMI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BMI指数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糖和体质量,提高胰岛细胞保护和修复能力,综合调节机体代谢,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更高。

【关键词】2型糖尿病 ; 盐酸二甲双胍 ; 胰岛素抵抗 ; 清热燥湿健脾中药 ; 湿热困脾证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01.0085.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1.028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传统西药治疗多采用抗胰岛抵抗类药物或直接应用胰岛素进行干预,例如盐酸二甲双胍,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备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虽然对血糖有所控制,但长期用药会给患者的肾脏带来沉重的负担,刺激肠胃黏膜、诱发乳酸中毒、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1]。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对患者胃肠道刺激小,且对肝肾不良反应少。中医认为T2DM属于消渴症范畴,“消渴”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患者会出现伤津、口渴、消谷善饥、尿频、食欲旺盛等一系列症候群,与糖尿病“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相符合[2]。湿热困脾证见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治疗多以清热燥湿为主。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方中主要成分为茯苓、黄芩、黄连等,该方具有利水渗湿、安神宁心、清热解毒、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活性,可起到明显的控糖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治疗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对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总胆固醇及BMI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白城中医院收治的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6例)和研究组(66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3例;年龄30~66岁,平均(41.25±3.55)岁;病程2~8年,平均(3.25±0.12)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龄31~67岁,平均(42.55±5.55)岁;病程1.5~8.5年,平均(3.25±0.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③湿热困脾证,有肢体困重、出热不解、脘腹胀闷、口渴不多饮等症状;④脉濡数或滑数。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②合并高血压;③合并其他严重肝肾脏器疾病。本研究经白城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口服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797,规格:0.25 g)进行治疗,0.5 g/次,3次/d,温水吞服,连续服用3个月,给予常规的饮食控制,保证“三低饮食”低碳水、低脂肪、低油盐,用粗粮来替代精致碳水(大米、白面),禁食糖分高的食物,如糕点、高糖水果、米粥,保持运动,每日对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进行监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治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汤剂治疗,药方由茯苓10 g、黄芩10 g、黄连15 g、川芎10 g、山楂10 g、半夏5 g、干姜5 g、玄参8 g组成,加水500 mL文火煎制20 min,过滤药渣,取药液200 mL,早晚各服用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 h血液2 mL,离心(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处理10 min后保留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按照说明书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采用微柱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②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总胆固醇。采血及血清处理方法同①,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进行测定血清胆固醇。③BMI。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评估患者BMI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总胆固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BMI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BMI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T2DM为常见慢性病,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2~4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T2DM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5]。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维持,会诱发水肿和部分脂肪萎缩[6]。糖尿病病程迁延不愈,临床上暂无治愈T2DM的方法,多用药物对血糖进行控制,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出现“三多一少”症状,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多的降糖药物,该药物不仅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还能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强化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肥胖患者减重,药物安全性较高;另外还可以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不会引发T2DM患者低血糖,可长期服用[7]。中药组方时辨病辨证,严格按君臣佐使科学合理组方,安全可靠。口服药物均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中药组方时充分考虑到避免用对肝肾损害的药物,另外中医外治疗法不通过肝肾代谢,所以肝肾不良反应少[8]。

湿热困脾是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和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本症多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或本为脾气虚弱,湿邪中阻,湿郁化热,或嗜食肥甘厚腻,饮酒无度,酿成湿热,内蕴脾胃导致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吐、口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见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则以清热利湿为主。中医认为,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与脾有关,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须依附于脾气的转化,只有脾气健运,才能将食物变成气血精微布散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气血得到充分的利用。当人体先天不足,脾气素虚而运转之气弱,或劳累过度,脾气滞结,可致脾虚不运,治疗重在消导,清理肠胃,健运脾气[9]。清热燥湿健脾方中黄芩、黄连可清中焦湿热;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安神宁心的功效;山楂可理气消食,化痰消积;川芎可清热生津、行气活血;半夏可顺气化痰、消食化滞;玄参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散寒祛湿健脾之效。

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空腹血糖、血压和血清总胆固醇等指数的控制至关重要。其次,湿热困脾症是中医上的一种病症,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过量饮酒和甜食也会加重脂肪肝,影响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少食用刺激性食物也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提示中西医联合使用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症状,对改善样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关键的作用,可以综合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胰岛细胞增生和分化的作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胰岛组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能改善微循环,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症状,并减少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损害,促进胰岛细胞增生和分化,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胰岛组织[10-11]。

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BMI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提示中西医联合使用可以综合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包括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可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积累,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有助于控制体质量和改善血脂水平。清热燥湿健脾方中山药、白术等中药可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积累,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它们还可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维持机体的氮平衡,常被用于健脾益气,促进消化吸收,调节代谢功能[12-1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玄参对血氧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黄连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4]。

综上,清热燥湿健脾中药治疗初发T2DM湿热困脾证效果显着,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减少胰岛素抵抗,与单纯西药相比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娟, 杨丽平, 潘静. 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18(1): 98-103.

[2]郭美玲, 赵美怡, 高天舒. 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病因病机[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 34(5): 141-143.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4]中华中医药学会.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 北京: 中华中医出版社, 2007: 14-18.

[5]曹辉, 郝齐志, 余晓慧. 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8(2): 113-114.

[6]ZHANG B, CHEN Y Y, WANG X, et al. Improvement in insulin sensitivity following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and association of glucagon with long-term diabetes remission[J]. J Int Med Res, 2016, 44(6): 1543-1550.

[7]张娟, 杨丽平, 潘静. 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18(1): 98-103.

[8]HAO P, JIANG F, CHENG J,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ardiovasculai disease: 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J]. J Am Coll Cardiol, 2017, 69(24): 2952-2966.

[9]朱岚, 魏燕, 徐新鹏, 等. 芪山无糖颗粒治疗湿热困脾证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 2019, 21(7): 908-910.

[10]宗阳, 董宏利, 陈婷, 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黄芩 - 黄连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探讨[J]. 中草药, 2019, 50(4): 888-894.

[11]江远玲, 冯楠, 邵欣宇等.黄芪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6(5): 456-460, 463.

[12]郭灿, 曾莉. 山药炮制前后主要药理活性的对比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5, 8(10): 1179-1181.

[13]张晓娟, 左冬冬.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8, 35(6): 101-106.

[14]张召强, 李明.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6): 49-51.

作者简介:张海娇,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