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时军(安徽省安庆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安徽 安庆 246000)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又称PPH手术。手术原理基于痔成因的新概念—肛垫下移理论下,通过环状切除痔区上方直肠黏膜组织,使用吻合器将直肠黏膜吻合使脱滑的肛垫向上悬吊,回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同时因切断动脉的分支,血流量减少,使痔核逐渐萎缩。现已成为临床治疗重度痔的常规手术之一。对2006年9月~2014年6月PPH术与外剥内扎术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患者共165例,均为我科2006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为Ⅲ~Ⅳ度痔疮患者,随机分PPH组95例,男50例,女45例,年龄24~60岁,平均43岁。外剥内扎术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26~59岁,平均4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PPH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骶麻,取侧卧位,喇叭肛镜检查肛内,适度扩肛,置入圆形肛管扩张器,取出内芯,依直肠黏膜及内痔痔核距齿线距离调整透明肛镜上缘在肛内位置,复位脱出的痔核,助手固定肛镜,无需肛镜缝扎器,自肛镜上缘1~2 cm KC位5点顺时针进针做黏膜下一圈荷包至5点出针。在自9-11-2点肛镜上缘1.5 cm做半荷包(根据情况选择增加单个痔核牵拉)。最大限度打开吻合器,将吻合器头端放入荷包缝合线上,收紧荷包线并打结。使用带线器引出并通过左右对称拉紧荷包线,收紧吻合器,打开保险,击发关闭1 min。旋松并退出吻合器,查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钉合完整,退出肛镜,如有活动性出血,用7号线做“8”字缝扎。根据脱出回缩情况予以追加小切口剥离至吻合口下,7号线结扎。

1.2.2 外剥内扎术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创面开放术式(Milligan-Morgan)。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情况比较,PPH组:手术时间(17.4±4.8)min;疼痛时间(2.3±0.5)d;术后并发症(尿潴留、肛门坠胀、肛门狭窄)共8例(8.4%)。对照组:手术时间(30.5±4.5)min;疼痛时间(4.4±1.0)d;术后并发症(尿潴留、肛门坠胀、肛门狭窄)10例(14.3%);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相关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1]。目前对于痔的成因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学说:一为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形成的主要成因是静脉丛扩张、淤血所致。一为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的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 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称为痔,需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消除痔体。传统的外剥内扎法具有创面愈合慢,疼痛时间长,并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等缺点[2]。而PPH与传统术式相比,与统外剥内扎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修复而不是破坏结构,而是将痔上直肠黏膜脱垂带进行切除并上提肛垫,通过阻断黏膜下动静脉吻合的终末支,减少黏膜下血流,使肛管直肠部解剖结构得到恢复,进而改善肛门的自制功能,降低肛管内压力,调节了括约肌的活动,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脱垂及出血症状。本组研究表明,PPH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肛门区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采用传统术式的患者术后常会出现剧痛期,排便时加重,而PPH组患者,仅有轻度不适感及感觉迟钝[3]。而对于PPH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尿储留:本组2例考虑可能与麻醉以及术后肛门疼痛和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有关。通过鼓励患者多饮茶水,及时排尿,及予局部热敷,后症状缓解。肛门坠胀:本组出现4例症状轻,通过适当处理已缓解。分析原因:①吻合部位接近或低于齿状线,疼痛敏感。②术后直肠黏膜吻合口的炎性反应刺激。③术中扩肛手法粗暴或扩肛过度损伤肛管直肠组织。④吻合钉残留外露,刺激直肠壁。疼痛明显者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即可缓解。肛门狭窄:本组2例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与吻合口位置低、荷包缝合过深、吻合口炎性反应因素有关。可通过扩张吻合口,松解手术瘢痕组织等治疗解决,严重者可通过直肠纵切横缝术解决。本组2例为轻度狭窄,经扩肛治疗后痊愈。总之与传统手术比较PPH术具有迅速、有效、减少术后疼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1] 汪建平.吻合器痔上载膜环切术在中国开展的概括[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17(2):258.

[2] 田国荣.手术治疗痔疮25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2012,10(1):1.

[3] 姚礼庆,唐 竞.经吻合器治疗重度痔疮[J].中国实用外科杂,2001,38(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