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鉴,罗 巍,蔡 迪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 佛山 528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的慢性肺部疾病,该疾病主要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处于稳定期患者主要出现慢性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轻微症状,而急性加重期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心功能不全等,对其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1-2]。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则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使肺功能的恶化不断加重,这会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时且有效的诊断对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至关重要,以往临床中诊断该疾病多采用肺功能检查、CT、X线拍片等方案。但近年来,关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诊断的研究越多,据相关研究[3]表明,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故本次研究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50例行健康体检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这两个指标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50例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3~68岁,平均(57.63±6.37)岁;体重45~67 kg,平均(55.32±8.22)kg。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4~69岁,平均(57.85±6.42)岁;体重44~69 kg,平均(55.50±8.15)kg;稳定期30例,急性加重期20例。经统计学SPSS 20.0软件包计算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与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观察组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在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后签署。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②存在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近1个月服用过影响凝血、纤维蛋白系统的药物。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正常开展。

1.2方法:两组均进行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检测,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采集受检者的空腹肘静脉血,采集量为2 ml,并将血液标本置于抗凝试管中保存;其次,将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3 000 r/s,需离心10 min,随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受检者的D-二聚体水平。同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2 ml,制备成抗凝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北京众驰公司,型号ZL6000)检测受检者的红细胞比容。检测完成后,记录受检者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检测水平数据。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的红细胞比容、D-二聚体检测水平。

2 结果

2.1两组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组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组急性加重期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也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比较

3 讨论

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多为吸烟、空气污染、粉尘或化学物质吸入等所致,而个体因素为遗传、气道反应性增高等[4]。故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吸烟的不良习惯越来越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发展,使其已成为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该疾病患者多会因肺部缺氧、感染、二氧化碳潴留等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导致血液逐渐出现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这两种情况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稳定期进展为急性加重期的重要原因[5-6]。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极易出现死亡,因此,临床需准确诊断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情况,以及时实施针对的治疗,尽可能地降低临床死亡率。

据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的红细胞比容(0.46±0.07)%与D-二聚体水平(428.55±60.3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32±0.04)%、(132.65±52.0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相较于健康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更高。而这一结果与章从金的研究[7]结果相似,在其研究中同样对该疾病患者进行了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检测,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的红细胞比容(0.456±0.062)%与D-二聚体水平(430.43±60.57)μg/L明显高于健康组(0.345±0.031)%、(130.98±64.5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经过凝血酶交联作用以及纤溶酶降解后而产生的一种纤溶过程标记物,若人体内的D-二聚体水平出现升高时,则表示其继发性溶血活性增强或凝血酶生成增加,说明机体出现异常情况[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缺氧、感染、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会进一步激活体内的炎性细胞,而炎性细胞被激活后会导致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而过度的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会加强血小板的黏附作用,促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展,严重情况下,还可导致血管出现高凝状态。由此可见,D-二聚体的高水平能代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血栓形成与纤溶的情况。红细胞比容水平变化与人体血液中的黏稠度有着密切关系,若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升高,则会导致红细胞比容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其血流动力学平衡。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的D-二聚体升高,则说明患者体内的血液浓稠度升高,故红细胞比容也会出现高水平情况。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栓、纤溶出现,则会导致其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引发血管闭塞性疾病等;而红细胞比容升高会导致患者的肺部血流变慢以及循环阻力提高,从而造成血流动力学失衡,这时可引发肺动脉高压,累及心脏,严重影响其生命健康安全。由此可见,D-二聚体与红细胞比容水平越高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而本次研究充分证实上述观点,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加重期的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也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检测,不仅能有效诊断患者的疾病,还能将该检测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积极实施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检测,能有效评估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可以为其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这两种指标检测均需采集患者的肘静脉血进行测定,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更具有保障。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水平要高于健康人群,故开展红细胞比容与D-二聚体检测能有效诊断疾病以及评估病情,这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