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君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民众对于自身健康更为重视。加上诸如B超等先进性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致使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检出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势态。手术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方式。当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创伤较高,可能会损及受试者的胆道。没有办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保留胆囊,继而引发胆汁储备量不够、造成诸如消化不良等系列性问题,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加上临床对于人体胆囊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进而令内镜保胆取息肉术应用频次逐步增加[2]。为了全面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0例该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利用上述方法治疗疾病,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0例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经确诊患者自愿参加,符合卫生健康委最新颁布的关于此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现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内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3.72±2.65)岁,息肉直径为5.68~15.36 mm,平均(7.92±2.31)mm。在此其中多发性息肉患者共计71例、单发性息肉患者29例。观察组中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龄(44.56±2.86)岁,息肉直径为5.79~15.33 mm,平均(7.98±2.35)mm。在此其中多发性息肉者共计72例、单发性息肉者共计28例。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受试者接受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疾病,具体方法为: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医务人员做好消毒工作,并创建二氧化碳气腹。于脐下Trocar放入腹腔镜。后在腔镜直视环境下,在受试者右腋前线和右侧肋缘交点下方3 cm以及剑突下方5 cm,分别放入Trocar开展胆囊底穿刺工作。全面抽出胆汁。在该位置对胆囊底进行切开处理。切口规格力求小、操作方便[3]。后插进胆道镜,查看受试者胆囊腔内后利用活检钳取出息肉。具体取出顺序为从小至大。完成上述工作以后,马上将相关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利用胆道镜对胆囊管口进行探查,有效调节吸力水平,变更角度。以免游离性以及碎小性息肉残留于此。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再次探查患者是否存在息肉残留现象。受试者的胆囊管口能够发现胆汁流入到胆囊之中,同时术中B超或者胆道造影可以明确胆囊管处于畅通状态[4]。

如果在取出息肉过程中发生出血。应当使用低温生理盐水500 ml+去甲肾上腺素10~20 mg进行冲洗。完成电极创面止血工作。做好上述工作以后,使用可吸收缝线连续化开展全层缝合。同时对于浆肌层进行包埋处理。在进行缝合过程中,确保张力适宜。避免在缝合时发生针眼出血等不良现象。有效清洁患者腹腔。对于没有办法取出的息肉以及无法彻底止血的患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中转腹腔镜手术。

等到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之后,移除Trocar,并对创口加以缝合。患者手术后次日可进低脂流食,术后半个月经口服用牛黄熊去氧胆酸或者熊去氧胆酸,时间为0.5~1.0年[5]。

对照组受试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疾病,具体方法为:患者接受全麻气管插管。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同时创建气腹,于患者的脐下位置放入Trocar腹腔镜。后利用3孔法或者4孔法完成手术。放入Trocar,有效分离受试者病灶位置黏连处,全面显露胆囊三角。后对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加以分离。对于胆囊管距离胆总管50 mm位置,可放置1个可吸收性生物夹与远端放置钛夹。在双夹之间,离断胆囊管。对于胆囊动脉近心端,放置可吸收性生物夹。在远端对该处实施电凝切断工作后切除胆囊。并在胆囊床位置进行创面电凝止血,有效清洁腹腔。探查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6]。若无异常,可移除Trocar,对创口加以缝合留取样本。送至病理科完成检查,患者手术后次日可进低脂流食。

1.3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手术者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对比详情。②分析两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开展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分析。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受试者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试者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对比

2.2两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为3.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为临床常见症状。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发生了较大转变。致使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疾病发生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长久以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视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7]。但值得说明的是,此类手术完成之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且最新调查表明:患者经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综合征发生概率达到了30%~50%左右。致使受试者生活品质随之降低[8]。

现如今,民众对于胆囊功能以及胆囊息肉的性质有了更深层认识。在这种情况之下,胆囊息肉摘除保留胆囊手术已然成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新趋势。

当前,临床对于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完成检查[9]。

对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说能够达到“永绝后患”的效果[10]。但如果单纯由于担心疾病恶变就去除患者胆囊未免可惜。并在切除胆囊之后,该群体发生结肠癌以及胆总管结石的概率随之上升。这也是一项让人们担忧的事情[11]。

最近几年,内镜取息肉手术关注度有所提升,全面保留受试者胆囊的同时也定性了胆固醇息肉的具体性质。利用此法治疗疾病可规避重要胆囊三角、手术风险低、取净吸收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在根本上符合了微创手术的根本目的与患者期望[12]。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术中术后情况更好。且观察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患者来讲,相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言,为受试者实施内镜取息肉保胆手术,安全性强,有效性高。且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胆囊功能。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