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锋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江苏 常熟 215500)

冠心病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类型,以中老年人为疾病的高发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我国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都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1]。当前,临床上针对早期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冠状动脉介入、溶栓等治疗方案为首选,且临床疗效良好,大大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但是由于国内临床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方式还不够完善,导致大部分的冠心病都无法在早期准确诊断,使得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预后效果不佳,因此,寻找一项更为有效且准确的诊断指标用以诊断冠心病,提高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本文主要研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室晚电位(VLP)、QT间期离散度(QT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57~85岁,平均(64.21±3.05)岁,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58~86岁,平均(64.32±3.11)岁。两组受检对象性别、年龄等基线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研究可行性较高。此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受检对象及(或)其家属均自愿加入研究。

1.2方法:HRV:应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深圳博英BI9800动态心电图仪),由前1天的8∶00开始进行检测、记录,直到第2天的8∶00。在此期间,受检对象可以进行随意活动。VLP:应用心电工作站晚电位分析系统,滤波带设定25 Hz~250 Hz,叠加需要共100个心动周期,并对相关指标进行采集,即:总QRS时间(TQRS);高频低幅时限(LAS);均方根值(RMS)。QTd:应用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记录,纸速设定25 mm/s,增益设定10 mm/mV,对每一个导联都需要进行三个QT间期的检测,其平均数值即该导联的QT间期,QTd即12导联中的最大QT间期(QTmax)减去最小QT间期(QTmin)。LVEF:应用超声心动图仪(飞利浦公司生产的EPIQ7C心血管超声诊断系统)。

1.3观察指标:诊断后,对两组的HRV、VLP、QTd、LVEF进行分析、研究。HRV(时域)包括总体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全部相邻NN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为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心率变异系数(CV)、三角指数、TINN、NN50。HRV(频域)包括高频功率(HF)、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极低频功率(VLF)、特高频功率(UHF)。VLP包括RMS、TQRS、LAS。

2 结果

2.1两组HRV(时域)比较:诊断后,观察组的HRV(时域)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体检组和冠心病组HRV(时域)比较

2.2两组HRV(频域)比较:诊断后,观察组的HF、TP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F、LF/HF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的VLF、U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健康体检组和冠心病组HRV(频域)比较

2.3两组VLP、QTd、LVEF比较:诊断后,观察组的RMS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TQRS、LAS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QTd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健康体检组和冠心病组VLP、QTd、LVEF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大多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破裂而引发闭塞性血栓所致,其对患者的安全威胁较大,因此,对于确诊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以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3]。由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较为复杂,往往无法单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通常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更多的检查,以便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病情。

自主神经活动,其与心血管性疾病的总死亡率,尤其是总猝死率紧密相连,而HRV是评判自主神经活动最为关键的定量指标[4]。在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其HRV有所下降,这是因为交感神经活性逐步提升,而迷走神经活性逐步下降,交感高迷走神经张力较低会减弱室颤阈值,使得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心肌缺血期室颤、猝死等。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是与HRV间紧密相连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RV显着低于健康体检者[5]。在HRV(时域)中,SDNN、CV、TINN、三角指数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出长程测量中HRV总体的大小,加之植物神经系统对于心率所具有的调控作用,与频域中的TP间紧密相连;RMSS、SDNN、PNN50、NN50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出迷走神经对于心率所具有的调控作用,与频域中的HF间紧密相连。

VLP是心室肌延迟除极生成的出现在QRS终末、ST段中的高频、低振幅碎裂电活动,其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出局部心肌传导较为缓慢且迂曲,提示具有折返的可能性,在对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进行预测中十分关键[6]。VLP最先在心外膜、心内膜相应的标测中被记录,借助信号平均技术能够在体表进行无创性记录[7]。VL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总检出率为15.2%~50.5%,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为11%~47%,对于无心肌梗死冠心病为6.1%~25%[8]。对于VLP体现出阳性的患者,其在之后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显着高于体现出阴性的,VLP体现出阳性提示具有心律失常事件的总正确率较低,但是,VLP体现出阴性提示不具有心律失常事件的总正确率较高。

因为心室肌肉复极化出现不一致使得QTd有所增多,其体现出各个部分的心室肌肉复极化不够均匀,而最大的QT值处在病变区域中,较易生成多灶性折返激动,使得心肌在传导、自律性方面出现异常,引发各类心律失常甚至是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等,临床中可以把其当作对VT、VF进行预测十分关键的指标[9]。在早期的急性心肌梗死,其QTd有所增大,且其QTmax大多会出现在梗死导联或是缺血导联,而QTmin会处于非梗死导联、非缺血导联[10]。此外,在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后,QTd也会有所增大,所以,认为心肌缺血是引发QTd有所增大十分关键的原因,且极有可能与缺血所生成的速度、严重程度紧密相连。LVEF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出左室收缩功能。

本研究证明,冠心病患者的HRV、LVEF、QTd、VLP对比健康体检者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其能够由更多的角度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再把这四项指标彼此联合(或是其中任一两项)后,能够提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进行预测的作用、效果;同时,参照这四项指标对临床给予引导,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保障其生活质量、预后,降低总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