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 洁

(佳木斯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病,该病具体发病机制还尚未明确,患者发病后多具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及呕吐表现[1],疾病发生进展后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针对UC 多采用药物治疗,美沙拉嗪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着,且用药安全性较高,但有研究显示[2,3],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对UC 炎症反应缓解程度有限,UC 患者肠道中益生菌数量远低于正常人,有学者建议从补充益生菌的角度对该病患者实施治疗[4]。近年来有研究显示[5],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UC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安全性等还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用药的效果,以期为UC 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佳木斯中心医院2017 年5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UC 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8~62 岁,平均年龄(38.15±3.40)岁,病程6 个月~7 年,平均病程(0.83±0.19)年;轻度14 例,中度15 例,重度11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1~56 岁,平均年龄(38.27±3.45)岁,病程5 个月~5年,平均病程(0.80±0.17)年;轻度13 例,中度15 例,重度12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入院后存在腹泻、脓血便和腹痛症状;③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有结肠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结肠癌、直肠癌等并发症者;④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⑤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栓(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50 规格:0.25 g×12片)口服治疗,1.0 g/次,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 规格:0.21 g×36 粒)治疗,0.21 g/次,2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 周,治疗期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对肠黏膜产生刺激性的食物,降低纤维食物摄入量,少食多餐,根据患者自身营养状态及时补充维生素制剂。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参考《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①治愈:临床相关症状、体征消失;②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症状评分减少2/3 以上;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减轻,症状评分减少1/3 以上;④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有恶化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症状评分:主要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腹泻、脓血便、腹痛,上述项目评分为0~5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越好。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过敏、便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腹泻、脓血便和腹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和腹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2.3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IL-1β、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ng/m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n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UC 可能与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有密切相关,患者发病后肠道菌群严重失调,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需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同时调节肠道菌群[7,8]。目前临床中应用美沙拉嗪对UC 患者进行具有一定疗效,患者诸多临床症状均能显着改善,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存在明显炎症反应,病情易复发[9];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UC 的效果显着,该方案可明显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结局预后,具有一定推广价值[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联合用药方案确实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美沙拉嗪本身属于一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对结肠黏膜的分泌具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还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过氧化物酶释放与合成来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避免黏膜水肿情况发生,进而缓解患者腹泻、腹痛及血便等临床症状,但单独且长期使用该药物可能导致治疗效果降低,且长期用药还可能加重肠道菌群失调,最终甚至加重炎症反应[11]。观察组在美沙拉嗪用药基础上加用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属于UC 新型治疗药物,临床用药后对肠道所需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具有补充作用,因此可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形成,避免细菌侵入导致炎性反应产生,加重患者病情,与张漫等研究一致[12]。总的来说,联合用药方式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调节了胃肠道状态,避免了症状加重及病情复发情况发生,因此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提升。

近年来研究显示,诸多炎性因子在UC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如肠道炎症反应释放的白细胞介素、TNF-α 等均能较为准确反映患者疾病状态,因此针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可明显患者疾病发生及进展,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均提高了相应的数据支持。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 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上述指标水平有降低作用,并能及时缓解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IL-1β 本身由巨噬细胞产生,其在炎症反应的作用下可出现多种生物化学效应,并能通过自我分泌、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分泌的方式提高IL-6、TNF-α 等炎性指标表达水平,最终相互影响加重患者病情[13];另外IL-1β 还对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具有趋化作用,通过吸收该细胞至肠道病变部位加剧患者肠道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IL-6 属于一种促炎因子,长期研究发现,该细胞因子对局部炎症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且IL-6 表达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TNF-α 同样属于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主要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增加机体内诸多炎性因子释放,引导炎性因子于组织细胞浸润,最终诱发并加重肠道炎性反应[14]。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未明显增加,仅1 例患者出现了便秘症状,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处理后缓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肠道所需益生菌进行合理调节,其本身对肠道黏膜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因此不会造成胃肠不良反应,另外此次研究中还对患者用药量进行严格控制,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密切观察,由此降低了患者用药治疗风险。

综上所述,UC 临床治疗时,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用药可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基本不会引发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