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春沐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缺血性脑卒(acute ischemic stroke)是临床常见病,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局部血供障碍,发生缺血缺氧,从而造成神经细胞死亡,继而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1,2]。目前,多项研究显示[3],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尤其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该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发病6 h~7 d 内病情不稳定,并持续加重的缺血性脑卒[4]。研究指出[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病死率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是机体主要凝血功能指标,与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6]。但是目前关于FIB 和DD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尚未完全明确,还需要临床不断的探究[7]。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0年5 月-2021 年5 月在我院诊治的9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价FIB、DD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 例,女40 例;年龄45~84 岁,平均年龄(65.19±3.45)岁。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8];②均经CT 或MI 诊断确诊[9];③有局灶性或全面神经功能缺损[10]。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急性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者;③发病24 h 后入院;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⑤合并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或精神意识障碍者。

1.3 方法 均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加入柠檬酸钠抗凝管,测量仪器为希森美康ca7000 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Von clauss 法测定FIB 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DD 水平,试剂和试剂盒均采用配套产品,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11]。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时间段(入院24 h、3 d、7 d)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出院结局良好和不良患者FIB、DD 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4.1 病情进展评估[12]患者临床症状加重,发病7 d内,经过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3 分以上者。

1.4.2 出院结局[13]依据改良的Rankin 量表评估患者出院结局,评分≤2 分为结局良好,≥3 分为结局不良。

1.4.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参照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度(0~15 分)、中度(16~30 分)、重度(31~45 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情患者FIB、DD 水平比较 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为31.11%(28/90),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 h、3 d、7 d FIB、DD 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且住院7 d 内FIB、DD 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情患者FIB、DD 水平比较()

表1 不同病情患者FIB、DD 水平比较()

2.2 不同出院结局患者FIB、DD 水平比较 患者结局不良发生率为22.22%(20/90),结局不良患者入院24 h、3 d、7 d FIB、DD 水平均高于结局良好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出院结局患者FIB、DD 水平比较()

表2 不同出院结局患者FIB、DD 水平比较()

2.3 不同出院结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局良好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34±0.56)分,低于结局不良患者的(9.10±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2,P=0.028)。

3 讨论

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血流状态的基础,出现栓塞或梗死疾病时会发生失衡[15]。已有研究显示[16],FIB、DD 等监测指标水平对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价值。FIB 在凝血酶作用下,会发生裂解形成纤维蛋白单体,集合聚合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同时会介导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和延伸[17]。FIB 还可促进胆固醇形成,进而浸润损伤血管,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运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发生、发展[18]。因此,FIB 水平与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具体的相关性还未有明确的定论。脑卒中发生后,机体在高凝状态下,FIB 水平升高,为了平衡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平衡状态,DD 随之而升高,是机体高凝和纤溶亢进的敏感指标之一[19,20]。监测血浆FIB 和DD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水平,可为临床判断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为31.11%,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 h、3 d、7 d FIB、DD 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且住院7 d 内FIB、DD 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提示有1/3 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可能,且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FIB、DD 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FIB、DD 水平呈不断升高趋势。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呈不断进展趋势,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失衡严重,FIB 水平不断高,而为了纠正动态平衡,DD 水平也随之升高。因此,FIB、DD 水平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监测FIB、DD水平水平,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本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结局不良发生率为22.22%,结局不良患者入院24 h、3 d、7 d FIB、DD 水平均高于结局良好患者(P<0.05),提示有22.22%的患者出院后结局不良,且FIB、DD 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患者结局不良相关。因为随着FIB、DD水平的不断升高,血栓会不断形成,导致病情进行性进展,增加不良结局的风险。另外,结局良好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结局不良患者(P<0.05),提示结局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小。因此,较低水平的FIB、DD 预示着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短期生活自理能力较良好,但其对远期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评估。

综上所述,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监测FIB、DD 水平可鉴别患者病情和预后。同时FIB、DD 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临床应给予针对性处理,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