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尧

(余干楚东医院肾内科,江西 余干 335100)

尿毒症(uremia)为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阶段,可导致体内大量毒素堆积,引发代谢性酸中毒,需及时行肾脏替代治疗,以延续机体正常生命活动[1]。但研究指出[2,3],随着尿毒症治疗的持续进行,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ythropoietin,EPO)分泌日益不足,易引发贫血问题,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多主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作为尿毒症贫血的首选治疗方式,通过EPO 的外源性补充,增加机体红细胞水平,以纠正贫血,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4,5];但尿毒症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铁缺乏现象,可引起红细胞持续性减少,对rhEPO 补充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单用疗效不佳[6]。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为临床常用的解毒药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作用,其对尿毒症贫血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可以此为靶点纠正患者的贫血状态,在其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辅助作用[7,8]。截至目前,国内关于rhEPO联合GSH 治疗尿毒症贫血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0 年1 月-2022 年3 月余干楚东医院收治的70 例尿毒症贫血患者资料,观察rhEPO 联合GSH 对尿毒症贫血患者贫血指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 年1 月-2022 年3 月余干楚东医院收治的70 例尿毒症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 例)与观察组(35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37~69 岁,平均年龄(56.38±5.16)岁;血液透析时长3~18 个月,平均时长(8.79±2.13)个月。观察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37~71 岁,平均年龄(56.44±5.20)岁;血液透析时长3~18 个月,平均时长(8.81±2.16)个月。两组的性别、年龄、血透时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比较。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尿毒症与贫血诊断标准;②轻、中度贫血,且病情稳定;③有血液净化指征;④近1 个月无输血史及铁剂应用史;⑤意识清醒,认知正常。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肺等器质性疾病者;②造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④严重营养不良者;⑤急慢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者;⑥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以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道,2~3 次/周,4 h/次,并给予叶酸、维生素B12、铁剂等常规辅助用药。

1.3.1 对照组 每次血透治疗结束时,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00023,规格:5000 IU/支)进行皮下注射,剂量80~120 IU/kg,疗程3 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福安药业集团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87,规格:0.6 g)治疗,于每次透析治疗前,取1.8 g 还原型谷胱甘肽置于25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疗程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贫血疗效、贫血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氧化应激指标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TP)、血清转铁蛋白(TRF)]、不良反应(肠胃道反应、头痛、乏力、血压下降等)。贫血疗效:显效:Hb>100 g/L、HCT>30%;有效:HCT、Hb 升高≥20%;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检验,<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贫血疗效比较 观察组贫血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贫血疗效比较[(%)]

表1 两组贫血疗效比较[(%)]

2.2 两组贫血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RBC、HCT、Hb指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RBC、Hb、HCT 指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贫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贫血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0.05

2.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SOD 指标高于治疗前,MDA 指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OD高于对照组,MDA 低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0.05

2.4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TP、TRF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P、TRF 水平高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g/L)

表4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多与机体EPO 分泌不足、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较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等原因有关,易导致组织缺氧,引发内分泌紊乱、心功能受损等并发症问题,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9,10]。rhEPO为贫血常用治疗药,可直接增加体内EPO 含量,发挥其生理作用,通过刺激红系干细胞,促进红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进而提高血液中的红细胞比例,改善贫血状态[11,12]。但研究指出[13],GSH 与其相关酶系是红细胞的自由基清除剂,若体内GSH 不足,可引起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加重,致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寿命缩短。因此,补充机体GSH 含量,是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状态的重要方式。外源性GSH 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三肽类化合物,属于强效抗氧化剂,可活化机体氧化还原系统,激活体内巯基酶,通过巯基与自由基的选择性结合,转化为易代谢的酸类物质排出体外,以此减少细胞内的氧化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维持红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的稳定性,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组织的损害,同时延长红细胞寿命,对贫血状态具有积极改善作用[14,15]。

综上所述,rhEPO 联合GSH 具有良好的贫血治疗效果,可纠正尿毒症贫血患者的贫血指标,减轻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营养状态,且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