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港,曹桂莹,刘民,3*

1.100038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

2.100191 北京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3.100191 北京市,重大疾病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龋病是由口腔细菌介导的发生于牙体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1-2]。人的一生都可能受到龋病的影响,自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龋病的患病风险就一直增加,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直至老年[2-3]。尽管龋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预防,并在早期可以得到医治,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龋病可引发根尖周炎、颌骨炎症甚至牙齿脱落等并发症[4]。然而,龋病的治疗费用昂贵,常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5]。龋病是世界上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3,6]。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龋病可能会导致疼痛反复发作、咀嚼困难和睡眠困难继而降低生活质量和生产力,还可能会导致错失教育机会,以及在校学习成绩不佳等[7-11]。伴随牙髓感染引发全身炎症的严重未经治疗的龋病也是导致儿童体质量不足和发育不良的一个因素[8,12-13]。尽管自1990年以来,全球未经治疗的龋病患病率有所降低,但患病人数随着人口增长而显着增加,这给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3]。据估计,2019年全球约20.3亿人患有未经治疗的恒牙龋病,约5.2亿儿童患有未经治疗的乳牙龋病[14]。

在中国,已报道的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显示,龋病也是我国普遍的口腔健康问题[15-17]。2016年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3、4和5岁年龄组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50.8%、63.6%和71.9%,12、15、35~44、55~64岁和65~74岁年龄组的恒牙患龋率分别为38.5%、44.4%、89.0%、95.6%和98.0%[17]。目前,国内学者多基于全国/省/市级调查数据对龋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尚缺乏我国龋病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此外,由于我国饮食习惯和文化及社会经济状况与国外差异很大,所以很有必要对我国龋病的疾病负担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龋病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旨在为我国制定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2019年GBD研究,该研究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牵头,采用统一的方法对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28种疾病和伤害进行了疾病负担评价,包括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评价[18-19]。其中,2019年GBD研究中的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疾病负担数据包括中国2002年世界卫生调查、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各地针对多个年龄段人群既往开展的项目、已发表的文献或报告[20]。所纳入分析的数据经过了严格统一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1.2 研究指标

整理并汇总从2019年GBD研究中提取的1990—2019年中国乳牙和恒牙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数据,包括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年龄别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以及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在GBD研究中,YLD的计算公式为YLD=Prev×DW,式中,Prev代表某病的患病人数,DW代表伤残权重[21];各年龄标准化率依据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得到[22]。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分别计算1990—2019年乳牙和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的变化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变化百分比(%)=(2019年数量-1990年数量)/1990年数量×100%。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7.0.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计算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析和评价各年龄标准化率的变化趋势及转折情况。APC或AAPC及其95%CI均>0、<0、P>0.05时,分别代表各年龄标准化率在该时间段内指标呈现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无显着变化[23]。若无转折点,则APC=AAPC,表明该年龄标准化率在整个观察期内呈单调上升或下降趋势[23]。

2 结果

2.1 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疾病负担现状

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为1.37亿、0.67亿和2.59万(表1)。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分别为17.54%、8.40%和3.24/10万(表2)。在年龄1~14岁的儿童中,乳牙龋病发病率(118.96%)最高的是5~9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53.08%)和YLD率(20.40/10万)最高的均是1~4岁儿童(图1)。

表1 1990—2019年中国龋病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及其变化百分比Table 1 The counts of incident cases,prevalent cases and YLD and their percentage change of dental carie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图1 2019年中国龋病年龄别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Figure 1 Age-specific rates of incidence,prevalence and YLD of dental caries in China in 2019

2.2 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疾病负担现状

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为5.81亿、3.30亿和32.62万(表1)。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分别为39.19%、21.61%和21.45/10万(表2)。在5岁以上人群中,恒牙龋病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均随着年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20~24岁时达到最高,分别为62.30%、32.19%和32.41/10万(图1)。

2.3 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相比1990年,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减少了25.69%、28.74%和28.63%(表1)。在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21%,95%CI=0.19%~0.22%)、患病率(AAPC=0.03%,95%CI=0.01%~0.05%)和YLD率(AAPC=0.03%,95%CI=0.01%~0.05%)整体呈上升趋势(表2)。在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标准化发病率整体趋势呈现5个拐点,分别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中国乳牙龋病的标准化发病率在1990—1995年、2000—2005年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11%、-0.54%(P<0.05);在1995—2000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40%、0.51%、0.96%(P<0.05);在2015—2019年呈现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3。在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标准化患病率整体趋势呈现4个拐点,分别在2001年、2005年、2010年、2017年。中国乳牙龋病的标准化患病率在1990—2001年、2001—2005年、2017—2019年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11%、-0.41%、-0.63%(P<0.05);在2005—2010年、2010—2017年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64%、0.24%(P<0.05),见表3。在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标准化YLD率整体趋势呈现4个拐点,分别在2001年、2005年、2010年、2017年。中国乳牙龋病的标准化YLD率在1990—2001年、2001—2005年、2017—2019年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11%、-0.40%、-0.61%(P<0.05);在2005—2010年、2010—2017年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65%、0.23%(P<0.05),见表3。

表3 1990—2019年中国龋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Joinpoint趋势分析结果Table 3 Joinpoint analysis of the trends in age-standardized rates of incidence,prevalence,and YLD of dental carie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2.4 1990—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相比1990年,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增加了17.41%、15.84%和15.07%(表1)。在1990—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05%,95%CI=-0.05%~-0.04%)、患病率(AAPC=-0.23%,95%CI=-0.32%~-0.14%)和YLD率(AAPC=-0.22%,95%CI=-0.31%~-0.13%)整体呈下降趋势(表2)。在1990—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的标准化发病率整体趋势呈现5个拐点,分别在1996年、2003年、2010年、2014年、2017年。中国恒牙龋病的标准化发病率在1990—1996年、1996—2003年、2003—2010年、2014—2017年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22%、-0.12%、-0.03%、-0.22%(P<0.05);在2010—2014年、2017—2019年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24%、0.37%(P<0.05),见表3。在1990—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的标准化患病率整体趋势呈现5个拐点,分别在2001年、2004年、2010年、2014年、2017年。中国恒牙龋病的标准化患病率在1990—2001年、2001—2004年、2004—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38%、-0.78%、-0.19%(P<0.05);在2010—2014年、2014—2017年、2017—2019年呈现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3。在1990—2019年,中国恒牙龋病的标准化YLD率整体趋势呈现5个拐点,分别在2001年、2004年、2010年、2014年、2017年。中国恒牙龋病的标准化YLD率在1990—2001年、2001—2004年、2004—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37%、-0.80%、-0.17%(P<0.05);在2010—2014年、2014—2017年、2017—2019年呈现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3。

3 讨论

龋病是全球范围内普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世界各地民众和政府所面对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3]。龋病的发展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相关因素组成的复杂网络有关,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和物理环境、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卫生服务等[3,24]。然而,食品和饮料中游离糖的摄入是导致龋病发生最重要的因素,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5-27]。但自我口腔护理和个人口腔卫生习惯等可以明显减少龋病的发生以及减缓龋病的发展[2,28-29]。与很多慢性病相比,龋病可以做到可防、可控,如果提前预防或经过及时治疗能有效减少其不良影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利用2019年GBD研究数据,分析了2019年我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总体疾病负担现状和不同年龄组的疾病负担现状,并分析了1990—2019年我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旨在为确定防治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数据显示,在1~14岁的儿童中,5~9岁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病率最高,而1~4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和YLD率均最高,这可能主要与儿童乳牙萌出时间以及口腔治疗配合程度等因素有关。儿童第一颗乳牙萌出的年龄一般在6~30月龄,恒牙萌出替换乳牙的年龄范围为5~13岁,因此5~9岁儿童可能已长出了完整的乳牙列并处于换牙早期,面临着更高的乳牙龋病发生风险[30-33]。此外,研究表明儿童在口腔治疗中的合作能力取决于他们的生长发育阶段,年龄越小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就越不配合,也更可能拒绝治疗,因此未经治疗的乳牙龋病更可能存在于年龄较小的1~4岁儿童中[34]。目前,我国关于所有年龄段人群恒牙龋病研究可供参考的数据和结果不多[35-40]。本研究发现,我国恒牙龋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20~24岁时达到最高值,而后有所下降但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提示预防龋病不能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包括所有年龄段人群。由于无论是乳牙还是恒牙,一旦萌出就面临着发生龋坏的风险,且目前条件下尚无法自行愈合,因此只有加强一级预防才可能有效地降低龋病的疾病负担。

从龋病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上看,相比1990年,2019年我国乳牙龋病发病、患病和YLD的绝对数量分别减少了25.69%、28.74%和28.63%,而恒牙龋病的发病、患病和YLD的绝对数量分别增加了17.41%、15.84%和15.07%;尽管1990—2019年我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呈现出起伏变化,但总体上,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呈现上升趋势,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主要与我国的人口基数和生活方式变化等有关。2019年末我国总人口14.10亿,是1990年末人口数(11.42亿)的1.23倍;而0~14岁儿童人数由1990年末的3.17亿减少至2019年末的2.37亿,减少了25.24%[41]。这是导致我国恒牙龋病发病、患病和YLD增加而乳牙龋病发病、患病和YLD减少的直接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食物精制,糖的摄入量越来越多,这可能会增加龋病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报道,1998—2008年我国8~14岁儿童含糖饮料日饮用量由329.1 mL上升到528.8 mL[42]。此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呈现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76.5%增加到2011年的91.5%[43]。由于含糖饮料是儿童青少年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因此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量和摄入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导致我国乳牙龋齿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既往一项分析了中国九省2004—2009年含糖饮料中添加糖消费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成年人添加糖摄入量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还较低,也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值,但总体消费率呈上升趋势继续上升[44]。与此同时,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居民自我口腔护理和个人口腔卫生习惯也得到了提升,包括刷牙频次增加、使用含氟牙膏、饮用含氟水等,这些有利于预防龋病发生及减缓龋病进展[45-47],这些可能是使我国恒牙龋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4 小结

综上所述,1990—2019年我国乳牙龋病的疾病负担呈现出加重趋势,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呈现下降趋势但依旧严峻,预防龋病不能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包括所有年龄段人群。预防龋病的目标是保持牙齿的健全结构,预防釉质脱矿,早发现,早治疗。可在全人群层面实施干预措施,并通过卫生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共卫生措施促进口腔健康,提高人民口腔健康意识[4]。健全的口腔医疗保障制度为居民提供口腔保健和治疗可及性。减少糖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尤其是摄入频率,更有利于防止蛀牙[45]。含氟饮用水、漱口水或牙膏,以及专业使用的氟化药物中所含的氟化物,可预防龋病[47-48]。提倡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习惯和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预防龋病。与上述方法类似,个人也必须重视龋病,采取包括每天刷牙、控制糖摄入量和频率、使用代糖、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临床治疗等干预措施。

作者贡献:刘民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论文修订,质量控制与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黄港、曹桂莹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统计分析与绘制图表,并撰写论文初稿。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