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国

乳腺增生症作为一种女性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增生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营养失衡、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虽然是一种乳腺良性疾病,但若不及时治疗也存在癌变风险[1]。乳腺增生症的常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与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乳管镜冲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2]。本文选取了本院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冲洗组(75例)年龄在25~53岁,平均年龄(35.4±3.7)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病程(2.7±0.3)年;常规组(75例)年龄在24~55岁,平均年龄(34.8±4.2)岁,病程在4个月~5年,平均病程(2.8±0.5)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乳管镜冲洗法

对冲洗组均采用乳管镜冲洗法治疗:冲洗前先行常规消毒,冲洗时找准中心乳孔,沿乳孔以1/4号平头针注射2 mL 2%利多卡因行局麻,然后以5~8号扩张器对乳孔进行扩张,置入博莱德FVY-780型电子纤维乳管镜,进镜均至4级乳管,每个增生乳腺均有4~6根乳管,对炎症乳管注射5 mg地塞米松+8万U庆大霉素+0.9%生理盐水混合液3~5 mL进行冲洗,术后在乳头表面涂抹红霉素软膏并外敷。1次/月,共治疗2次。

(2)常规药物治疗

对常规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令患者口服乳安片(郑州瑞龙集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片/次,3次/d,于月经中期开始服用,月经期停用,共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乳房肿块直径、乳房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3个月内未复发;显效:乳房肿块直径缩小一半以上,乳房疼痛基本消失;有效:乳房肿块直径缩小不到一半,乳房疼痛缓解;无效:乳房肿块未见缩小,乳房疼痛没有减轻。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房肿块直径

两组在治疗前的乳房肿块直径[(2.7±0.5)cm,(2.7±0.4)cm]比较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冲洗组的乳房肿块直径[(1.1±0.3)cm]显着小于常规组[(1.9±0.5)cm](P < 0.05),见表 1。

2.2 乳房疼痛评分

两组在治疗前的乳房疼痛评分[(3.1±0.5)分,(3.0±0.6)分]比较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冲洗组的乳房疼痛评分[(1.0±0.3)分]显着低于常规组[(1.6±0.4)分 ](P < 0.05)。

2.3 临床疗效

冲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4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与结论

乳腺增生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及乳头溢液等。据临床研究显示,引起乳腺增生症的最主要因素乃是因卵巢功能失调和体内激素紊乱所导致的内分泌失调[3]。乳腺增生症本身比较常见,也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存在着一定的癌变风险,可提高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所以一旦发病应当及时诊治[4]。

乳安片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最常用药物之一,该药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牡蛎、天冬、黄芪、麦芽、三棱、丹参、没药、柴胡等,是将上述天然中药材以现代化工艺精制而成,具有理气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乃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良药[5]。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是很明显。乳管镜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其开始只是用作检查乳头溢液,但现代随着医学技术与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乳管镜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括在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中,其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6]。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的乳房肿块直径比较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冲洗组的乳房肿块直径显着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乳房疼痛评分比较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冲洗组的乳房疼痛评分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冲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可以得出结论:采用乳管镜冲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比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着,并不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表[例(%)]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表[例(%)]

[1] 田柳,皮亚平.不同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6):770-773.

[2] 冉波.乳腺增生症20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2):81-83.

[3] 任敏利,于建兵.乳腺增生症200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1019-1020.

[4] 李付媛.内服外治乳腺增生病2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5):139-140.

[5] 王宏权,丰丙刚.280例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J].医药前沿,2014,4(13):241.

[6] 肖运忠.乳腺增生症20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医药前沿,2016,6(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