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燕 张兵国 李荣爱

(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石家庄 052160)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心前区疼痛,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西医多采用常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但不可避免的伴有副作用等问题[1]。中医将本病归于“胸痹”、“心痛”等范畴。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通络方加减化裁,从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因子水平等方面对疗效展开探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患者知情同意,并排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脏疾患或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观察组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46~73 岁,平均年龄(61.25±7.22)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4.62±1.58)年;对照组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1.07±7.0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71±1.6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瑞舒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养心通络方治疗。组方:瓜蒌 15 g,黄连 12 g,半夏 9 g,桃仁 12 g,红花 15 g,生地 12 g,当归 12 g,赤芍 12 g,川芎 15 g,枳壳 9 g,牛膝 9 g,柴胡 3 g,葛根30 g,三七粉3 g(冲服),水蛭6 g,细辛3 g,甘草3 g。水煎服,1剂/d,并根据患者病情加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血浆黏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红细胞压积(%)观察组 120治疗前 1.88±0.49 4.49±1.12 17.55±2.90 0.62±0.07治疗后 1.12±0.26#* 3.35±0.65#* 10.99±1.80#* 0.46±0.13#*对照组 120治疗前 1.84±0.26 4.51±0.83 17.65±3.00 0.61±0.08治疗后 1.47±0.19# 3.83±0.60# 14.66±1.20# 0.50±0.0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IL-6(ng/L) TNF-α(mg/L) MMP-9(μg/L)观察组 120治疗前 1.14±0.20 126.18±11.82 52.94±4.47治疗后 0.43±0.08#* 52.63±10.22#* 35.43±8.24#*对照组 120治疗前 1.13±0.20 126.62±12.02 52.30±4.23治疗后 0.85±0.11# 74.85±11.22# 48.06±9.3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IL-6、TNF-α、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与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粥样硬化,内膜损伤可引发血小板聚集,造成冠脉狭窄,心肌供氧量不足。在治疗方面,多存在对机体损伤过大、治疗不彻底及药物副作用等问题。中医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位在心,系本虚标实之症。脏腑亏虚,痰瘀夹杂,发为心痹。治疗上应标本兼治,祛邪不忘扶正,活血化瘀,养心益气。

本研究以养心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6、TNF-α、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IL-6作为促炎因子之一,其水平高低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TNF-α可引起广谱的炎性反应,是破坏斑块稳定性的主要因子之一;MMP-9广泛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是导致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浆黏度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养心通络方开胸除痹,活血化瘀,方中瓜蒌、半夏开胸豁痰;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川芎、柴胡行气解郁。养心通络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着,配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炎性反应,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