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101)

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骨科新兴技术,在改善晚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成就卓着[1]。但尽管此项术式目前已渐趋成熟,因术中出血量较大,在应用止血带减少创面出血,缓解术中疼痛,获取清晰手术视野的过程中,仍面临由其引发的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严重问题[2-3]。本文选取相关病例,在止血带使用前20 min,取右美托咪定应用,可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风险,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0 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4~79岁,平均(67.4±2.4)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7.6±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麻醉等级经评估为ASA I-II级;(2)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者;(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协助病例取侧卧位,保持患肢向上,于L2-3或L3-4间隙开展腰-硬联合麻醉,取0.5%罗哌卡因2.5 mL于蛛网膜下腔精准注入,经硬膜外位置,至头端行置管操作,置入长度为3 cm,完成穿刺环节后,协助病例取平卧位,有效控制麻醉平面于T10以下,依据需要,取0.75%罗哌卡因5 v~10 mL在硬膜外腔处追加应用。对照组:本组病例在应用止血带20 min前,取生理盐水0.5μg/kg输注,时间为10 min,并以0.5μg/(kg·h)剂量作维持用药,至手术前30 min停用;观察组:本组取右美托咪定静输,静输方法及具体使用剂量同上。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松止血带即刻、止血带停用30 min时血浆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2)比较两组患肢在治疗后膝上10 cm周径,同时计算周径增加率,即(术前-术后)/术前×100%=周径增加率。(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松止血带即刻、止血带停用30 min时MDA指标、TNF-α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SOD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肢周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患肢膝上10 cm周径检测值、周径增加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肢周径比较(±s)

表2 两组患肢周径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膝上10 cm周径(cm) 周径增加率(%)观察组 30 6.1±1.2* 8.7±1.4*对照组 30 7.8±1.3 9.8±1.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呕吐1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呕吐4例,恶心6例,不良反应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显示[4-5],针对临床骨科手术患者,在止血带松开5~20 min内,机体氧自由基释放量呈明显增多显示,进而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特别是老年病例,有较高的心血管与肺部并发症概率。另外,因止血带应用,还有一定的酸中毒与组织缺氧风险,并可诱导凝血系统发生紊乱,促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故使患者基础负担明显加重[6]。就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因创伤较大,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故受止血带不良影响的状况更为突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风险居更高水平。右美托咪定属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麻醉镇痛制剂,可对中枢交感神经活性产生有效抑制,促使交感神经张力显着下降,并可有效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对于交感神经末梢分布的突触前α2受体产生激动作用,进而使儿茶芬胺浓度降低,对应激反应起到防范成效。本文研究所示,观察组松止血带即刻、止血带停用30 min时MDA指标、TNF-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SOD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肢膝上10 cm周径检测值、周径增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在止血带使用前20 min,取右美托咪定应用,可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风险,保障临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