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园 李方跃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安徽阜阳 236000)

直肠癌是仅次于胃癌的消化道肿瘤病症,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直肠癌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1]。手术方式以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为主要形式,传统开腹手术因创伤大、恢复慢以及术后并发症多难以满足现代患者需求[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精进,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受到临床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在临床应用中克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缺陷,患者的创伤性更小,恢复更快,并且更为安全,提升了对直肠癌患者的适用性。为进一步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疗效性,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选取符合标准[3]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确诊为直肠癌疾病患者,对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归纳,将患者进行数字编序后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3.54±1.68)岁,以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 TNM)作为标准[4]进行分期,其中I期有16例患者,Ⅱ期有18例患者,Ⅲ期有11例患者;以肿瘤位置进行划分,其中有21例肿瘤位置处于直肠上部,15例患者肿瘤位置处于直肠中部,9例患者肿瘤位置处于直肠下部。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7.54±2.18)岁,以TNM作为标准进行分期,其中I期有13例患者,Ⅱ期有21例患者,Ⅲ期有11例患者;以肿瘤位置进行划分,其中有19例肿瘤位置处于直肠上部,16例患者肿瘤位置处于直肠中部,10例患者肿瘤位置处于直肠下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以及肿瘤位置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术前相关诊断,患者均符合《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中对于直肠癌的诊断标准[5];②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干预;③手术治疗需严格遵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④患者术前并无发现有肠梗阻及远处肿瘤转移迹象;⑤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且患者能与医师正常沟通;⑥手术前患者未经过化疗;⑦对于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6]:①患者肿瘤远处转移并且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性姑息性手术;②直肠多发性原位癌;③患者因严重肠梗阻或直肠穿孔而急需进行急诊手术;④患者过往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⑤肿瘤与周边组织出现大量黏连迹象;⑥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⑦患者凝血功能有障碍;⑧孕 妇。

1.3 方法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血生化、心电图、肿瘤标志物、肠镜、病理检查、腹部增CT、盆腔MRI等常规检查,如患者年龄大于65周岁且患有心肺等重大器官疾病者则需要进行心脏彩超、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以作为本次研究手术的风险评估。在手术之前对于患者有贫血、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控制血压血糖等状况需要请医师对患者进行纠正。患者在手术前8小时应禁止进食且不得饮水,并且患者将肠胃中的异物排出。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患者手术期间以仰卧姿势保持,护士人员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效果生效后,根据检查在肿瘤位置的下腹位置切一长度为20 cm的切口,切开切口后在超声仪器辅助下寻找肿瘤,并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黏连情况,将淋巴结进行清除,通过常规缝合方式将直肠进行吻合,而后放置引流管,最后将术区进行整理并缝合伤口。

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干预,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患者手术期间以头低脚高截石位保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待患者腹部压力稳定在14~16 mm Hg时候在患者的脐部、左右下腹部、右中腹部及耻骨上,右下腹部做5个孔,在患者脐部孔位置入腹腔镜,在腹直肌左右两外侧置入操作器械。医师在腹腔镜辅助下将患者肠系膜动脉游离出来,结扎其根部,游离结肠。在患者肿瘤及下方直肠进行切除,通过常规方式将两侧肠断口进行缝合,而后放置引流管,最后将术区进行整理并缝合伤口。

1.4 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对于患者的疗效情况,其中包括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在医院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在术前、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的变化,患者血清CRP可利用免疫比浊法检验,IL-6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对手术中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

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自制的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进行调查评估,归纳分析患者对于本次治疗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标准,非常满意为分数在90分以上,满意分数在60~90分,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对于实验所需要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中,同时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3.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并通过(±s)与[例(%)]做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情况

经过治疗后,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上均短于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比较(±s)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5 196.89±58.64 12.64±2.38 12.12±3.96观察组 45 101.68±59.34 10.65±1.62 7.98±3.45 t 5.765 4.895 3.512 P<0.05 <0.05 <0.05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尿管留置时间(d)

2.2 血液生化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术前 CRP与 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手术治疗后,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以及术后3 d的CRP与IL-6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结果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对于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IL-6)指标具有改善作用,而观察组的手术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更具改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治疗满意度

通过不同手术方案进行比较,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手术疗效满意度高于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术血液生化指标情况(±s)

注:*表示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表示与本组术后1 d比较,P<0.05。

组别 n CRP(mg/L) IL-6(ng/L)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对照组 45 8.12±2.14 63.25±21.36* 90.12±30.28* 6.73±2.65 123.28±21.97* 78.56±13.98*观察组 45 7.89±2.64 46.53±16.96* 72.35±24.36*# 6.59±2.35 85.98±13.65* 47.68±11.36*#t 0.468 4.268 3.125 0.512 9.135 12.65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情况[例(%)]

3 讨论

直肠癌是指患者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发生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患病者以便秘、腹泻、血便、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在临床学中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以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为主。

本次研究数据可知,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是患者躯体受到感染或者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在恶性肿瘤患者检测中具有良好的检测作用[7-8]。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IL-6)等血液生化指标上的改善方面,对照组患者相较于观察组患者更显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相对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更具安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更具疗效性,住院时间成本更低[9]。

综上所述,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无论在疗效、住院成本、安全性更具有优势性,最大程度保障治疗预后和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