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淄博市张店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山东淄博 255000)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后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产妇盆底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损伤从而导致盆底肌力异常,其发病与妊娠、阴道分娩、阴道手术以及产后过度劳累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以及尿失禁等,虽然不会威胁产妇生命安全,但会影响产妇社交、夫妻感情,甚至会引起精神异常,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心理治疗、盆底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但治疗效果仍有待提升。盆底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等治疗,该治疗方法可根据产妇个体情况的差异制定最佳的盆底肌收缩和舒张方案,从而对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本研究重点探讨了盆底康复治疗对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盆底肌力与压力改善状况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淄博市张店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7.5±1.6)岁;妊娠时间38~42周,平均(39.1±0.5)周;新生儿体质量2 807~4 119 g,平均(3 383.7±188.5)g。观察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8.5±1.5)岁;妊娠时间38~41周,平均(39.2±0.4)周;新生儿体质量2 808~4 121 g,平均(3 367.5±183.7)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经阴道分娩指征。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经阴道分娩者;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胎儿为单胎头位;产后42 d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肾疾病者;存在精神异常者;患有阴道疾病者。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治疗。①心理治疗:焦虑、抑郁是产妇产后常见的心理表现,而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不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因此关注产妇心理情绪变化至关重要,可通过沟通了解引发产妇情绪波动的因素,并根据其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从而改善产妇情绪。②盆底功能训练:取产妇坐姿,打开双膝,双手用力握住脚尖,同时伸直脊椎,脚掌对贴,之后用双手协助脚跟,使之缓慢靠近身体,将膝盖向下压,尽量靠近地面,在整个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胸部挺直,肩膀打开状态,每天进行练习;取产妇坐姿,将膝盖与双脚并紧,之后身体向下半蹲,将双手举过头顶伸直,手掌相对,持续保持此姿势5 s。利用康复锻炼促进骨盆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从而产妇身体功能恢复。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康复治疗。刺激盆底功能:采用先进的神经肌肉刺激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PHENIX4)进行治疗,设置频率在8~33 Hz,脉宽320~740 us。①在产妇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先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并均为涂抹耦合剂,之后将刺激仪放置于阴道内,使用低电量进行刺激,再通过生物反馈仪适当调整电量,每次持续刺激20 min,2次/d。②按压治疗:在产妇排空膀胱后取左侧卧位,自然屈膝双腿,叮嘱产妇放松身体。之后对会阴穴、长强穴等穴位进行食指或拇指按压20次,按压力度由轻至重,以产妇耐受程度而定,在完成按压后改为揉法进行按摩,频率为30 min/次,2次/d。两组产妇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产妇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其中显效:盆底肌张力基本恢复或盆底肌张力提升>3级;有效:盆底肌张力提升1~2级;无效:盆底肌乏力,出现小便失常、下阴松弛等。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将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情况进行比较,盆底肌力使用盆底肌肉筛查仪进行测定,由同一医师执行。③将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压力进行对比,包括静息压、收缩压,采用气囊式阴道压力探测仪进行测定。④将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腰痛、子宫修复不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文中数据,计数资料[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产妇治疗1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盆底肌力情况 两组产妇治疗后肌力分级≤ 3级占比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肌力分级≥4级占比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比较[例(%)]

2.3 盆底压力 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及观察组产妇静息压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盆底压力比较(±s,cm H2O)

表3 两组患者盆底压力比较(±s,cm H2O)

注:与治疗前比,P<0.05。1 cm H2O = 0.098 kPa。

组别 例数静息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34.3±5.9 35.2±8.9 35.6±10.0 43.1±10.5*观察组 35 36.0±4.2 53.8±15.7* 34.1±8.2 67.7±10.2*t值 1.389 6.097 0.686 9.942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并发症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产妇数量也逐渐增加,虽然现在分娩方式较多,但无论哪种分娩方式,均会对产妇盆底肌肉与心理情绪造成影响,其原因与盆底肌垂直压力增加、骨盆倾斜等有关。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60%[4]。因此,近年来对于产后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及身心健康恢复备受人们关注。盆底肌肉即指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而这些肌肉紧紧吊住尿道、子宫、阴道等脏器,使其发挥正常功能。然而在妊娠过程中,肛提肌的形态及应力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或因分娩后盆底肌扩张而失去弹性等,导致盆底肌功能发生障碍,继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在以往临床治疗中,多以综合治疗为主,如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但由于其配合工具少,医护人员无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使其治疗疗效并不理想[6]。

盆底康复治疗作为目前临床更为提倡的治疗方式,其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刺激仪、生物反馈疗法、中医按摩等。神经肌肉刺激仪通过对产妇阴道进行电流刺激,使盆底肌肉与神经被动收缩,从而激活盆底神经肌肉,增加肛提肌中慢肌纤维的抗疲劳性,促进盆底血液循环,达到增加其弹性与强度的目的,继而有效预防肌肉萎缩,促进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恢复。生物反馈疗法通过采集盆底肌肉的表面肌电,使其运动转化为可视的图像,从而可以直观地了解盆底肌的运动状态。而神经肌肉刺激仪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更深层次地唤醒女性肌肉的收缩感觉,从而提高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训练奠定基础,纠正错误的肌肉运动模式,指导产妇正确运动。中医按摩则能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产妇盆底肌微环境,继而利于盆底肌张力的恢复[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产妇临床疗效、肌力分级≥4级占比及盆底收缩压、静息压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而肌力分级≤3级占比显着降低,表明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张力的恢复,改善盆底压力状况,疗效确切。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产妇应用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产妇产后的康复进程。

综上,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张力的恢复,改善盆底压力状况,为后期产妇身体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