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和平 潘毅慧

(1.上海市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70;2.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上海 200070)

家庭病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服务情况并作出评价,我们对287例家庭病床撤床患者进行家庭病床服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为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课题研究内容,2008年4-8月上海闸北、虹口、宝山、徐汇、金山、浦东6区家庭病床的撤床患者,随机抽样,共选取287名患者。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自制入户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建床天数、查床次数、转床次数、医疗分型、主要疾病、共患疾病数、治疗结果、医疗费用等。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调查,问卷最后邮寄到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撤床患者基本情况

287人中男142人(49.5%),女145人(50.5%);年龄最大99岁,最小42岁,平均(81.40±2.34)岁,70岁及以上269人(93.7%)。

287人中患2种以上疾病的患者260人(90.59%),5种以上16人(5.6%);偏瘫或卧床不起占57.5%(表1)。

2.2 建床时间和查床次数

建床时间最长5553天,最短1天,平均(473.29±57.56)天;查床次数(多次转床)最多835次,最少1次,平均(68.47±81.42)次。

287位患者平均每178天转床(重新建床)1次,平均转床(2.66±3.41)次;平均在床总天数15个月,相比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期限3个月要多5倍,可见患者和家属对家庭病床有一定的依赖性,一般不轻易撤床。平均6.9天医生查床1次,表明家庭病床的医疗服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1 287名撤床患者主要疾病

2.3 撤床患者医疗分型和服务项目

治疗型患者208人(72.4%),其次为康复型61人(21.3%),临终关怀型18人(6.3%),慢性疾病治疗和康复是家庭病床服务主要内容。

服务项目主要为换药、补液、肌肉注射,褥疮护理、康复指导、拆线、导尿、膀胱冲洗、吸氧、抽血、测血糖、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眼底检查、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敷贴等。

2.4 撤床原因

287名家庭病床撤床患者,治愈32人,好转96人,稳定87人,治疗有效率为75.0%,家庭病床提供连续性医护服务,有良好的效果(表2)。

表2 家庭病床撤床原因

2.5 医疗费用支付形式

93.7%为医保患者,这与上海医疗保险广泛覆盖的情况相符,只有3.4%的患者是自费,家庭病床的服务在无医保人群中的可及性还比较低(表3)。

表3 撤床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形式

3 讨伦

本调查显示,家庭病床的服务群体大多为70岁以上老年人,93.7%为治疗和康复型患者。床位人均178天周转1次,在床时间1年多,家庭病床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部分老年患者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一般不肯轻易撤床。287人治疗有效率为75.0%,大多数患者能缓解或减轻疾病症状,减缓疾病的发展。93.7%为医保患者,撤床个人结算自费8%,比一级医院门诊自费10%还减少2%,比住院更少。

家庭病床是家庭医生制的雏形[1-2],其服务功能仍需加强和扩展。全科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的关键[3]。家庭病床实行双向转诊[4-5],对病情变化或加重的患者,转对口上级医院,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看专家难、住院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疾病及时性和衔接性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勇, 王敏达. 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9, 15(4): 207-210.

[2] 刘德安, 吴克明, 孙保和. 社区家庭病床现状与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思考[J]. 社区卫生保健, 2011, 10(4): 238-239.

[3] 周育元. 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病床存在的问题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5): 13-14.

[4] 唐保国. 家庭病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1): 943.

[5] 梁卫萍. 开展家庭病床是实行双向转诊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殊方式[J]. 广州医药, 2006, 37(2):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