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本明 王志君 朱素燕 孙华君 王忠壮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上海 200433;2.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浙江 宁波 315010;3.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学部 上海 200040)

我们从1999 年开始涉足社区药学照护工作,实践中逐渐发现公众缺乏医药和保健知识,药物治疗效果差,随后开展以科普教育为核心的社区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取得满意效果[1-8]。近年,以科普教育为核心的慢病药物治疗研究逐渐增多,各级药监、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政府职能部门及各医药行业协会、专委会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医务人员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公众健康素质的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也得以提升。2020 年12 月23 日上海市、2023 年3 月30 日北京市分别发布文件,将科普业绩作为硬性条件,纳入医务人员高级职称晋升、工作考评、评先评优,无疑影响巨大[9-10]。

1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普活动的必要性

1.1 向患者普及医药专业保健知识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部分患者会基于自身认知、道听途说或者听信非专业的社会自媒体,执行医嘱时自行打折扣,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差或者完全失效。更有部分患者还会因同一疾病,在同一医疗机构看不同医生的门诊,再换家医疗机构另外看几位医生,美其名曰,多看看医生,防止误诊,也能看透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021 年7 月12 日发布的《2021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 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 398.3 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 124.2 万人,包括执业(助理)医师428.7 万人,药师(士)52.1 万人等。由此可推算,每101 人里有1 位卫生人员,每329 人里有1 位医师,每2 707 人中有1 位药师。医务人员作为健康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在全社会所占比例非常低,绝大多数公众都缺乏医药专业知识。

目前,患者在医疗机构的有效就医时间短暂,大量门诊患者在社区开展药物治疗,疑惑多但无咨询渠道,药学照护止步于发药窗口,缺乏完整性、连续性。患者不懂,也没地方问,就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医务人员的用药嘱咐,常常擅自开展药物治疗,用药不合理就不可能达成医务人员期望的预防、控制、治愈疾病的结果。很多癌症患者、风湿骨病患者及大部分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长期被病痛折磨,因缺乏医药学常识,总是期待根治,一旦听说有民间治疗消息,特别是传说能根治的,有人治好了的,都会不惜代价去试一试。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获取包括基础医学知识、疾病的转归、治疗手段、药物治疗的方案、药品不良反应、生活保健等知识,让患者自觉成为医疗团队的一员,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通过合理用药治愈或控制疾病,改善生命质量,医药保健知识科普是核心和抓手。

1.2 临床药物治疗团队需要药师参与

公众通常知道医生分内科、外科医生,还有全科医生、精神卫生医生和中医。久病者常看病或者住院,知道外科、内科、中医科都会细分成很多亚专业科室,以内科为例就有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每个科室都会有一些专病门诊。看病一定要找对科室,这也是大医院普遍在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台、导医台,为多数是外行的求医问药者开展导诊工作的意义。临床医生和护士遇到涉药问题需要帮助,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药师,可很少有人知道药学也分很多专业:药品有中药、西药、生物制剂,药学专业细分则有药理、药剂、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临床药物治疗、新药研究、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学、中药药理、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医院药房也有药品采购及仓储管理、药品供应分发、药品调剂及发放(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房等)、药物临床试验、临床药学、静脉药物配置、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教学、科研、药事管理等部门。

因此,开展疾病的药物治疗,绝对不是医生、药师、护士、辅诊人员中某一个专业、甚至一位医务人员的事情,以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为例:涉及到经治医生与放射、检验、超声、心脑电图等辅诊科室共同合作,完成诊断,再由医生和临床药师、护士共同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再由药房提供合格药品,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执行药物治疗医嘱,治疗团队最终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到疾病知识、药物治疗知识、药品及药事管理知识、护理知识、生活保健知识、营养知识等的支撑,还需要很多临床技能。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工很细,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单个医务人员不可能具备这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所以必须多专业、多学科合作,而且每个专业都是由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专业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亚团队。所以,临床必须要有医生、药师、护士、辅诊人员及患者组成药物治疗团队,利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助药品,共同开展药物治疗工作,团队的集体智慧可以弥补不同专业及个人的知识、技能的不足。

例如,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但会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削弱后者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胃黏膜易受传统危险因素(酸、酶、胆盐)的侵害而糜烂、溃疡、出血甚至穿孔,及致胃食管反流病等。心内科医生会让心梗患者紧急嚼服6 或8 粒100 mg 的肠溶阿司匹林制剂,也有不少不同专业的医生建议患者空腹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制剂,他们认为肠溶制剂就是100%在肠道碱性环境崩解而释放药物,不会在酸性的胃内释放,空腹服用,药品可迅速过胃入肠,被吸收后起效。这样的观点也出现在一些医院药学工作者的科普文章中。事实上,药学也分很多专业,医院药学的岗位也有很多分工,没有从事肠溶制剂检验的药学工作者,也会认为肠溶就是100%在肠道碱性环境崩解而释放药物,其实,肠溶制剂并非完全不在胃内酸性环境溶解、释放。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关于肠溶制剂的结果判定中,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定为符合规定:(在模拟胃酸环境下被测的)6 片(粒)中,每片(粒)的溶出量均不大于标示量的10%;或6 片(粒)中,有1 ~2 片(粒)大于10%,但其平均溶出量不大于10%。因此,由于不同厂家的制剂工艺水平不同,有些肠溶阿司匹林产品在胃内的释放可接近10%,某些片、粒甚至超过10%,根据上述标准仍是合格产品,但即使少量的溶出也会对敏感人群产生一定的胃刺激症状,何况长期服用。这就是从来没有消化科医生,哪怕是消化科规培医师让患者空腹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制剂的原因,消化科医生有治疗患者因空腹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制剂而引起出血甚至胃穿孔的临床经历,临床上的确存在有些个体对阿司匹林的胃损伤非常敏感。

由此可见,在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患者,都需要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医务人员之间可以进行专业及科普交流,但对于临床照护的终极对象——医疗外行的患者,其药物治疗必须以科普形式进行患者教育,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依从,接受并无条件配合执行治疗方案。

2 药学科普的意义

2.1 科普工作是重要的医疗沟通、照护患者的手段

如前所述,医务人员在社会中占比很低,医疗工作专业性高,科普是医务人员同外行的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重要手段。医药知识科普是医务人员临床照护工作的必须项,而且做科普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好的科普手段和方法能确保医患沟通顺畅,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作为一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药学科普可用于分享药学专业知识、技能,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和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服务于药物治疗工作。

2.2 开展科普工作既是职责,也是考核内容

国家、北京和上海市政府及职能部门,特别是卫生职能部门对医药机构、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一些法规和通知中,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科普工作,并有多项提倡或硬性规定:

2020 年12 月23 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卫健康〔2020〕14 号),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从制度上认可医药科普教育对市民健康促进的作用[9]。

2021 年6 月30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规定,公共卫生类别医师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处置、健康教育和科普等方面的能力;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科普作品可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11]。

2022 年11 月1 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沪人社专〔2022〕320 号)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强健康科普机制化建设,将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科普作品可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将健康科普纳入医疗、药学、护理、技术等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12]。

2023 年3 月30 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京人社事业发〔2023〕5 号)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强健康科普机制化建设,将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10]。

3 做科普既有原则也有度

COVID19 疫情作为突发事件对社会各方面影响很大,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医学会、药学会、药监部门、医药行业协会、执业药师协会,包括一些大型连锁药品零售企业,都邀请专家给公众做了很多涉及疫情的科普,从公众的反馈看,同一内容,不同专家授课,效果差别很大。有的专家临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讲解得通俗易懂,被反映“接地气”,听得懂;有的专家授课内容准确,语调平稳,就事论事,缺乏普及性语言或恰当比喻,听众反映枯燥、听不懂、不“接地气”。如此看来,做科普还是很有技巧的。

3.1 动机要纯

做药学科普,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感、专业技术修养,是为了传递健康领域的医药知识和观念,提升公众的合理用药科学素养,最终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做科普不能为名利。

3.2 选题要准

选题可基于患者在用药咨询窗口、药学门诊、各平台的提问,网站留言里的疑惑,亲友经常咨询的问题,还有一些科普报刊、电台及电视健康栏目群众来信中提出的共性的用药问题,另外可针对一些国内外突发涉药事件,及时为公众解读。

3.3 内容既要专,又须合乎法规

科普的根本是科学性,必须由专家来做。建议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自己的特长领域,即自己平时工作、研究的领域找话题,只有作者自己是真正的专家,熟悉内容且视野开阔,对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清晰,了解相关成果,知道前沿在哪里,对前景能有可靠的预测,要准确基于教科书、工具书、专业期刊报道、指南、专家共识等,仔细雕琢内容。

做好科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专家也要围绕选题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基于深厚宽广的专业知识储备,把合理用药知识通过朴实易懂、甚至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图画、视频表达出来,要有文学修养和文字基础、讲课表达能力,这需要长期的积淀。

解读涉药突发事件,务必基于专业知识和药事管理法规,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最硬核的内容,达到安民、维稳的目的。务必准确解读行业、官方结论,不要自己创造一套言辞或盲目下结论,科普领域同样不是法外之地,守医药学专业法规是基本的职业操守。

3.4 突出“普”

药学科普就是要把合理用药专业知识及相关医学知识、技能普及给非专业的公众,文字或讲解忌太专业拗口,表达必须浅显易懂,将涉及疾病、药物治疗、生活保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用公众能听得懂的语言、比喻、图片或动画展示出来。建议文章或授课课件形成后,作者再请科普报刊的编辑人员从普的角度润色、把关,医药专家和科普专家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必将诞生公众能理解的优秀作品。

上海、北京开始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对于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务人员,也就有了科普要求,他们可以向高年资者学习写作及授课技巧,用自己的药学专业知识解答问题,形成的作品一定要请多位该领域高年资的专业人员审读、把关,根据提出的建议认真修改,在小范围试讲,反映良好后方可投稿或用于授课。

3.5 切忌“滥”

由于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中级职称以上者都会去做科普工作,一窝蜂、大干快上会降低科普质量,甚至出现大量内容重复的作品。此外,必须强调,懂的去做,不懂的自有懂行的人去做,不熟悉的领域不要硬充专家。专家也绝不会什么领域都懂,长期从事西药工作的也去做中药科普,肯定“不靠谱”。科普需要厚积薄发,不要追求作品、粉丝数量,文章、讲课在精不在多,医药科普要专,绝对不需要高产作家,那是“滥”。做科普是业余工作,也要花费相当精力,如果高产,作者既不会是专家,也做不好本职工作。

3.6 文章篇幅短而精,授课时间也要短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家都是用碎片化的时间看几眼,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长篇大论。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就不要写一段。因此,每篇文章都要短小,文字需要精雕细琢,力求言简意赅,其实科普文章和科研、教学论文一样,看质不求量,必须短而精。讲课更要注意时长和节奏,因为观众多为中老年人,精力集中的时间多在20 min 左右。

3.7 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题目雷人,内容吓唬读者,夸大药害,语不惊人死不休,拼凑金句,都是不正常、不道德的;应考虑受众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普及不同的内容;科普宣传存在风险,某些内容会被部分民众断章取义,产生误解而出现风险;个人的能力有限,科普也提倡团队协作,需要资深专家的传帮带和把关。

4 药学科普的目标

药学科普旨在提升公众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和素养,通过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药物治疗效果,而不是把公众培养成医学、药学专家,任何谋求公众可以“根据检查、检验指标合理调整用药”、“根据临床指标调整用药剂量”,那是将临床医生、临床药师的专业复杂决策过程简单化,这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引导公众知医懂药、理解医药学的科学规律,自我判断就医,而不是让公众能去行医、用药;药学科普更不是把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通俗化的过程,不要将专业知识科普成百科全书,应有选题择、有聚焦、有实用价值。

5 科普的良好效果

我们曾组织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的药师、医生、护士、辅诊人员等,成立以药师为主体的社区药学照护团队,经军地官方渠道介绍,进入军营和地方社区,建立社区药学照护平台,通过平面媒体、网络、现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分阶段、按专题逐步推进以高血压疾病、药物治疗和生活保健知识科普宣教为核心的社区药学照护研究,持续1 年,又分别回访。持续细致的科普工作让社区患者因明白而受益,他们学到高血压的防控和保健知识,培养了健康生活习惯,切实提高用药依从性,自觉接受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药物治疗,患者血压达标率为93.1%,高血压危险等级降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提高生命、生存质量。随后在城区和郊区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共同开展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社区慢性疾病控制研究,患者获益良多。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提高,规范了社区药学照护的概念,提出社区药学照护模式,并将社区药学照护实践纳入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开办社区药学照护学习班和论坛,取得的经验在全国会议推广及被数省药学会邀请讲课。实践证明,药学科普能够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助于改善药物在治疗效果。